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九大原則
1、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人們對各種事物,例如勞動、貢獻、成就、享受等在心目中都存在好壞與主次之分,這就是價值觀。價值觀反映人們對事物的是非與重要性的評價,有人追求地位,有人看重工作成就,有人著意享受,有人重視經濟實惠。價值觀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相當大的影響,正確的價值觀能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例如追求工作成就的人,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工作,在勞動和工作中獲得樂趣,有益于身體健康。而追求享受的人,他們往往不顧自己的經濟條件,不切實際的追求吃穿玩樂,在這種錯誤價值觀支配下的行為,經常要遭到挫折,造成心情悶悶不樂,或者牢騷滿腹,這些都有害于心理健康。
2、培養良好的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特征與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關系。積極良好的心理特征能促進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樂觀、堅強、勤勞、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都有利于心理健康。暴躁、任性、貪圖安逸、心胸狹窄、虛榮心、嫉妒心等不良心理品質,都有害于心理健康。人的心理特征是在生活與實踐中發展的。人的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惰性,即一經形成改變比較困難,但并不意味著不可改變。有的人已了解自己的不良心理特征,但卻認為這是不可改變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
3、建立現代化的生活節奏感
改革對我們習慣了的慢節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是一個嚴重的沖擊。為了適應改革的需要,為了承擔更大的心理負荷,就必須主動改變慢節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保持心理平衡。
4、有規律地生活
人們要根據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活時間表,把工作和休息安排好。有規律地生活,在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埋頭苦干;在休息的時候,愉快地休息。使人產生生理上與心理上的節奏感,消除忙亂,有利于心理健康。
5、健康的身體
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身體健康是維持和增強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則之一。應該指出,目前不少人不重視身體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水平。有些青少年為了應付考試,埋頭做作業,忽視體育鍛煉。不少人吃完晚飯不去散步或走動,就坐下來看電視,天長日久身體發胖,影響身體健康。
6、良好的自我意識
良好的自我意識就是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監控自己。
一個人只有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和短處,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才能在工作、學習與生活中獲得滿意感,有助于心理健康。
一個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就難以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因而可能經常遭受挫折。致使情緒低落,心理失衡。
人貴有自知之明,人可以通過自我體驗來了解自己的心態,正確評價自己,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改造有害于心理健康的心理特點。另外,經常用心理健康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促進心理健康。辦事要根據自己的智力等情況量力而行,切不可設置經過努力而無法達到的目標,否則容易受到挫折,產生心理沖突,情緒不安,影響心理健康。
一個人看到自己的同事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對此一定會有情緒反應和一種情緒體驗。如果心里為他高興,這就是一種羨慕的心情,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應該自己肯定自己。
如果對同事取得的突出成績不高興,這是一種嫉妒心理,也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自己要認識到自己的這種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情緒反應,并努力改正。
人們用自我觀察方法正確了解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對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7、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從少年時期起,人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并逐漸成熟起來,能夠進行自我估價、自我檢查與自我督促,也能夠基本正確地評價他人的行為。一個人樹立了良好的世界觀就能對社會、對人生有正確的認識,就能科學地分析周圍發生的事情,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防止心理反應的失常。
8、防止與克服心理沖突
主觀的要求與客觀的限制可引起強烈心理沖突或持續的心理沖突。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造成心理疾病。人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經常發生心理矛盾,但是要控制其強度不讓它過于猛烈,持續的時間也不要過長。有了心理沖突要設法正確解決,不能消極對待。
9、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
一個人如果經常與集體隔離,不與周圍的人交往,容易養成孤獨的情緒,往往心情抑郁或孤芳自賞,影響心理健康。一個人經常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進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可使人消除憂愁,心胸寬暢,心情振奮,精神愉快。
【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九大原則】相關文章:
如何維護自身心理健康?11-16
求職注意維護自身利益07-27
女生創業:維護自身的利益10-29
意大利留學如何維護自身的安全08-17
職場女性須維護自身特殊權益10-25
留學新西蘭應當如何正當維護自身利益10-11
美國留學從哪些方面維護自身利益07-08
法國留學生租房如何維護自身利益09-19
怎樣維護心理健康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