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征文

時間:2025-09-13 10:31:32 征文 我要投稿

愛糧節糧征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征文,肯定對各類征文都很熟悉吧,借助征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征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糧節糧征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糧節糧征文

愛糧節糧征文1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萬物維艱”當我們看到這些耳熟能詳,張貼在食堂墻上的詩句,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我們到底有沒有做到這樣?沒有,我們還可以看到食堂里堆積如山的剩飯剩菜。

  農民辛勤地耕耘,雨露及時地澆灌,陽光無私地照耀,才培育出了這金燦燦的稻谷與綠油油的蔬菜。每一粒米飯,每一棵蔬菜,都蘊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里堆積如山的剩飯剩菜。

  也許你覺得你并未在浪費,也許你覺得浪費這一點算不了什么,也許你覺得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現在科技飛速發展,城市變化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節約”在人們的心里已日漸被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后果不堪設想!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塊錢,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3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哪怕1毛錢,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在此,我建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

  5、宣傳節約,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如果有剩菜要打包。

  讓我們愛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我們宣傳這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讓我們呼吁“愛糧節糧,從我做起“這句令人深思的口號吧!

愛糧節糧征文2

  “ 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上幼兒園時,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句詩告訴我們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是要讓我們懂得珍惜糧食、愛惜糧食。

  記得有一次 ,奶奶帶我到一個磨面的地方去磨面,只見一大堆小麥被放進一個機器里,機器的下面有兩個口,等機器停止運轉 , 那一大堆麥子就好像是被使了魔法似的, 變成了一小堆白面粉,機器的另一個小口里倒出了許多小麥的麩皮。奶奶說我們吃的饅頭、面條等都是用這樣的面粉經過很多次加工做成的 ,那些麥子麩皮也不能丟掉,可以用來喂小雞、小鴨 。這件事更讓我知道了糧食的重要性,更讓我懂得了愛惜糧食。

  媽媽告訴我,在很多貧窮的地方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更是上不起學 ,而我們每天吃著香噴噴的飯菜 有的同學卻不知道珍惜糧食,吃飯時掉得滿桌子是飯粒,有的把不愛吃的食物偷偷倒掉 ,等等。這些都是在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有的'人覺得浪費這點算不了什么,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全國13億人口就能節約13億粒糧食,而這13億粒糧食或許就能讓一個貧困地區的人們吃一頓飽飯,或許就可以讓更多的小朋友安心的去上學 。

  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我們繼承和發揚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希望大家牢記:“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征文3

  今天是10月16日,世界節糧日。“節糧”這個詞讓我想起了一年級時學到的一首詩:《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到現在,我還能背得滾瓜爛熟,因為這首詩的含義我永遠忘不了。在烈日下,農民還在田里給禾苗鋤草,汗水顆顆滴落在禾苗下的泥土中。有誰知道飯碗里的飯食,每一粒都飽含著種田人的辛苦呢?是啊,現在的人們只管填飽肚子,又有哪個知道這些飯多么來之不易啊!這每一粒糧食都是用農民伯伯的汗水和辛勤勞動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節約糧食啊!

  節約糧食的'人雖然很少,但畢竟也有。比如我的爺爺。記得有一次,奶奶在曬完玉米往麻袋里裝時,不小心灑到外面幾粒,被站在一旁的爺爺看見了。頓時,爺爺皺起了眉頭,胡子都氣歪了。然后他又把奶奶說了一頓,“糧食來的多不容易啊!你竟然這樣糟蹋糧食……”奶奶說了聲“對不起”,接著把那些灑落在外面的玉米拾起來。我轉身看了一下爺爺,只見爺爺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真沒想到,小小的幾顆玉米竟讓爺爺大發雷霆,奶奶經常做的拾東西的動作竟讓嚴肅的爺爺露出了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我們一定要向爺爺這樣,把每一粒糧食視為珍寶,珍惜糧食!

