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說課稿集錦三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木字底的寫法,并能很好的運用在結字當中。
2.繼續培養學生認真讀帖,端正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賞析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寫好字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將本課的例字寫美觀。
教學難點:木字底的寫法。
教學用具:課件、實物投影
一、激趣導入
師:(出示學生的作品)這是我們班___同學的作品,她在書法特長班刻苦練習,有很大的進步,只要你能專心、恒心、都會取得顯著的進步,我們今天與___同學比比看誰進步,老師把這些字模獎勵給他。
二、出示例字
師:我們先來看屏幕上的字:“集”,你們發現了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生:觀察、思考、回答
三、概括規律
師:邊引導學生概括邊板書
左右結構,這兩個字的左偏旁都比較窄。
四、指導
(一)教師邊范寫邊講解“集、梁”的書寫方法。
“集”字寫法提示:
1.木字底第一筆撇折,撇稍長,折后提稍短;
2.第二筆撇折起筆的位置在第一筆起筆處的右下方,折后提的收筆處在撇的起筆下方的一條直線上;
3.第三筆提畫略平,有點像右夾橫,寬度同上面等同。
4.右邊“合”字第一筆撇畫注意與左邊的穿插與避讓,捺畫可以寫得舒展一些;
5.最后的“口”字寫小一些。
6.整個字右邊位置比左邊低一些。
“梁”字寫法提示:
1.左右結構,左部窄短,右部寬長。
2.右部上方緊縮,下方寬松舒展,豎彎鉤長大突出,是全字的主筆,應當全力寫好。
五、練習
(1)學生練寫,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學生在米字格中練習,教師指導兩個字的位置和大小。
六、欣賞講評
師:下面老師把這些字模獎勵給有進步的同學。八個圈以上的同學上來,把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師:小書法家把作品舉起來,其他同學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鼓勵。我想問你們寫好這些字的秘訣是什么?
生:主筆放開,橫畫多的字要有長短變化、重心在同一條直線上。
七、課堂總結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課程標準強調《統計》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 低年級要求: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體 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知識和方 法。教材選取的例題給我們 很好地提供了一個如何去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的 信息。
二、說學情: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不會太 困難,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畫統計圖,能利用統計圖表中 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活動的必要性。培養 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
3、初步感知簡單條形統計圖及統計表,能將統計結果填入表內,會在格子紙上 畫簡單的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觀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培養學 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正確填寫統計圖表。
五、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能看懂圖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 行簡單分析,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六、說教學理念與教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 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將整堂課的設計分成“創設情景------收集、整理資料 ------操作實踐------拓展深化”四個層次,我以教材為基礎,本著數學來源于生活 這一事實,力求從實際出發,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學習 的主動性。 圍繞教學目標,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 所以“統計”這節課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 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引入,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探 究欲望。其次結合本校“播種習慣責任樹,人人為樹添果實”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 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 處處有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 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 最有效的方法是讓 其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所以我設計運用投票表決的活動,來確定最喜歡看 的是哪部動畫片,從中讓學生初步體驗統計的過程,也就是經歷分一分、排一排、數 一數的過程,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學生在經歷“動態建構運動”之后,再讓他們 獨立觀察教材提供的靜止的畫面上采集信息、分析、整理數據,進行填寫統計表、繪 制統計圖、說說統計作用。一方面鞏固剛剛建構的統計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 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進行“間接思維” 訓練,既錘煉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 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統計紅、黃、藍蘋果個數的活動中,不僅讓 學生學會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還讓學生感悟到一個方格表示 2 人,那么 1 人可以用 半格來表示,為后續學習打下能力基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到了 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認識了統計及其作用,獲得了數學知識,發展了能力。
3、在問題中學數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 作者。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討感受到,要解決老師提的問題必須調查統計, 在調查統計后,學會思考,能根據數據回答和提出簡單的問題,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 解,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理解和體驗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 用。同時結合“習慣責任樹”,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七、說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動手操作, 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 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的學法。
學習方法分為以下三種:
1、自主學習法: 讓學生去親生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積極 組織學生人人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 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究, 使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獲得成功的體驗, 是學生在 “參與中體驗, 在體驗中發展” 。
