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說課稿

時間:2021-06-06 13:17:17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1

  《常見的天氣系統》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地理》上冊中的第二單元第五課,適用于高中一年級學生學習。整個說課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 說教材

 。ㄒ唬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 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大氣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關系這一主線,其中前四課主要介紹大氣的組成、垂直分布、運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本課是在前四課的基礎上,從生活實際需要出發,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 的天氣形勢預報。本課的學習還為后面第八課氣象災害臺風、寒潮等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

 。ǘ 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①記住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鋒面系統,低壓系統,高壓系統。

  ②理解鋒面系統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劾斫獾蛪合到y和高壓系統的區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2、 能力目標:①通過閱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提高學生閱讀識圖能力。

 、谕ㄟ^閱讀天氣形勢圖,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ㄈ 說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重點:①對我國天氣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

 、诟邏合到y、低壓系統的天氣特征。

  2、教學難點:①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

 、谀媳卑肭驓庑c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

  3、教學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確 定鋒面天氣為本課重點之一是因為鋒面系統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節的沙塵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鋒的形成以及與天氣的關系可以“學以致用”,解釋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 中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例如“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高壓、低壓系統的天氣特征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為夏秋季節,我國東南沿海常出現的臺風天氣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展的表現,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都是在高壓系統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 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確定為難點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三是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有明顯差異,四是要懂得什么是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它們分別被什么天氣系統控制。本課難點之二是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狀況與差異,造成這一難 點的原因主要是難于長久性的記憶,容易將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的水平氣流旋轉方向記錯。

  二、 說教學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 教 學方法:本課主要采取讀圖分析法和對比法。本課的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氣旋與反氣旋的氣流運動方向等。通過比較,可以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異與同,區別與聯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本課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 象,而課本有許多的插圖,所以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設問,來指導學生分析圖表中的地理信息,變抽象為直觀,更好地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事物的空間分布,運動狀態,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三、 說學法指導

  1. 讓學生重視圖文轉化,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本課文字簡潔,圖像豐富,色彩鮮艷,主題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系教材中的插圖,將抽象、深奧的天氣系統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像,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并鞏固理性知識。

  2. 借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

  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水平氣流運動方向的判別,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可指導學生借助手勢,幫助強化記憶。如下圖:略

  四、 說教學程序

 。ㄒ唬 導入新課:

  先播放兩段“城市天氣預報”和“天氣形勢預報”的錄像。看完后,告訴學生要能夠看懂和聽懂這些天氣預報圖,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及其與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樣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二)講授新課:

  一、 鋒面系統

 。ㄒ唬╀h面結構與特點

 。ɡ枚嗝襟w播放鋒面動畫,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鋒面的概念,結構特點,天氣特點)

  1 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

  2 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上面,冷氣團在鋒面下面。

  (問:①為什么暖氣團總在鋒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兩種不同性質氣團會穩定存在嗎?)

  3 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ㄟ^渡:根據冷暖氣團誰主動移動,可將鋒面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ǘ╀h面類型與天氣

 。ɡ枚嗝襟w播放冷鋒、暖鋒與天氣的動畫,通過以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冷、暖鋒與天氣的關系,完成表1內容)

  (問題:①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

 、诤螢殇h面過境時、過境前、過境后?提示學生根據鋒面移動的方向來確定。

  ③冷、暖鋒面過境前,過境后分別在什么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

 、芾、暖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堇滗h、暖鋒降水都發生在鋒面的哪一側?它們又有何不同?)

  教師講解:我國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系。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冷鋒,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和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

  天氣實例

  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和沙暴天氣

  五、練習與活動(略)

  六、作業

  七、課堂小節。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本課包含兩部分內容:

  一是介紹產業轉移的概念及分類;

  二是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產業轉移的概念、分類。

  2、運用實例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分析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產業轉移案例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

  3、重點、難點

  重點: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難點: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工業區位、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相關知識,有了區域聯系及產業結構升級的知識儲備,又對區域分析、區域發展規劃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這都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學生對產業轉移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讓學生想思考,敢探究,進而使學生學會用地理的思維方式進行分析和表達。

  三、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更好體現“學習有用的地理”理念根據案例教學的特點主要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參與式探究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會學”達到“學會”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圖片引入(四季沐歌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的轉移引入)

  (二)新課學習

  1、實例分析 明確概念

  實例分析:

