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實習報告

時間:2022-05-27 18:08:18 實習報告范文 我要投稿

野外實習報告范文(通用12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野外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野外實習報告范文(通用12篇)

  野外實習報告 篇1

  一、 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實習的目的:

  (1)掌握常用的常見科120種常見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征、中文名、所屬科

  (2)強化韌勁、磨礪意志

  (3)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習的意義:

  認識了常見的150種植物的形態特征、所屬科與中文名,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創造條件。

  二、 實習的時間和地點

  地點:吉林市馬虎頭山左家自然保護區

  時間:20xx年6月21日至25日

  三、 實習的內容

  (1)對野外植物的識別,包括歸屬的科與形態特征

  (2)壓制標本的方法、注意事項、植物的保色等

  (3)寫實習報告

  (4)老師考察學習的情況

  四、 實習的體會

  6月21日,我們各小組分批在校園內、校園外采集植物。6月22日,我們離開了學校到馬虎頭山跟隨老師一起采集。在山上我們開始一次論理聯系實踐的活動。

  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挖植物、標序號并進行記憶。認識了一百多種常見植物,并從植物的特征等區分了外形較相似的物種,同時進一步了解了各科的特征,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了基礎。有趣的實習活動使我們學習并快樂著。

  在馬虎頭山上,我們艱難的往上爬,尋找著每棵具有特點的植物,然后老師很細心地給我們講解,好學的同學們早就分工合作了,有的負責采樣品,有的負責貼標簽,有的負責記錄…..植物各種,我們時而聞氣味,時而觀察花序,時而比較果實和葉子;平常人看來是一棵棵野草,在我們眼里卻是一個個寶貝,她的科、種和特征都被老師們描述的淋漓盡致!

  在爬山的過程中我們不怕爆烈的太陽,不怕山坡的陡峭,不怕各種蟲子,不怕長途跋涉的辛苦,我們互相說著話、互相關懷著,想想李時珍,我們這些又算什么呢。為著更好地辨別各個物種,為了能學的更多,我們誰也沒有怨氣過!最后我們爬到山頂了,雖然都已經汗流浹背,但成功的喜悅沖淡了我們的疲憊,大家一起吃著、玩兒著,很是開心。

  在短短的一周實習中,我們感到時間的匆忙,在稍縱即逝的光陰里,我們怎么才能用有限生命在中藥學領域下做出貢獻呢?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活動都是按組各自進行,緊張但十分有序;學習中我們看到合作的重要性;學習中我們認識到經驗繼承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老師和工具書,我們會一直手忙腳亂!

  在數不勝數的植物中,我們遇見了非常漂亮的花、草,在強大的生態自然里,她們也算得上“美女”,大自然真的好偉大啊!我們,一棵等待進化的小草,正接受著陽光的沐浴;實習讓我們開了眼界:大自然是一本學不完的書。

  野外實習報告 篇2

  一、前言

  1、實習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

  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通時通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2、北京概況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群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2度05分。北京地處中緯地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帶性植被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脈綿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全市最高點。地貌呈明顯的層狀結構,山區河流多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洵河和拒馬河。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曾發現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遺址。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轄九縣十區,人口達1000多萬,是僅次于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交通運輸樞紐。

  3、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有五條路線。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采石場-->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東山腰處-->灰峪東山梁處及從軍向北,向西遠眺-->軍莊火車站南,鐵路剖面-->鐵路隧道附近

  6月26日:軍莊以西,永定河邊的陳家莊-野溪附近-->下葦甸村西公路邊-->河東鐵路東面-->鐵路隧道北口一帶

  6月27日:昌平一號隧道-->龍山頂-->十三陵水庫

  6月28日:房山區石花洞

  6月29號:周口店山口村東側-->羊屎溝口-->東山口花崗巖采石場

  二、地層

  北京的地層發育比較齊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迭系及上白堊統外,其它地層都有發育,總厚度達六萬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廣。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云質灰巖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云質灰巖、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青白口系(Zq)

  [1]下馬嶺組(Zqx)

  本組特點是淺海相灰色,、黑色、黃綠色粉砂巖——頁巖組成頻繁、明顯的沉積韻律。巖性變化較穩定。沉積厚度116-458米,由東向西有逐漸增厚的趨勢,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長龍山組(Zqc)