愛糧節糧征文4

  我是一個饅頭,是學校食堂的師傅把我從熱騰騰的蒸籠里拿了出來。我白白胖胖、松松軟軟的,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香味,讓你看上去都會忍不住咬上一口的。現在的我正和我的.姐妹們躺在食堂的饅頭框里睡大覺呢!

  “叮鈴鈴……”一陣鈴聲把我和我的饅頭姐妹們吵醒了,我揉了揉睡意朦朧的雙眼,只見同學們正有說有笑的朝著餐廳走來,噢!原來是午餐時間到了呀!哈哈,這下輪到我們出場了。不一會兒,我和我的姐妹們就被同學們請了出來,有的被放在飯桌上,有的被拿在手里,有的正在進入同學們的肚子里呢。我是被一個調皮的小男生拿著的,他一下拿了我們四個姐妹。我當時就不樂意了,心想:你能吃得了這么多嗎?可是他可不管這些,照拿不誤,邊吃還邊和其他同學說笑,你一言我一句,說著說著竟然和對面的幾個男生吵起來了,順手拿起我來就朝著對面的同學扔了過去,“砰!”我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摔得我頭暈眼花,鼻青臉腫,原來好看的模樣頓時消失了,有個同學看我這樣竟然把我放進了垃圾箱,我難過的流下了眼淚。

  同學們,你們太不知道珍惜我了,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的小麥,經過脫皮、曬干、輾磨等多少道工序才有了我---饅頭,我這么一個小小的饅頭可是用無數粒小麥做出來的,可你們就這樣把我當作垃圾扔掉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請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我、愛護我吧!

愛糧節糧征文5

  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我們應該加倍愛惜。

  糧食是我們生命的源泉,中國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對糧食的需求也很高。如今,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提高,人民頓頓吃上了飽飯,但鋪張浪費的現象卻仍然存在。

  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之一。在學校,同學們將吃剩的飯菜倒入桶中是習以為常的事,可以說我們這一代就沒有吃過苦,每一天都是在家長的庇護下長大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的餐桌上不僅每餐都能吃到香噴噴的米飯,而且長輩還每天變著花樣地給我們做,這也導致了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一頓飯下來,都會剩下許多,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

  記得有一次吃飯,可能是因為吃不下,就剩了半碗飯,媽媽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煩地說:“媽媽,現在和以前的生活不一樣了!”媽媽聽了立刻多云轉陰,說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論高低貴賤,這種美德都需要牢記。”聽了媽媽的話,無論剩下多少飯也要吃了,絕不能浪費。

  通過觀看新聞,我知道,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可都是告誡我們應該要養成節約糧食,浪費可恥的觀念。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觀苦奮斗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世界糧食,讓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愛糧節糧征文6

  節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自古提倡節糧的歌謠詩句就有不少。

  像“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聚沙變成塔,糧食堆如山”

  “糧食本是寶中寶,有了糧食心不慌。主食揚炊耐饑飽,節約糧食很重要”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糧食的來之不易。可就是會有一些無意識的人在浪費糧食。記得去年有報道說:中國香港中秋節因為食品過期而扔掉的月餅,可以堆滿一個籃球場!

  糧食問題乃燃眉之急啊!

  況且基于我國實際問題的考慮:隨著畜產品與水產品產量的增加,飼料的用量急劇加大,如何減少其投入量,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所以,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的.節糧意識,我國社會各方面已開展了各種新穎的調查體驗活動,列如: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了《節糧在我身邊——快樂體驗》活動。

  棗莊開展“愛糧節糧”活動。

  各種有關節糧的夏令營活動。

  大小中學開展節糧在身邊調查活動。

  山西長治市開展節糧在我身邊青少年體驗活動。

  電腦里開發了有關節糧的游戲。

  一位76歲的老爺爺用綠豆、赤豆、黃豆、谷子、粟米、油菜籽、花菜籽等8種雜糧堆砌一座長100厘米、寬42厘米、高80厘米的“嘉峪關”,表達了對08北京奧運的祝福和對節糧行動的支持。