  1.日本汽車產業向中國的轉移————技術,市場

  2.服裝,制鞋企業的轉移————勞動力

  學生結合教材,解釋產業轉移的概念

  2、比較分析 區分類型

  生結合教材分清類型:國際產業轉移和區域產業轉移

  3、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主要因素: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

  其他因素:國際經濟形式變化、原生產地用地緊張、環境污染等

  4、課堂活動

  (三)課堂小結:

  歸納總結,并強調:不同區域由于區位條件、資源狀況、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等情況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產業轉移中所處的環節、地位、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因而在分析不同的案例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__章第__節,題目是________.課型是新授課。

  下面我就教材、教學法設計、教學程序三大方面向各位評委老師展示一下我的說課設計。

  首先說教材。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三個方面。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教材在整個自然(人文)地理知識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且貫穿本節很重要的一條線索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來指導生產生活。

  其次說說教材內容特點。本節課內容具有以下特點:

  1、 有部分教學內容抽象難以理解,知識原理性比較強。

  2、教材安排上增加地圖,減少文字敘述,主要是問了增強直觀性,以減輕難度。這符合"地圖是地理的語言""地理就是在地圖上說理"的地理學科特色。

  3、 教材內容有較強的`比較性且知識前后聯系密切,可采用比較法教學。

  4、 學生在以前的知識中有相關知識積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關認知。因此,教材內容對學生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

  5、 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體現教材選材的實用性原則。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及高一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制定如下三位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識記:

  分析:

  理解:

  2.過程與方法: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對本節課所學的的地圖及文字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然后再把自己的觀點或結論進行交流或當眾表達。培養學生觀察、讀圖析圖能力、歸納能力;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競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地理課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并逐漸將所學知識用于生產生活及科研,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另外通過對本課中原理性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價值觀的形成。每節課教師都在這些方面對學生有積極期望,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皮革馬利翁"效應,學生會逐漸具備這些能力,并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目標的確定及分析,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內容的重難點。

  重點是:

  確立依據:1.這部分知識有較強的實用性。與現實生活聯系特別密切。

  2.涉及到知識較多而且比較難以綜合。高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解決本節課問題時相對較弱。

  難點是:

  依據:1.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對高一學生來說,空間思維能力較弱,難以理解。

  2.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的知識基礎及生活經驗。

  以上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接下來我再說說教法和學法設計。

  一。教學方法

  "以學定法"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年齡特點,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問題導學法: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按照問題去讀圖讀書,先自己學會一部分知識與能力問題,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方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且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3.以地圖為載體的情景教學法:對這節教材內容比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插圖,將其制成富有動感的色彩鮮艷的畫面。將繁雜的地理事物變成簡單直觀的圖像,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通過地圖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線索,有助于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這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

  二。學法指導

  新課程倡導 "教學生學會終身學習".地理課程標準的理念有"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學習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課堂上不僅要教學生學會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地理學習方法,以適應社會高速發展。本節課的學法指導如下:

  1.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及圖表。培養分析、歸納地理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讀圖析圖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逐漸學會知識遷移,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知識去指導生產生活。

  2.指導學生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研究方法。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包括圖表、投影、視頻等電化教學。可以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以上是我在本節課中所設計的教學法指導及采用的教學手段,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法呢?接下來我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分復習提問,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板書設計七個環節。

  一。復習提問。"溫故知新"及建構主義中提到的"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的,他們都或多或少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些知識積累或生活認知"的理論,因此,我設計課前復習環節。提問的方法,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助于課堂教學程序的隨機調整。

  二。導入新課。展示一組地理圖片。創造學習氛圍,設置懸念,引入新客。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求知欲。這樣導入,可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講授新課。

  環節一:1、問題導學。教師出示問題,該問題即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教師把重點分解為幾個小問題。學生先自己完成問題。自己學會一部分知識,對重點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這時教師可以在教室內逐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

  2、教師點撥。教師根據剛才對學生自學情況的了解,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逐漸突破重點。

  設計意圖:教育心理學上認為:學生在每節課上課的前25分鐘的時間,注意力最穩定。因此就在這段時間里,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增強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也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這個過程中,在學生的自學及教師的點撥中,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逐漸到位。

  環節二:1、教師出示問題。該問題既是本節課的難點。

  2、 學生合作討論、歸納總結并展示討論結果。

  3、教師點撥

  設計意圖:教育心理學認為,在每節課的后20分鐘,學生注意力逐漸不穩定?梢栽O置討論活動,在師生、生生的多邊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提升學習效率。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給與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可以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進行突破,不會的學生逐漸學會,已經學會的學生在向其余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提升了分析歸納、對比綜合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

