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影小學說課稿
《光與影》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光與影小學說課稿,供大家閱讀參考。
光與影小學說課稿1
我對《光與影》這課進行了深刻的教研活動,將說課過程同大家一起研究,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光與影》是河教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8課內容。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用不同工具材料用明暗表現物體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光與影是表現物象立體感的一種重要手段。色彩斑斕的世界需要光才能看到,而且不同的光還會引發人的不同情感反應,光與影是繪畫中表現物象的重要藝術語言。采用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2、教學目標: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明暗運用與表現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明暗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明暗審美價值的認識、通過借助簡化的明暗練習方式,提高學生運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進行情感表現的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明暗表現的基礎知識、三大面、五調子。
(2)能力目標
①提高學生明暗表現的能力。②培養學生明暗表現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②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①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②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明暗處理的繪畫技巧、三大面、五調子之間的運用,充分發揮明暗作用,表現物體前后虛實關系。
教學難點:怎樣畫好一幅素描作品,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
二、說教法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讓學生體驗一種成就感,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欣賞激趣法。學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創造作業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美的風景圖片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提出問題:你如何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必須具備三大條件,這三大條件是什么呢?學生回答引出光。
教師導入: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光,因為有了光,我們才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有人說:“光源的歷史也是人類文化的歷史”,的確,造型藝術是一門視覺藝術,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光,才使其成為現實,也可以說光給自然萬物帶來了生機,也給造型藝術以生命。
2、欣賞作品,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繪畫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塑造形體、表達情感的'設計提問。
問題:(1)光線是什么?
(2)為什么物體具有色彩?
(3)藝術作品中如何運用光影?
(4)光和影的關系是怎樣的?
(5)光與影在作品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6)在塑造形體方面?
(7)在表現氣氛方面?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重點放在:1、塑造形體方面:賦予繪畫形象豐富的層次和逼真的效果,增強體積感、空間感、質量感(圖片展示)2、表現氣氛方面:不同的空間光線效果可以賦予事物所處空間以不同的氣氛,藝術家可以運用不同的光影變化來營造氣氛,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3、光影變化規律
利用立方體為學生做演示,總結規律如下:
①物體與光線所成的角度。
②光源的強弱以及物體距離的遠近。
③物體離觀察者的遠近
④物體所處環境。
4、感知素描,突破難點
(1)概念―素描(提問學生自主學習)
(2)物體受光后所產生出的明暗變化
三大面:受光面、側光面、背光面
五大調子:高光、中間調子、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5、將我所學,為我所用
采用不同明暗表現一個石膏正方體。讓學生注意畫面的光影變化規律和透視現象規律是怎樣的?學生認真觀察后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后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石膏正方體。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石膏正方體做畫步驟,讓學生更加直觀明了。布置作業:每人一張石膏幾何形體的素描作品。最后學生播放輕音樂,在音樂中完成作業。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6、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學生的作品表現風格不同,教師不要要求學生的風格必須和自己一樣,而應正確地引導、培養那些個性不同的學生,要跟他們共同探討適合于他們自身的表現方法以及發展的方向。同時,也要提醒他們,在基礎未打好時,就過分地熱衷于“個性”會給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壞習慣,不利于今后的發展。
7、板書設計
――初步感知(欣賞作品)
――樂中體驗(畫正方體(1)素描)
――討論探究(自評)
――知識擴展(明暗簡化練習)
――情感升華(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
光與影小學說課稿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要知道產生影子的條件:光源、遮擋物和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2、明白判斷光源的標準: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發出的光
3、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系的,也是有規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有窗簾的教室
分組實驗:手電筒、4開的白卡紙、長方形的小木塊、鉛筆、尺子
三、教學重、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引導語:對于光,我們都很熟悉,那么對于光,我們都已經知道些什么
還想知道些什么?我們這個單元的學習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關于影子產生的條件
1)誰玩過影子的游戲?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親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條件?
3)在實際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知道影子的產生不僅需要陽光、擋光物體,還需要屏(墻面、地面等)
3、關于“光源”的教學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體能發光呢?學生列舉
2)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自己發光和反射其他物體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點
1)在剛才的影子游戲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么發嗎?
2)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現自學科學書第25頁,看看是否明白實驗的方法、步驟、要求。
3)教師著重提示、演示第一個實驗
4)分組實驗,先在屏上畫下影子,最后再畫到課本上相應的地方
5)分組匯報,交流實驗發現
影子會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距離的關系……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側面的關系……
5、回顧和總結
1)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學了光的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規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六、作業設計
作業本上的配套作業
【光與影小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體育說課稿11-25
小學《上下》說課稿08-21
小學語文《假如》說課稿11-27
小學語文說課稿11-25
小學數學說課稿11-25
小學音樂說課稿《天堂》11-20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11-1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說課稿10-14
小學英語面試說課稿11-29
優秀小學音樂說課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