  社區等場所還有招貼畫。

  看到這些,難道我們還能不行動嗎?其實要做到這些并不難,據我調查的總結,只要做到:1、盛飯適量,碗里的飯要吃干凈,不隨便剩飯剩菜。

  2、到飯店去吃飯,點的菜不要浪費,吃剩的最好帶回家。

  3、不挑食,不偏食。

  4、監督身邊的人,及時制止各種浪費現象。

  經過這次調查,我也深刻的感受到節糧之風的盛行和糧食的重要。朋友們,讓我們與之一起同行!大力弘揚中華美德!節約糧食!使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安定!

愛糧節糧征文7

  在我牙牙學語的小時候,媽媽常常教我讀《憫農》詩,于是我跟著念:“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詩,讓我始終記憶猶新,但那時我還小,不能體會詩中的含義,隨著我慢慢長大,直到我有時機回鄉下老家看舅爺,才親眼看到什么是“辛勤種植”,也才漸漸體會到了“愛糧節糧”的真正含義。

  那一天,走在老家的田間地頭,我觀察許多上了年紀的農夫伯伯正在給農作物撥草澆水。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他們那一個個辛苦的背影在不停地勞碌著,讓我的心里又敬佩又擔憂,真是勤勞的一群人呀,可是這么熱的天他們的身體能吃得消嗎?正在思索間,我來到了舅爺家門前,舅爺家是新蓋的二層房子,有好幾間房子,其中有一間特地用來存放糧食,地上放著三、四個麻袋,聽舅爺告知奶奶說上一年收成不是很好,雨水有些多喲。等舅婆端上來做好的飯時,我發覺我們每一個人都吃得很認真,生怕掉一粒米,我邊吃著飯,腦海中不由得出現出那些正汗流浹背務農的伯伯們的背影,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陣陣發酸,從鄉下回來,我總也忘不了那些背影,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并漸漸懂得要疼惜糧食。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外面餐館吃飯。在吃飯時,隔壁桌子的幾個叔叔、阿姨們也正在美美地吃著,突然他們中的一個人接了一通電話后對大家說:“單位要求立即加班”,在座的人全部放下正吃到一半的飯菜,起身就走,我扭頭一看,哎呀,有些菜剛上桌還沒顧上吃呢,我正想說些什么,這時,已急急地走到門口的一位阿姨折返了回來,說道,“這些飯菜還沒吃呢,鋪張了多惋惜呀,我給咱們打包帶上,加完班后再吃吧”。聽到這些話,我正揪緊的心突然放下了,心里真是快樂呀,吃了別鋪張真好呀。通過這件事,我更加體會到要節省糧食。

  不知不覺,我上三年級了,我漸漸領悟了《憫農》詩的`意思,我也從心底里懂得了愛糧節糧的珍貴。以前我對愛糧節糧很不以為然,現在我覺得愛糧節糧很簡潔,它就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在我們的一點一滴中。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疼惜糧食、節省糧食吧,珍惜農夫伯伯們為我們種植的每一顆糧食,珍惜這些食物當中凝聚的辛勤汗水和辛苦勞作,用感恩的心去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吧!

愛糧節糧征文8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現如今,學校食堂,餐館,甚至家庭中,浪費似乎已成常態,而光盤似乎是另類。習慣浪費,即使中國地大物博,恐怕也難以承受14億人的浪費。

  中國小學教育就有節約糧食的觀念。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強制下,中國新生代都學習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然而,中學、大學食堂里不乏懂得節約糧食的新生代仍舊浪費著。顯然,衣食無憂的生活,使新生代滿足于當下,全然不知浪費的威脅。浪費糧食,實在可恥。糧食養育著我們,亦如我們的父母,我們理應愛惜它,節約它。

  中國在最艱苦的時代,以解決人民吃飽穿暖問題為奮斗目標,如今,中國到了全面決勝小康時刻將奮斗目標轉變為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們的長輩勤儉節約才有現在的新中國,時代發展的接力棒此刻交到我們手中,我們理應繼續沿襲這種美德——勤儉節約。美好生活,或是在金碧輝煌的廳堂里一餐盛宴,或是闔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或是在愛人的懷抱里,凝視著對方眼神的嫣然一笑。美好生活是建立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之上的。浪費糧食豈不是在走回頭路?