  四。鞏固復習

  在對重難點都學習完之后,教師提供兩個比較簡單的鞏固習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分析,主動探索學習,檢驗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并讓學生品嘗到學會的滋味。

  五。課堂小結

  學生先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知識梳理,然后教師出示本節課知識體系。

  這樣設計有助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六。作業布置

  有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體現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延伸鞏固。選做題選擇開放性的題目,有助于培養學生搜集材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并可以提升創新能力的培養。

  最后說說板書設計,基本上我在黑板上的主板書就是現在展示的這些。其余詳細知識點在多媒體幻燈片上還有展示。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設計,教學程序三大方面進行了說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主要采用問題導學、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采用啟發式教學原則。以地理圖表作為本節課的主線。課程設計符合新課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特點,也適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4

  在上課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這些水果都是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嘗時候,有沒有想過,它們為什么會種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們也學習過一篇語文課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以上所說的種種,都和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農業區位的選擇有關。學習完今天的知識,我們或許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課前,大家都有讀過了課文,那么現在想請位同學告訴我一下,什么是農業?

  好,請坐下,那么,由于生物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密切,因而農業是受自然環境影響最大的產業。

  下面大家請看這兩幅圖——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和澳大利亞牧場,從圖片上看,兩地的農業生產有何不同之處?

  ——(學生答)泰國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從事水稻種植;而澳大利亞則是一個牧場,從事牧羊業。

  那現在我又有疑問了,為什么這兩地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農業景觀?是不是和這兩個地方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有關??

  究竟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農業在這兩個地方的不同選擇?要知道以上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學習農業區位的概念。

  下面請同學們找到課本里有關農業區位的兩個含義并且一起讀出來: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系。

  大家看起來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們再以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為例來解說一下這兩個含義:

  一是水稻這一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

  二是湄南河平原種植水稻是與當地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的,是環境中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那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們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來說,這個是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首先,我們知道泰國是位于中南半島上,而這個地方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我們看一下這個圖片,圖片上的紅色曲線代表了氣溫的分布,而綠色的柱形圖則代表了降水量。在這個圖上,我們可以知道,這種氣候類型是全年高溫,而柱形圖表示降水,我們也可以看到中間部分,也就是夏季時候,是降水較多的,而冬春季是很少的,有明顯的干濕季,資料《高中地理說課稿《農業的區位選擇》》。這是和水稻生長十分相符,而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這些條件都有利于水稻種植。我們再來看剛才的那個湄南河平原水稻種植圖,在這一個圖上,我們有沒有看到有機械的生產啊?(沒有),嗯,是不是只有人力耕種,這也說明了這個地方的勞動力是——很豐富的。當然,它的機械化生產水平也就很低。而在這個圖上,我們也可以瞥見右上角的那些矮小的房子,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的經濟水平也是比較低的。

  好,以上信息告訴我們,氣候包括:熱量和水分、地形、勞動力和機械以及經濟基礎等這些方面都是可以影響一個地方的農業生產活動的。

  現在我們來看課本上圖3.3——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就有以上這么多,那哪些是屬于自然環境因素,哪些又屬于社會環境因素呢??下面請位同學給我們總結一下。

  (請同學回答,課件顯示兩個總結)——板書:農業區位因素:自然和社會,然后把學生說的寫出來。

  好,現在大家花一分鐘的時間把這個 圖3.3 上的各種因素背下來。因為在以后考試的試題中,無非就是要考這些因素的應用。

  好,接下來到了我們的分組活動時間,在這里,我們就來當一次農場主,假如你今天中了頭獎,拿到了一大筆的錢,興高采烈地去白云山腳下買了下面這塊漂亮的地皮,你準備如何去經營它?你要進行什么樣的農業活動?還有,你是如何考慮的?可以結合圖3.3來進行思考。

  好,現在大家就開始規劃。討論3分鐘后,每個小組派位代表來講講你們的意見是怎樣。

  (根據學生講的,在板書上指出來)-可以在副板書的地方把學生的想法寫下來。

  嗯,看來各位同學都很有經濟頭腦。看來以后每個同學都可以成為大老板拉^_^

  好,學習了這些知識后,我們來看看活動題部分。(直接在下面邊說邊分析)

