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

時間:2023-03-29 08:33:17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制度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1

  作業場所管理的目的是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防治職業病,保護從業人員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安全生產。

  (1)企業根據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制定年度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其計劃與方案由安全保衛部門負責,專職安全員直接管理。所需資金由企業第一負責人審批,撥付,并安排落實時間,完成進度表。

  (2)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從業人員健康監護檔案,職業衛生檔案是職業危害預防、評價、控制、治理研究和開發職業病防治技術及職業病診斷鑒定的主要依據,是區分健康損害責任的重要依據之一。

  ①職業衛生檔案內容包括:用人單位基本情況;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的設置、運轉和效果;職業危害因素濃(強)度;監測結果及分析;職業健康檢查的組織及檢查結果評價等。

 、趶臉I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從業人員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職業病診療健康資料。

  (3)新建、擴建、改建項目與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所設計要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要求,工作場所有害因素的職業接觸限值符合標準規定,如不符合要進行整改。

  (4)生產流程、生產布局必須合理,確保有毒物品作業場所與生活區分開,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減少作業人員接觸有毒物質的傷害,高毒作業應與其他作業有效隔離,一般有毒設黃色區域警示線,高毒作業區設紅色警示線。

  (5)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按規定設置報警設施,沖洗設施,防護急救器具專柜,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對報警設施、沖洗設施與急救器具等由生產車間負責,并由車間主任組織各組兼職安全員定期檢查、維護、記錄,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

  (6)有專職安全員負責組織聯絡,負責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定期(每年一次)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在檢測點設標識牌,將檢測結果進行公告,使從業人員知曉其工作環境的職業危害因素結果,將檢測結果存入職業衛生檔案。

  (7)每年對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不得安排上崗前未經過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從業人員從事禁忌作業。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2

  1、目的

  為加強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制定本規定。

  2、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范圍內的所有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因素檢測。

  3、定義

  3.1作業場所:作業場所,是指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活動的所有地點,包括建設施工場所。

  3.2職業危害:職業危害,是指從業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中,由于接觸粉塵、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對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各種損害。

  3.3職業接觸限值:職業接觸限值是指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限制量值。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反復接觸,對絕大多數接觸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許接觸水平。包括化學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4、一般管理

  4.1如果作業場所存在職業危害因素,公司應設專人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管理工作,保證監測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監測的結果應當及時向從業人員公布。

  4.2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進行治理,使之符合國家、行業規定的標準。

  4.3建立和健全職業危害監測、檢測和評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檔案和記錄,定期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本公司的職業危害防治檔案,向從業人員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自覺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4.4發現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和治理,確保其符合職業健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

  5、管理職責

  5.1公司分管職業衛生領導落實好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工作。

  5.2財務部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費用的資金保障。

  5.3綜合辦公室負責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工作,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建立相關檔案等工作。

  5.4生產部及車間負責對各自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監測、評價提供支持和幫助。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3

  一、日常監測管理制度

  綜合部長方國強為公司職業危害日常監測人員,負有以下責任:

  1、委托具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每季度對公司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日常監測;

  2、做好日常監測數據記錄和存檔,分析數據后向王德風書面報告。

  二、檢測和評價管理制度

  綜合部長方國強為公司檢測和評價管理主要負責人員,負有以下責任:

  1、按規定委托具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每年對本公司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進行檢測和評價,并提供真實的資料,對提供的資料負責;

  2、將檢測數據在公司設定的職業健康公告欄內公布;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若超過職業接觸限值,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難度較大的要制定規劃,限期解決;

  4、建設項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時和在設備大修后,對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進行檢測和評價。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4

  1、目的

  為加強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制定本規定。

  2、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范圍內的所有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因素檢測。

  3、定義

  3.1作業場所:作業場所,是指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活動的所有地點,包括建設施工場所。

  3.2職業危害:職業危害,是指從業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中,由于接觸粉塵、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對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各種損害。

  3.3職業接觸限值:職業接觸限值是指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限制量值。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反復接觸,對絕大多數接觸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許接觸水平。包括化學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4、一般管理

  4.1如果作業場所存在職業危害因素,公司應設專人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管理工作,保證監測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監測的結果應當及時向從業人員公布。

  4.2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進行治理,使之符合國家、行業規定的標準。

  4.3建立和健全職業危害監測、檢測和評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檔案和記錄,定期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本公司的職業危害防治檔案,向從業人員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自覺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4.4發現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不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和治理,確保其符合職業健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

  5、管理職責

  5.1公司分管職業衛生領導落實好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工作。

  5.2財務部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費用的資金保障。

  5.3綜合辦公室負責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工作,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建立相關檔案等工作。

  5.4生產部及車間負責對各自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監測、評價提供支持和幫助。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10-15

職業危害因素的辨識08-27

煤炭企業職業危害因素分析與防范10-16

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管理制度12-17

職業危害防治設施管理制度09-26

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管理制度09-26

職業危害管理制度(精選7篇)03-11

急診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和防護對策的研究進展04-09

職業危害申報制度10-14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青青青视频香蕉观看视频 | 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 丝袜足午夜福利视频丝袜 |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