  物以稀為貴。如今中國糧食不斷地生產著,因為過多,而得不到人們的重視。如果不是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糧食產量,中國或許仍在為吃不飽而發愁。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可怕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終要為浪費糧食而付出代價。

  在我看來,我校食堂里顯而易見的大的泔水桶是一個使學生們浪費糧食的理所當然的理由。學校里,個別女學生,打了太多的飯,要么是胃口小,要么是心里想著要減肥,而只吃一小部分,剩下的`全部倒入泔水桶中。而大多數學生浪費的原因是偏食,偏食顯然是不好的習慣,不利于健康。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偏胖,有的學生偏瘦,正在長身體的時間,黃金時期,偏食、浪費糧食,關乎身體健康,沒有健康,其他的一切不過浮云罷了。正所謂,食不凈生病,食不盡生蠅。

  今年的x情爆發,足以見糧食的重要性。武漢封城,需要從外地不斷地供應糧食和生活用品。疫情期間,各大網絡平臺都倡導:少出門多居家。正值春節,普通人家受到外出約束,可以放行時,超市、小吃店往往一掃而空。民以食為天。糧食是生活的必需品,善待糧食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標語是有宣傳作用的,學校里對學生的教育是必要的。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讓我們互相督促,讓節約糧食更進一步。

愛糧節糧征文9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不僅每餐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而且長輩們還變著法子翻花樣:面包、雞蛋、紅燒肉、雞腿……從中可見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但這同時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

  同學們,不要以為我們能吃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饑挨餓。其實,我國就尚有20xx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在非洲國家的孩子們更是飽受著饑餓的痛苦!在非洲有很多母親。為了讓孩子忘記饑餓,在每天開飯前,就燒一大鍋水,然后在路邊撿來石頭放到鍋里。不停的煮,不停的煮。孩子們眼巴巴的看著冒著熱氣的大鐵鍋。等待快點開飯,直到他們睡著!這是真正的'無米之炊!很多當地的兒童因為營養的高度缺乏都危在旦夕!據相關報導:全世界營養不足人口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10億,這意味著全世界每六個人中間就有一個人每天挨餓。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20xx萬,每5秒鐘就有一位兒童因為糧食短缺而死亡!全球的糧食儲備只夠人類食用15天。多少可怕的數字!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全世界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糧食危機,我們必須愛惜糧食。

  我們再來看一粒糧食的不平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之前要經過除草、耕田、施肥、選種等工序。播下種子之后,從發芽到成熟期間,一直伴隨著一遍遍的除草、殺蟲、施肥,農民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揮灑著一把把的汗水,侍弄著五谷雜糧長葉、開花,直至顆粒飽滿變成金黃。農民還要頂著驕陽收割、脫粒、晾曬,歷經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糧倉。之后,再經過加工、運輸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飯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兩水”,我們又怎么忍心浪費糧食呢?

  糧食是可貴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勞動的成果。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一名愛惜糧食的小衛士!