  首先,看第一題

  第二題:先板圖,然后分層來說明綜合利用土地——地形的合理利用。

  我國江西省的千煙洲,是個典型的中亞熱帶紅壤丘陵地區,位于我國的南方,這里氣候資源優越,光熱充足,屬濕潤地區,降水量大,水資源豐富,

  但是存在著地形地貌復雜,平原面積狹小,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

  丘陵山區耕作易導致水土流失,宜發展林牧業;緩坡和谷地不易發生水土流失,可發展耕作業;洼地積水易澇,適合發展魚塘養魚業。

  按照農林作物的生態適應性因地制宜安排相應品種,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丘陵山地的土地生產潛力,減輕對有限耕地的壓力,把大量閑置勞動力轉移到丘陵山地的綜合開發中去,促進林業、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還有利于改善環境,建立良性生態循環。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授課內容。我將按說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資源、教學改革這六個環節去說課。

  一、說課程設置

  1、說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就高中地理整個知識系統而言具有強烈后續支撐作用的知識模塊。學科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其特點之一是:知識間前后聯系非常密切;特點之二是:知識原理性極強。

  從教材和資料中可以看出教學內容涵蓋的時空跨度非常大,思維的鏈鎖很長很廣,許多問題涉及到學科的前沿及人類所關注的熱點,而高中學生在前面的學習內容中有涉及到相關知識,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相關的認知,因此,本學期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

  2、 說課程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信息,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把這些信息運用于地理學習過程,最后,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雖然通過幾節課的幾次活動,對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并不能立竿見影,但我對學生有積極期望,這種期望會產生羅森塔爾效應。故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設定為:通過對學生眼、手、腦、口的調動,讓學生學會地理思維方法,體驗學習地理的樂趣。

  3、 說課時安排:140課時

  二,課程內容

  高中《地理》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統一教材,分三冊,課程開設二學年,計140課時。其中理論課時130課時,實訓10課時。

  1, 內容取舍

  本課程按照國家統編教材,依據教學大綱統一執行。

  2,課程內容

  本教材主要講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內容,其知識內容以人地關系為線索,闡明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海洋環境和陸地環境,以及城鄉聚落、農業和工業生產地域、地域聯系、旅游活動、人類與環境、地理區域研究等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難點: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球的圈層結構,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大氣受熱過程,天氣系統的特點等。基本規律包括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規律,洋流的分布規律,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等。

  三、說課程實施

  1、說課程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學案導學法:在學案上提出問題讓學生采取自學的方式先解決一部分知識與能力問題,增強學生自己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2、 說課程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并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3、教學手段

  1)、多媒體。

  所有教師都采用網絡和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可在單位時間內擴大教學信息量,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形式可將活潑、形象、豐富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展現于學生眼前,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可信度和說服力,這是傳統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2)考評。

  考評不是目的、而是教學手段。通過考評,促進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積極發言,參與討論;督促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和期末時認真復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針對本門課程舉辦的社會調查策劃與實踐大賽,親身去體驗、踐行。

  (3)作業。

  以作業為手段,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受到教育。

  四,課程評價

  (1)學習效果考核方式。

  我們改變單純以卷面考試定最終成績的做法,將學生平時對待本門課程的表現納入考評范圍,重點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綜合考核。

  學生期末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實踐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占20%(主要由課堂考勤、課堂表現和課程作業三部分構成),實踐成績占20%(針對本門課程舉試講大賽),期末卷面考試成績占60%(既考核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知識掌握程度,又著重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側重于對理論應用的考核)。

 。2)、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

  學生網上評價;教師期末考試成績分析;領導聽課評價;督導老師隨機聽課評價;教研室教師聽課評價。

  總體來講,教學效果值得肯定,因為近八成的學生肯定了開設本課程的價值,只是價值大小的差別。

  五 課程資源

 。1)課程教學團隊:本課程主講教師之間團結協作,精研教學,互勉共進。

  (2)教學資源: 有多媒體教室,可提供網絡教學和影音教學,圖書館可提供全面的教學資料及其他教學資源。

  六,教學改革

  1, 相對于傳統模式的教學,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很大改善。

  2, 教學中有兩大不足,學生各方面地理基礎知識薄弱,基本能力欠缺。二是缺乏實踐實習平臺,學生體會不到能力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鍛煉的積極性。

  3, 今后的改革中應加大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主線是。課堂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利于學生的發展。為避免預設與生成之間的矛盾關系,在課堂活動中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06-13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7-07

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06-12

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5篇06-11

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06-16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錦集5篇06-22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錦集10篇06-12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錦集七篇06-12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7篇07-05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4篇06-22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五月花在线观看 | 亚洲水中色Av综合在线 | 日本A网免费在线观看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中文字 | 久久久国产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