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可以若無其事地訴說痛苦回憶

時間:2024-08-23 18:43:05 心理資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為什么可以若無其事地訴說痛苦回憶

  你覺得,若無其事地訴說痛苦回憶是一種已經走出痛苦的表現呢?還是一種從未直面過痛苦的表現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為什么可以若無其事地訴說痛苦回憶,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為什么可以若無其事地訴說痛苦回憶

  

  有些人能夠把自己的苦難,一遍又一遍的說給別人聽,有時會讓人感到不解,「為什么要不斷的重復痛苦的記憶,那不會很難受嗎?」

  我想起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只受傷的小熊。

  小熊在森林里遇到小鹿,對小鹿說:「我受傷了。」小鹿問傷得怎么樣,小熊就把傷口掀起來給小鹿看。后來遇到森林里的其他動物,小熊一次又一次的掀起傷口。

  所以小熊的傷永遠好不了,總是還沒結痂,又被撕裂。

  現實生活,或咨詢室中,有時能聆聽到一些人對過往傷痛的復述。

  某種說法,認為當一個人可以好好陳述自己過往的痛苦,表示他已經從痛苦中走出來。從心理咨詢的角度,這個說法不盡正確。

  當一個人遭受心理創傷,譬如被家暴的妻子、受父親性侵的兒女,或是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受戰爭陰影所苦的士兵等人。

  當創傷超越一個人內心能承受的臨界點,瓦解內心的自我防御系統,嚴重可能導致「解離癥」(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輕微一點會使我們一個人的知覺,以及記憶方面的認知呈現「分解」(dissolving)狀態,無論輕重都屬于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反應。

  回到前面受傷的小熊,當我們心理受創,我們會受到創傷的記憶侵擾,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許多細微的事物都可能引發我們對于創傷的聯想。

  所以小熊會不斷的重復自己受創的場景,這可能并非牠不想讓傷口好起來,而是創傷記憶縈繞不去的影響。

  進而,如果創傷大到一個程度,我們的心理會用類似解離的機制去保護自己。

  就像一些遭受強暴的被害者,他們回憶起當下的場景,會有一種人魂分離的記憶,好像在強暴當下,他的靈魂從那個被壓在加害者身軀底下的身體飄出來,靜靜的坐在旁邊目睹一切過程,進而自己的身體就感覺不到被強暴的疼痛,以及求饒、反抗、呼救皆得不到回應的絕望。

  當一個人還沒有真正能夠面對自己的創傷,有時反而能夠從這種旁觀者的角度,用貌似很冷靜,甚至冷酷的陳述表達非常變態而暴力的受害場景。

  旁邊的人聽來可能內心非常不舒服,但表達這件事情的被害者卻說得云淡風輕。

  實際上,這非但不是他真的從創傷中復原,而是還未真正直面創傷的表現。

  他并不是從自身的創傷去描繪這件事,因為這件事被他內在的知覺給屏蔽了,他彷佛是在轉述一段電影情節,彷佛內心另一個聲音在告訴自己「那不是真的」、「那段畫面只是想象」或是「一場夢」。

  對旁邊的人來說,他們知道這不是想象,而是一段現實的經歷,而一般人對于痛苦的內在知覺與想象力并未自我屏蔽,所以反而聽話的人難受,說話的人顯得淡然。

  換句話說,處于這種狀態的被害者,他表面上看像是接受創傷經歷,走出哀痛。實則他的復原之路尚未展開,他還沒有準備好與創傷面對面,處理創傷。

  之所以要談這個問題,就在于即使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隔離創傷記憶,也無法阻擋創傷持續傷害我們。

  一方面,我們還是沒有培養起足夠承受創傷的能力;另一方面,創傷會以各種形式「閃回」,使我們莫名的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甚至使我們忘了要遠離帶給我們創傷的對象,甚至使那位加害人繼續逍遙法外。

  更重要地,有時我們因此疏忽了真正需要被持續關注的對象。我們以為他們好了,就像他們口口聲聲說的:「我走出來了。」

  卻在我們轉身之際,他們動了輕生的念頭,留給生者無法挽回的遺憾。

  說出口是走向痊愈的開始,但僅僅只是開始。

  當我們割除了痛苦,也等于割除了自我的一部分,這使我們變得不再完整。或許相較面對創傷,麻木或遺忘更能讓我們快樂。

  但向來這些創傷一旦成為我們的「身外物」,也就意味著它們不受我們所控,我們會反過來被這些創傷捆綁,彷佛這些創傷有了自己的生命,成為揮散不去的幽靈。

  解離或自我屏蔽式的創傷回憶,正如前面所說,是對我們心靈的保護。這個保護的意義,在于使我們有更充分的時間積累自我療愈的能量。

  學者將這種人魂分離,面對創傷的描述形容是「前敘事性的」(prenarrative)。

  我想這可以對比當我們真正面對創傷,為我們的創傷重新譜寫我們看待它的態度,進而要一點一滴的修補它,同時修補我們自己,使我們的人格再次完整,通過我們的手進行新的,當下的人生「敘事」。

  我們重建自己對創傷的看法,明了這當中誰是真正的加害者,從破碎的記憶中還原出完整的事件脈絡。

  我們理解到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復原的方式是不切實際的,以此好真正重新檢視之后展開的生命歷程,找回我們的自尊,對他人的信任。

  最后我們才能真正放下,放下那些創傷壓在我們身上的烙印,正如有時我們放下復仇的念頭,不是為了原諒加害者,而是寬恕自己。

  讓我們明了繼續前行并不會對不起過去那個受傷的自己,而是將受傷的自己與站起來的自己重新合而為一。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 | 日本乱子伦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精品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 日本一道本精品一区二区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