一字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3-01-02 17:15:31 小花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關于一字的成語故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一字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一字的成語故事

  一字的成語故事 1

  【成語】: 一言為定

  【拼音】: yī yán wéi dìng

  【解釋】: 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成語故事】:

  戰國時,商秧在秦國變法革新。當新法令制定好后,商鞅為了樹立新法的威信,就在國都咸陽的'南門立了根木頭,公布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給他十兩金子。大家都感到奇怪,沒人敢動。商秧又把賞金提高到五十兩。有個人將信將疑地去搬了,果然得到了賞金。人們這才相信商秧說話是算數的。商鞅隨后就頒布了新法令。這個成語指說到做到,不再變動。

  一字的成語故事 2

  【成語】: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解釋】: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成語故事】:

  楚國有個書生,由于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后面,正準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后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一字的成語故事 3

  【成語】: 一衣帶水

  【拼音】: yī yī dài shuǐ

  【解釋】: 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成語故事】: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一字的成語故事 4

  【成語】: 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釋】: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一字的成語故事 5

  【注音】yī zì shī

  【成語故事】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濬天淵入朝,有“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東一個老叟認為應將“聞”改為“看”,薩天錫問為什么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薩天錫俯首拜他為“一字師”。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解釋】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用法】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

  【相近詞】一字之師

  【示例】姐姐真是‘一字師’了!從此只叫你師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

  一字的成語故事 6

  【注音】yī zì zhī shī

  【出處】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解釋】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用法】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一字師

  【押韻詞】一望而知、高山仰之、蒲柳之姿、面如凝脂、游人如織、單相思、足繭手胝、裝聾作癡、公爾忘私、休戚共之、......

  【年代】近代

  【謎語】三軍擺成長蛇陣

  【成語故事】唐朝江陵龍興寺齊己和尚作《早梅》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他請袁州鄭谷修改。鄭谷建議為體現早春將數枝改為一枝,齊己覺得十分在理,就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之師

  一字的成語故事 7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丶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寫好后,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后,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于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一字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一字開頭的成語故事10-27

帶有一字的成語故事10-17

一字開頭的成語故事集錦08-17

一字不茍成語故事10-12

一字師成語故事10-03

一字之師的成語故事11-22

一字千金的成語故事12-04

一字千金的經典成語故事09-03

一字千金成語故事11-07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综合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国产 | 小泽玛丽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福利 |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