愛糧節糧征文10

  在我牙牙學語的小時候,媽媽經常教我讀《憫農》詩,于是我跟著念:“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詩,讓我一直記憶猶新,但那時我還小,不能體會詩中的含義,隨著我漸漸長大,直到我有機會回鄉下老家看舅爺,才親眼看到什么是“辛勤種植”,也才慢慢體會到了“愛糧節糧”的真正含義。

  那一天,走在老家的田間地頭,我看見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民伯伯正在給農作物撥草澆水。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他們那一個個辛勞的背影在不停地忙碌著,讓我的心里又欽佩又擔憂,真是勤勞的一群人呀,可是這么熱的天他們的身體能吃得消嗎?正在思考間,我來到了舅爺家門前,舅爺家是新蓋的二層房子,有好幾間房子,其中有一間專門用來存放糧食,地上放著三、四個麻袋,聽舅爺告訴奶奶說上一年收成不是很好,雨水有些多喲。等舅婆端上來做好的'飯時,我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吃得很仔細,生怕掉一粒米,我邊吃著飯,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那些正汗流浹背務農的伯伯們的背影,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陣陣發酸,從鄉下回來,我總也忘不了那些背影,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并逐漸懂得要愛惜糧食。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外面餐館吃飯。在吃飯時,隔壁桌子的幾個叔叔、()阿姨們也正在美美地吃著,突然他們中的一個人接了一通電話后對大家說:“單位要求立刻加班”,在座的人全部放下正吃到一半的飯菜,起身就走,我扭頭一看,哎呀,有些菜剛上桌還沒顧上吃呢,我正想說些什么,這時,已急急地走到門口的一位阿姨折返了回來,說道,“這些飯菜還沒吃呢,浪費了多可惜呀,我給咱們打包帶上,加完班后再吃吧”。聽到這些話,我正揪緊的心突然放下了,心里真是高興呀,吃了別浪費真好呀。通過這件事,我更加體會到要節約糧食。

  不知不覺,我上三年級了,我慢慢領會了《憫農》詩的意思,我也從心底里懂得了愛糧節糧的可貴。以前我對愛糧節糧很不以為然,現在我覺得愛糧節糧很簡單,它就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在我們的一點一滴中。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吧,珍惜農民伯伯們為我們種植的每一顆糧食,珍惜這些食物當中凝結的辛勤汗水和辛苦勞作,用感恩的心去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吧!

愛糧節糧征文11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在這一天,各個國家政府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日子。每到這一天,我都會記起那一件令我難忘的事……一年暑假我和媽媽去孤兒院做義工,認識了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了所有能聯系的親人的孩子,她叫九梨,她是孤兒院中最漂亮的一個。她不愿和任何人離開,她等著她的綠衣服叔叔。誰都知道她的綠衣服叔叔,當初救他的那個人,他把她從預制板下面拖出來,背了幾十里路,送她到臨時救助站,當時有人傳還有很強的余震,人人自危,哪里還顧得了別人。就只有他的綠衣服叔叔堅持帶她走,她的父母都沒有了。

  她伏在他背上,兩只眼困得睜不開,他一個勁的叫她別睡,“別睡,睡了就醒不過來了。你看你這么瘦,以前都不好好吃飯吧!“我就睡一小會,我不愛吃飯。” “不行,”他轉過臉來,把她的身體往上顛了顛,“來,講個故事,說說你以前的生活。給叔叔講講”她呻吟了一下,“我不會講故事,以前的事都忘記了。” “那背一首詩吧,你會背詩么?” “我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得真好。那你教叔叔好不好?一句一句地教我,教到我會為止,你也來當一次老師,可以么?”她來了點精神,“真的?我當你老師?我的愿望就是當老師呀。那我教你,你可得好好學哦!”他們就這樣一路念著“鋤禾日當午…”走著。你一句,我一句,在別人看來,還以為他們是有這樣的雅興。到了救助站,他把她交給護士就要走。九梨拉住他,只恍惚看見她的綠衣服,而看不清他的臉。她說:“叔叔別走。” “叔叔還要去就其他人,你要好好吃飯,珍惜糧食,不能這樣瘦下去,身體會很不好的。等以后叔叔來看你時,你再教叔叔‘鋤禾日當午’好么?” “你還要回來找我,我叫九梨。”他握握她的手,她感覺手心像被什么硬物給硌了一下。叔叔爽快的答應她,“好咧!”可是叔叔再也沒有回來找九梨,九梨就這樣被送到了孤兒院,不愿任何人帶她走,只要她的綠衣服叔叔。在我和她一起生活的那一段時間,她總是把飯吃的很干凈,她也不愿看到其他人剩飯,她告訴我說,是她的綠衣叔叔叮囑她說,一定要珍惜糧食,要像詩里寫的那樣。那一次我記憶猶新……