  本組底部為含礫粗石石英砂巖;下中部為灰白色薄——厚層石英砂巖(局部為長石石英砂巖),夾黃綠色頁巖及粉砂巖,交錯層理發育;上部為黃褐、灰綠色薄——中層含礫鐵質石英砂巖及石英砂巖與粉砂巖互層含海綠石;頂部為暗紫、灰綠及黃綠色頁巖。與下馬嶺組假整合在不同層位上。厚約20-191米。

  [3]景兒峪組(Zqj)

  本組底部為石英粗砂巖(含灰巖角礫),呈現沉積間斷特點;下部為灰色中至厚灰層巖或白云質灰巖;中部為黃綠色薄層泥灰巖或白云質泥灰巖夾灰色灰巖透鏡體;上部為灰白、灰黃、紫紅、黃綠色薄層板狀泥灰巖、白云質泥灰巖,致密細膩,具有泥質條帶及縫合線構造。厚約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巖性基本穩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夠豐富,代表一種典型的穩定淺海沉積。本區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而上奧陶統及志留系(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巖性為砂巖、頁巖、豹皮灰巖、泥質條帶灰巖、竹葉狀灰巖、鮞狀灰巖和純厚石灰巖等,總厚約1600余米。

  (1)寒武系

  下分三個統;

  (1.1)下寒武統

  [1]昌平組即府君山組

  本組主要由豹皮灰巖、白云質灰巖及白云巖等碳酸鹽巖石所組成。

  巖性橫向變化大,厚約13.5到95米。

  [2]饅頭——毛莊組

  本組下部為角礫狀泥灰巖,含角礫泥灰巖;中部為紫紅色頁巖夾砂質頁巖,泥質白云巖與白灰質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巖、頁巖及綠色頁巖,夾薄層細粒結晶灰巖。與昌平組(府君山組)為整合接觸,但局部有沉積間斷。厚約50-185米。

  野外實習報告 篇3

  一:勘探工作目的

  本次野外實習,勘探工作目的是:

  二:勘探任務

  本次野外實習的任務是:

  (1)觀察各實習地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體等其他情況;

  (2)觀察奧陶紀石灰巖的顏色、光澤、解理、化石的種類及其含量、斷層等其他情況;

  (3)對斷層做素描圖、描述其擦痕的狀況;

  (4)觀察晚奧陶統與中石炭統的假整和面及其過渡巖層的風化程度、顏色、巖性、化石種類及其數量等其他情況;

  (5)觀察中石炭統本溪組泥巖層的巖層特點、砂巖的顏色、解理及砂巖巖層中所包含的礦產、石灰巖的顏色、解理、裂隙的發育情況、化石的種類及其數量等;

  (6)觀察上石炭統的黏土層、石灰巖層的特點、巖層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巖層的裂隙發育程度、含水情況、礦產種類及其數量;

  (7)觀察上石炭統的砂巖、泥巖、黏土層的特點、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

  (8)觀察煤礦的地形、了解煤礦的各種設施的用途、觀察各種機器的特點,了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

  (9)了解煤礦的開采情況、煤的種類、煤的儲存和運輸等。

  三:交通狀況

  縫山針公園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園西邊是村莊,公園前是東西走向的公路,公園內是海相沉積的中、晚石炭統石灰巖。

  紅砂嶺位于的縫山針的公園西方,焦作影視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視路從南面跨過,上白作鄉公路從南至北穿過此地區,交通便利,有盤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鐵礦和其他的一些廢棄的鐵礦礦井。

  西張莊位于焦作市區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從山下到山上路礦稍差,山頂上有硫磺礦和用黏土燒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廠。

  焦煤集團珠春礦位于焦作礦區西南部,東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鐵路交通便利,焦晉高速在礦區西部穿過,焦克公路在礦區北部通過,有礦區鐵路專線與焦柳、正太干線連接。

  四:天氣情況

  五:水文地質情況

  (1)在縫山針公園內無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東穿過本地區,一般干涸無水,夏秋季節匯集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時會發生小規模的山體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為景觀用水。地層含水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第四系砂巖含水層、二疊系砂巖含水層、石炭系第八層、二層石灰巖、奧陶系石灰巖含水層。

  (2)在紅沙嶺未見到明顯水體,無固定水系,無河流、河塘,僅有東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涸無水,夏秋季節匯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處地貌多為褶曲,季節性雨水多滲入地下。

  (3)在西張莊沒有發現明顯的水體,無固定水系,無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西向東穿過,一般干涸無水,夏秋季節匯集雨水并排泄山洪,此處地貌多為褶曲,季節性雨水。