2、交流互補法: 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 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并利用生生對話,互相啟發,碰撞出只會的火花,以交流促發 展。
3、練習促進法: 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八、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開始提問: “同學們, 你們都喜歡小動物嗎?你最喜歡什么小動物?” 這樣的問題, 貼近學生的生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說出自己 喜歡的小動物,用什么記錄呢?用什么方式能讓我們一眼看出喜歡那種小動物的人 最多,哪種最少呢?引出課題“統計”
(二)探究與體驗 統計時,我們要記錄數據,記錄是,你準備用什么符號來記錄?引導學生表達自 己喜歡的記錄方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把喜歡每種小動物的人數統計出來,加深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體現統計方 -2- 式的開放性。 通過展示統計表的填寫過程,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從統計表中,提問 學生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通過觀察統計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 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當我們順利清晰的將數據記錄后, 如何使我們的數據一目了然呢?給學生們留下 討論的空間與時間,然學生們講述自己的方法。 最終教師引出條形統計圖的概念及應用。 但是, 在解決較大數據的時候, 格子不夠用怎么辦?繼續討論并要學生給出方法 及結論。 我們可以將一格表示多個數, 從而使我們的統計圖在統計較大數據時, 依舊通用。 (三)自主學習,合作研討 統計天氣變化, 從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入手, 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 聯系。并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統計的作用。 再次大膽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統計任務,獨立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再次 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感悟較簡單的統計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 學生根據記錄數據獨立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并提出問題、 解決問 題,再一次體驗了數據的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
(六)教師小結,激勵評價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 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你覺得最成功的 是什么? 本課設計讓學生通過的學習,在內心感受到統計知識與生活的密不可分,通過 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交往,開展各種靈活多樣的研究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 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分析教材:
本課內容是自選材料。我覺得,結構書寫規律看起來很簡單,學生也很容易掌握,但是當這個結構放到不同的字里時,就差別很大,也就是說,這個結構并不很好掌握。
二、分析學生:
我覺得書法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是一種快樂的行為,小學寫字教學,作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基礎教育形式,顯得尤為重要。我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掌握書寫規律。
三、教學目標:
1、掌握“重心居中、以點為中、撇捺對稱、點畫勻稱。”的幾種書寫規律。
2、寫好“杰、堂、華、棗、辛、巒、奧、檢、拄”等字,寫得正確、端正、比例恰當。
3、通過討論、評價及實踐等教學方式,了解帶有幾種規律不同的字,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4、通過古代書法家故事的熏陶,培養學生對書法的熱愛,認識到學好書法必須要持之以恒。
四、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書寫9個范字”,
教學難點:掌握書寫規律。
五、教學準備:
筆、墨、紙、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通過中國書法家之最導入新課。
學生學習認識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我認為工具是被人們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
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寫字方面,同樣體現著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所以上課伊始我通過唐代大書法家李邕的一生經歷及他的書法作品,一一展示給學生面前。老師聲情并茂的讀在感染著學生,一幅幅李邕的書法作品也在激勵著學生。學生們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第二環節:新課講解 結構書寫規律
結構書寫規律有四種情況:(1)重心居中 凡是豎畫居中的字,結構應以豎畫為中心,這樣寫出來的字,結構才會平穩、對稱、富于裝飾美。(2)以點為中 凡是漢字中以點為起筆的字,只要這個點在中間,就要以這個點為中心基準,來安排其他筆畫。(3)撇捺對稱 以撇捺為主筆對稱組成的字,其左撇右捺,如同人的左右手,一定要對稱,不能一長一短,一高一低。(4)點畫勻稱 漢字的結構十分重視點畫的勻稱,在注意點畫本身安排的同時,還要注意點畫之間的空白。空白是否勻稱,也表現了點畫是否勻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新授時,學生們必須弄懂結構的書寫規律的內涵。通過討論、評價及實踐等教學方式,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們的觀察和審美能力。
第三環節:指導書寫。我是一邊講解,以邊指導書寫。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效果學生們掌握得快一些。比如“在講重心居中”的規律時,弄清要領后,指導書寫“杰”字,學生們立刻就明白結構應以豎畫為中心。寫時就知道“木”字的豎畫寫在了豎中線上,撇捺兩畫也較舒展。就是這樣,我講一種規律,練寫幾個字。效果極其明顯。就這樣,當最后點畫勻稱這一規律傳授過后,學生們也快將這9個范字完成了。采取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及更好的突破難點。
第四環節:自由練練。在課堂練習中,有一組常用漢字訓練。文章——幸福——資本。都是以撇捺為主筆對稱的字,只有左撇右捺對稱,撇端與捺腳基本平齊,結構才會美,才能左右得當,重心平穩。我把這個小常識告知學生們,并正確的讀貼,一定要讀懂。只有真正讀懂了,才能將字寫好!(不過,這一環節需要看時間是否來得及,如果
時間不夠用,只能課下完成。)學生在練寫時,播放古典音樂,讓學生在寧靜優美的意境中寫字,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第五環節:熏陶與拓展。通過欣賞學生們的一些硬筆書法作品,鼓勵向寫字好的學生學習。學習他們用心習字的精神。提高了學生們的審美水平,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和中國書法藝術的熱愛!
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給以鼓勵,是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有成就感,他們就愿意去寫字,寫好字。
【【推薦】小學說課稿集錦三篇】相關文章:
【推薦】說課稿初中模板集錦八篇05-29
小學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11-05
【推薦】說課稿初中范文集錦5篇06-14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集錦六篇06-13
小學音樂教師說課稿集錦5篇09-25
小學科學說課稿(集錦15篇)11-24
【推薦】語文說課稿初中集錦五篇07-11
【推薦】數學說課稿初中集錦6篇06-24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九篇07-11
小學體育說課稿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