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孩子的終極競爭力
孩子的終極競爭力影響著孩子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有多遠,可是其實什么是孩子的終極競爭力呢?
由于集體潛意識的作用,我們中國人是比較喜歡攀比的,即使知道這樣不好,也難以抗拒。當看到別的孩子兩歲就開始畫畫,3歲就開始彈鋼琴的時候,作為家長就會不由自由的焦慮起來。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中國的父母內心時常緊張的一句話,那我們究竟在比什么?
沒有誰去思考,因為大家選擇從眾只是為了消除自己內心的焦慮感。我們的父輩這一生做的事都是為孩子買房、賣車,娶媳婦,他們是沒有自我的。我們也傳承了這一點,也是沒有自我的,我們將人生的任務放在了成就孩子身上,為此可以付出一切。
這不能說是錯,要知道久遠的模式已經印刻在我們的骨子里,活出自我,常常只能是一句輕巧話。
我們只是來整理一下,對于孩子,我們最想成就的是什么?如果我說每個父母最期盼的就是孩子的幸福快樂,可能沒有人會反對。無論是通過獲得金錢、地位還是名譽,我們最終想達到的目標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幸福快樂。
那么獲得幸福快樂的終極競爭力又是什么呢?是好成績、好才藝嗎?在個案咨詢中,一大部分來訪者都是非常優秀的`成功者,但卻完全體會不到幸福或者快樂。
其實說到根源,一切競爭都會在人格上進行最終的對決,動力心理學闡述了人格結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關系,以及潛意識在人格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說健康的人格代表著一種穩定和平衡,表現出與外界環境協調的狀態。能夠抵御或者接納負面的情緒而不至于受困其中,它關系著一個人能力的運用,親密關系的結果以及身體狀況。
我們清楚的知道如果心理功能無法正常處理問題,將會引起焦慮、抑郁或強迫等情緒或行為。現在兒童青少年中出現越來越多嚴重的心理問題,都是內在紊亂的一種表現。
有的人從小成績優異,長大后事業成功,可是卻患上了抑郁癥或者成了性變態;哪怕是最基本的身體素質,都需要健康的人格來維護,因為幾乎所有的疾病都與心理相關。有的孩子胃痛、腹瀉、尿頻,久治不愈,其實都是人格中的防御機制在作用,因為潛意識會使孩子通過這種方法獲取關注或者其他方面的滿足。
說到這里,我們還需要了解人格形成的時期與發展特點。心理學領域進行過數以萬計對嬰兒的實踐研究,到目前為止,有理論認為一個人的核心人格在出生4-6個月就已經形成。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與媽媽或者照顧者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不是說你為孩子付出了多少,而是Ta能夠感受到多少。
嬰兒時期,如果媽媽能夠及時而又溫柔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增加情感上的互動,將會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展;孩子早年與雙親的關系將會不斷對人格造成影響,并且會通過很多外在行為呈現出來。所以說,在面對很多氣急敗壞的家長的時候,我都會提醒這一點,孩子的問題并不是Ta一個人的事,而是關系問題。
非常希望家長時常問下自己,對孩子所做的是否是朝著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如果各種期望變成了控制,變成了惱怒,變成了破壞關系的利刃,帶給孩子的又算什么?
關系,一定是關系才是孩子手中最強有力的砝碼,因為這會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而進一步促進其他方面最大限度、最為良好的發展。
這,才是孩子的終極競爭力!
【什么是孩子的終極競爭力】相關文章:
國家、企業、個人的終極競爭力08-21
什么是核心競爭力的內容08-13
什么是企業核心競爭力09-28
什么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08-16
培養孩子才藝的終極意義11-14
到底什么是家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09-30
測試看看你人生終極目標是尋獲什么11-03
創新是核心競爭力08-21
核心競爭力是什么08-17
核心競爭力是什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