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不茍成語故事

時間:2020-10-11 15:59:59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一字不茍成語故事

一字不茍成語故事1

  【注音】yī zì bù gǒu

一字不茍成語故事

  【出處】杜子美改罷長吟,一字不茍。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6卷

  【解釋】茍:馬虎,隨便。形容寫文章不隨便下筆,每一個字都要斟酌。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作文每一個字都要斟酌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字斟句酌

  【同韻詞】邂逅不偶、一遞一口、丟下耙兒弄掃帚、河門海口、蛾眉螓首、望風而走、旁觀袖手、如失左右手、捏捏扭扭、金飛玉走。

  【年代】古代

  【教學同步】像“推敲”的故事,像“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些名句,作為認真仔細、一字不茍的'寫作態度,說明寫作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不是馬馬虎虎就可以取得成就的,講講未嘗不好。 張志公《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高中六冊·課文·7

  【成語故事】唐代兩浙觀察使高適過杭州清風嶺題詩:“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松露濕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后來過清風嶺時想把“一”字改為“半”字,和尚告訴他義烏駱賓王已早幫他把“一”字改為“半”字。

  【成語舉例】一字不茍,前人所難。 明·陳子龍《明詩選》

一字不茍成語故事2

  出處:清代褚人獲的《堅匏七集》。

  意思:指文人對詩文的認真態度,一字不妥,也不輕易放過。

  唐代詩人高適新任兩浙觀察使的職務,路經杭州的清風嶺。這地方就是當年謝安隱居東山的名勝古跡,于是題詩云:“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松露濕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勵志英語,僧在翠微開竹房。”那以后,高適翻閱舊稿,覺得月落時江水隨潮而退,應該只有半江了,想改“一”字為“半”字。

  巡檢臺州結束后,又來到這個僧堂,要筆來改前詩。和尚說:“前月有一個官員經過這里,稱贊這首詩極好,只‘一’字不如‘半’字,改過后離開了。”

  高適吃驚地問這人是誰,和尚說:“是義烏駱賓王。”

  古人對每一個字都反復推敲不馬虎,只不過才思有快慢罷了。 讀書筆記

【一字不茍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12-24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12-24

以古非今成語故事12-24

袂云汗雨成語故事12-19

以卵擊石成語故事12-18

成語故事:兔死狗烹12-16

成語故事投鼠忌器12-15

成語故事文12-15

最新成語故事12-15

孝順成語故事12-14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看片不卡 |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不卡一区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 五月天AV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在线免费观看网址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