  那天中午孤兒院停電,院長說就吃昨天的剩飯剩菜吧,雖然我心里很不愿意,但總不能說不同意吧,畢竟我是來做義工的。沒過多久飯菜就端上來了,我一看心里就犯嘀咕:這么黏糊糊的都是些什么啊,這怎么吃啊!可九梨坐在我旁邊像個沒事的人,大口大口的吃起來,我悄悄對她說:“九梨,不覺得不難吃么?”可九梨沒有說話,用直勾勾的眼神看著我,我不好意思說話了,就小口小口吃起來,越吃越難吃,越吃心里越討厭,“我不吃了,好難吃。”我大叫著,準備把飯倒進桶里,這是九梨攔住我,“你還沒吃完,你看看你才吃多少,你怎么能這樣浪費。”“你不用管我,九梨,我真的吃不下。”我用哀求的眼神看著她,可她一點也不理睬我“吃不下也得吃!你不能浪費,綠衣叔叔說過……”“什么綠衣叔叔,你就知道你的綠衣叔叔,你看著多少年了,他來看過你么”“閉嘴!”我媽媽一把把我拉過去,狠狠地對我說。這時整個食堂都安靜了,只聽見九梨的哭聲越來越大,后來就跑出去了……九梨等了多少年,錯過了無數的好人家,若再大一點,就不容易被人收養了,院長實在心疼,找到他的一個沒有孩子的軍人朋友老張,要他假扮一下‘綠衣叔叔’,“你就對她說,你沒有辦法帶她走,要他乖乖聽從孤兒院的安排。”院長說。 “行,包在我身上。”老張拍拍胸脯說。老張走進了教室,在院長的帶領下看到了九梨,“是九梨小朋友么?怎么了?記不得叔叔了?”九梨站起來,左看看右看看,似乎有些不確定。“聽說,你一直在等叔叔來接你呀?”老張蹲下來,握住她的胳膊,“對不起,叔叔來晚了。”九梨深深地打望他,拿下他的手,攤開在自己的眼前。滿手的老繭。她的食指在上面慢慢移動,像在探索著一條不為人知的秘密通道,。她抬起臉來看他,眼里含著淚,問:“你怎么才來?” “你怎么才來!”問的老張心里一怔,他支吾了一下,說:“有些事情,耽擱了。”九梨吸吸鼻子,嘟嘟嘴,拉著她的叔叔到處向大家介紹。老張跟著他走,四處跟人寒暄,說的連自己都相信了。院長向他使眼色,“說呀,怎么還不說?”他為難地笑笑,突然覺得這樣很殘忍。“你帶我走么?”九梨問他。所有的小朋友都期待的看著他,這么多年了,這些小朋友陪著九梨等著他神秘的綠衣叔叔,竟都感同身受,大家都吵著為九梨說著好話。老張拉過九梨,“你看著小胳膊長的多壯的,一定是好好吃飯的吧。沒有浪費糧食吧。你愿意當叔叔的'女兒么?”九梨點點頭,“好愿意的。”