  野外實習報告 篇4

  地點:湖北省黃梅縣

  時間:20xx年11月6~8日

  活動流程

  20xx年11月6日中午十二點半,全體成員準時整裝在教一樓門前集中。劉老師做出發前的動員,主要強調了這次活動的紀律,最核心的問題是活動中絕對服從小隊長的領導。下午一點整,各組開始出發,計劃于下午6點前到達目的地黃梅縣,搭帳篷,露宿。

  五點鐘到了地點,于是我們開始搭帳篷,貌似帳篷不怎么好搭。就數那晚睡的踏實,晚飯自理,飯后自由活動,小組隊員相互認識,互相了解,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其實我們組是最棒的。

  次日進行4小時的山地穿越與巖降,主要是體力和毅力上的考驗,途中有些同學體力不支,但是大家相互攙扶,沒有一個人掉隊。下午我們學習扎竹筏。

  經過大家齊心合力,最終順利的完成了這項特殊任務。結束后全隊集中進行總結,晚上進行了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10月7日,正是我們學校的校慶日,我們在野外生存中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的日子。第三天,我們早早起來,準備一天的活動,這天是最后一天,整體來說時間還是比較緊迫,大家也是絲毫沒有松懈,認真完成每項項目。

  團隊協作

  其中一個項目是孤島求生:7個人靠著三塊不大的木板到達另一地點,中途腳不可以觸地。

  全隊的氣氛和士氣都很良好,這導致在山地穿越中,我組隊員緊湊聯系,行軍中隊員始終保證不拉開距離,尤其是在下山時,松樹葉落了一地,走起來路特別滑,一不留神就會滑倒,于是我組隊員手拉手,不讓隊員滑倒,最終順利到達指定地點。

  總之,在團隊協作方面,我認識到,協作不僅需要有協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與人協作的品質。在最多的時候我們都處于某一個團隊當中,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軟對的精神,這才是發揮實力取得成功的最有利武器。

  適應能力

  活動所在地是山區,和市區的天氣差別較大。由于我們大多數缺乏這一感性認識,導致普遍衣著單薄,到了夜晚更是有人凍的睡不著。這教會了我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對惡劣的環境有所準備,哪怕是心理上的準備,這種環境不僅是自然的,更多的是現代人的生存環境。簡而言之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另外一點就是下雨,有人根據市區的天氣判斷而沒有帶雨具,而我發現山區的天氣真的變化很快很大。只要一會就能變天。因此,要提高在復雜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充分的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切莫因為當前環境良好而忘記了變化的存在。另外,我從山地穿越中看到了戶外環境雨傘的局限性。在行走和穿越的過程中,最好的雨具只有雨衣或沖鋒衣,在樹林中撐傘顯然是不實際的。通過這個小的環節,我認識到充分準備的重要性。而往往一手的準備有時卻不夠,這要求起碼有備用的方案。還好這次只是短時間的淋雨而且雨并不大,否則我們的行動將變得非常被動。

  體能考驗

  體能,是野外活動的基本條件。如果體能良好,將更能欣賞到大自然無限的風光美景。同樣的,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體會更多的樂趣。到了山頂,清新的空氣和涼爽的山風讓我感受到了不可多得的片刻的釋然,看著四周的植物,遠處的縣城,那種感覺是未置身于此的人體會不到也想象不到的!

  體能的另一方面是毅力,體能是時常達到極限的,此時決定勝敗的就是毅力了。說實話,沒受過訓練的我們在這段山路中不可避免的都有達到體能極限的時候,這時是倚靠大樹休息片刻再次前進,還是干脆坐下,等人催促或攙扶,這就是毅力的體現了。這次,我說服了自己要堅持,我做到了。下次如果情況更艱苦我還能做到嗎,我想經過了這次以后,可能性就更大了。因為結束之后回想起來,都很慶幸沒有放棄,靠自己到達終點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環境保護

  戶外運動的初衷就是遠離城市的喧囂,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氣息,讓自己的心回歸一種寧靜的狀態,它使我們更加熱愛和珍惜大自然。

  環境保護這個概念過去我們只是在媒體的宣傳中體會到它的重要,自己并沒有切身的體會。這次,我不僅感受了大自然的美,更感受到了珍惜和關愛她的重要。如果山沒有了樹,那將變得空洞和冷漠,我懷著一顆敬畏的心來看待這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他們仿佛都有生命,一起注釋著我。一路上,我沒敢丟下一片廢物,我怕受到來自大地的詛咒!