  老張回頭看看院長,說:“要不然我回家給我妻子商量一下,我們也正好打算收養一個孩子。”院長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搞得不知所措,轉念一想也許是個好事,就欣然答應了。 “你就等著我的好消息。”老張說。九梨在送老張離開是突然問道:“我叫你的那首詩你還記得么?” “什么詩?” “我教你的詩阿?你不記得了。” “當然。當然沒忘。”他想想問,“第一句是什么來著,瞧我這記性!” “是‘鋤禾日當午’。” “噢,對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對吧,我沒忘!”后來老張離開了,九梨一個人望著她的背影哭了,大家都以為她是喜極而泣。而她卻想,雖然他不是真正的綠衣叔叔,但是,她相信,叫她好好吃飯的綠衣叔叔們都是好人。 ——他的詩背得太好了,而她那時,卻是教錯了的呀。

  九梨為他的綠衣叔叔而好好吃飯,珍惜糧食,而我們又應該為誰珍惜糧食,節約糧食呢?為我們自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一年一度的世界糧食日又要來臨了,你想過以前你浪費的糧食又會救活多少,現在饑餓的難民么?你想過農民伯伯是怎樣的‘汗滴禾下土’么?你想過在革命戰爭年代,有多少因沒有食物而餓死在戰場上的士兵么?你有沒有想過。在當今社會,在各個國家都有吃不起糧食的貧苦難民,而這一群人的人數正在持續往上增加,而老師家長從小導我們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我們真正地做到了么?在我們衣食無憂的日子的光環下,有多少吃不起飯的人民在黑暗中孤獨掙扎,他們伸長了手臂在想我們求救著,只要我們多節約一點糧食,就會多幫助一個人。還在浪費食物的人們啊,該覺醒、該深思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愛糧節糧征文1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古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詩,他是一個愛惜糧食的詩人,世人都知道愛惜糧食,何況我們現在的人呢?

  記得我們以前吃飯總是把許多大米飯粒掉在桌子上和地板上,媽媽老是說我不要把糧食掉的哪都是,如果都像你這樣浪費,那得那要浪費多少糧食啊?秋天我和媽媽坐在火車上去看爸爸,看到一望無際的稻田,微風吹過金色的稻田,隨風搖擺,農民伯伯和阿姨們在田滿分作文網地里收割稻田,汗流浹背,多么辛苦啊!媽媽說,你看農民伯伯種地多么辛苦啊,每天風吹日曬,我們吃的糧食都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懂得尊重勞動成果,老師也教育我們,不要浪費糧食,我點點頭說是的,老師經常提醒我們不要浪費糧食,要把飯吃完,不能浪費,我聽媽媽說過在偏遠的`地方,有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想起自己有時候吃飯嫌棄味道不好,就倒掉,實在是慚愧啊!

  從今天起,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少年!

愛糧節糧征文1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寫出了農民伯伯在田里勞動的艱辛,告訴人們應該節約糧食,不浪費食物。可是在生活中,卻有許多的人在浪費糧食。

  有一回,媽媽帶我去參加堂姐的婚禮。等我們到了酒店時,里面已經人山人海了。不一會兒,鞭炮響了。服務員開始上菜了,有清蒸桂魚、川椒香辣蝦、紅菇燉土雞、火焰羊小排等等。我看得直流口水,酒店外響起了鞭炮聲,媽媽說可以吃了,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不一會兒,“嗝”我滿意地打了一個飽嗝,再看看邊上的大人們,他們似乎也吃飽了,他們個個在談笑風聲。可服務員還在一盤接一盤地上菜,很快客人們陸陸續續地走了。我心里想:“這么多菜吃不完怎么辦,服務員會怎么‘處置’這些食物呢?”

  咦,服務員們提著桶過來了,他們并沒有把剩余的菜進行打包,難道是——不好,這些食物有危險!只見服務員們把食物都倒進了桶里,它們全軍覆沒了!!!此時此刻,我感覺好浪費呀!我想起上回電視上看到的'《變形記》里那些山區里的孩子們,他們住在學校簡陋的房子里,就吃著一些青菜還有冷飯,他們甚至一周也吃不上一小塊肉。想到這些,我覺得眼前這樣的浪費行為是多么的可恥啊!

  如果我未來當上了人民代表,我就要向國家提出建議,制定一些關于浪費糧食的法律法規:在請客時,規定不能點很多菜;如果在餐桌上浪費了糧食,那就應該被拘留或罰款;如果有剩余的菜,那就必須打包帶走;如果故意浪費糧食,那就得罰他去田里勞動,讓他體驗農民伯伯在田里勞動的艱辛;如果……等等。我相信,只要有了這些法律法規,一定會大大的減少人們浪費的糧食。

  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我們要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堅持反對陋習,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吃干凈盤子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優秀少先隊員吧!

愛糧節糧征文14

  糧食對我們是多么重要啊!我們必須從小節約水和糧食。

  糧食牽涉到千家萬戶,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現在中國人口漸漸變多,耕地漸漸變少,大部分耕地都蓋成房子了。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歷來都十分重視糧食的問題。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法規和制度,還經常通過媒體宣傳等報道,教育人民群眾和相關行業重視糧食。多種糧食,獎勵種糧大戶。

  有首古詩[憫農]的意思就是讓我們節約糧食,農民伯伯不管是炎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都能看見他們干活的身影。他們干嗎這樣辛苦的干活呢?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當然,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因為為了讓大家知道,勞動果實,來之不易。

  當你在飯店用餐的時侯,你會看見有人點很多菜,用餐后餐桌上會有許多剩飯剩菜。根本就吃不完,他們只是要面子,這多浪費啊!我看著很心疼。當然,我相信這只是少部分人,但是以小見大!而外國人吃多少要多少。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愛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我再也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差距。

  我們一家去吃飯,也是吃多少要多少,吃不完的都打包帶回家。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不浪費,養成好的習慣。從點點滴滴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珍愛農民伯伯的果實,這樣,這樣才有希望讓我們的國家更大更強。

愛糧節糧征文15

  我們學校現在有了免費養分午餐,但是有許多同學隨便的倒掉飯菜,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糧食和水是生命之源,沒有糧食和水就沒有我們人類。但是現在人們鋪張糧食的現象特別多。“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古詩我們耳熟能詳,但我們根據這樣做了嗎?沒有,依舊可以觀察食堂那積累如山的剩飯剩菜。

  有一天中午,食堂的`工作人員將撒的飯和倒掉的飯加在一起足足有四十斤,這種鋪張多大呀!這些都是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要想吃上白米飯農夫伯伯先要把種子撒到育秧田里,經過細心培育,發芽后,慢慢長成秧苗。然后,把秧苗從育秧田里請出來,分成一撮一撮地插到水田里,為了讓秧苗長得更好農夫伯伯頂著烈日,給秧苗澆水、施肥、噴農藥、拔野草……在農夫伯伯的細心照料下,秧苗們長出了嫩嫩的稻穗。稻穗越長越大,也越來越飽滿,秧苗成熟了。這時農夫伯伯帶著豐收的喜悅來收獲它們了。回到家里,農夫伯伯先用脫粒機從稻穗上把稻粒脫下來,然后再把帶皮的稻粒送進碾米機,脫去外殼,才成了大米。要吃大米要經過這么多的過程。我們再鋪張莫非不行恥嗎?現在地球上的糧食這么少,我們肯定不能再鋪張糧食,肯定不能讓糧食再陷入危機。

  我們現在要節省糧食,否則我們以后吃到的是什么呢?

【愛糧節糧征文】相關文章:

節糧愛糧征文06-14

愛糧節糧征文05-23

愛糧節糧征文優秀09-28

愛糧節糧征文(通用)06-11

(優選)愛糧節糧征文06-03

愛糧節糧征文(精選15篇)10-17

節糧愛糧征文(精選28篇)09-05

愛糧節糧征文(精選31篇)11-06

愛糧節糧征文(精選38篇)10-3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a视频 |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久久网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 | 久久久夜夜嗨免费视频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