  野外實習報告 篇5

  第一章:緒言

  (1)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

  少華山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境內,華縣劉家河村南,縣城東約五公里處, 山門距隴海鐵路華縣火車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僅2.2公里,均有等級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勢東連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這里山青水秀,風景幽雅,是一處靈境勝地。少華山屬石灰巖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頗多,當地群眾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勢,修廟琮,塑神像,鑿石開路,設置棧道、鐵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縮小的華山,因而取名少華山。少華山上現有齊云洞、觀音洞、希夷崖等景點。

  少華山自然地理概況:少華山山勢主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巖漿侵入的火成巖、變質巖構造,即屬于太白、華陽巖基組成的秦嶺主體東秦嶺位于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拼合帶———秦嶺造山帶的東段。該區構造巖漿活動強烈。少華山區的巖石大部分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等火成巖,同時又有少數的沉積巖和變質巖。其褶皺形態多樣斷層形式多樣其中南坡嚴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為溫帶落葉及闊葉林。

  (2)實習任務

  ①掌握野外觀察,描述巖石的一般方法,觀察描述實習區域常見巖石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點。

  ②觀察少華山地貌及地理現象:河流山體特征。

  ③觀察巖層產狀要素,褶皺和節理。

  ④使用地質羅盤測巖層產狀。

  (3)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一方面使我們獲得實習區基本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使我們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訓練,培養和提高我們觀察分析野外地理現象的特點。

  (4)實習工具

  鐵錘、地質羅盤、放大鏡。

  (5)實習要求

  認真觀察地理現象,實習期間大膽細心。合理使用測量儀器,要有科學嚴謹的實習精神。野外注意安全,進入山區注意防火事宜。

  (6)實習地點

  陜西省渭南市華縣境內少華山,

  第二章:巖石

  少華山由于是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巖石多以火成巖為主,其中白色花崗最常見,也有肉紅色的花崗巖, 少華山區的巖石主要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等火成巖。其中玄武巖是典型的噴出巖多呈黑色風化面黃褐色或灰綠色。細粒或隱晶結構呈斑狀結構并長有氣孔、杏仁等構造。火成巖根據其化學成分及礦物成分排列,分為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根據巖石產狀,分為深成巖、淺成巖和噴出巖。花崗巖是分布最廣的深成巖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閃石。花崗巖是分布最廣的深成巖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閃石。

  第三章:構造

  實習地區構造概況:少華山在大一級地質構造中屬于秦嶺構造帶,進一步劃分屬于東秦嶺地質構造帶。

  少華山隸屬于秦嶺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帶地殼下陷同時又由于上古時期形成古地臺時的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以及印支運動等,其中海西運動的影響之為明顯: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隨著廣泛的巖漿侵入活動秦嶺及其周圍山脈相繼隆起。少華山山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巖漿侵入的火成巖、變質巖構造,少華山區域內地質構造較為復雜,斷層構成復雜,背斜較易觀察,向斜成山不明顯。巖層層理較清晰。巖石表面風華嚴重,節理較為明顯。斷裂是指地殼中的巖石,特別是脆性較大和靠近地表的巖石,在受力情況地下容易產生斷裂和錯動。節理即斷裂兩側的巖塊沿著破裂面沒有發生或沒有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即巖塊沿著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少華山屬于秦嶺山系的延伸,而秦嶺是震旦紀時期的晉寧運動形成的,再經過長時間的侵蝕以及地質運動,就形成了現在的概況。少華山區域內地質構造較為復雜,既有褶皺.也有斷裂,多處呈現背斜、向斜、節理、斷層等構造形跡。巖石表面風化嚴重,節理明顯。華山區的褶皺主要為傾斜褶曲和倒轉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臥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軸向斜向南北縱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蝕作用而參差不齊, 其斷層多為逆斷層中的推覆構造以及平推斷層和樞斷層。

  第四章:地質羅盤儀測定巖石的產狀及測量結果

  巖層產狀的測定

  ①測量巖層的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層面貼靠、放平、氣泡居中后,北針所指的度數即為所求的走向。

  ②側傾向時用羅盤的n極指著層面的傾斜方向。使羅盤的短邊與層面貼靠放平,北針所指的度數即為所求的傾向。

  ③測傾角時將羅盤的長側邊順傾斜線貼靠、層面豎起,并與走向線垂直,羅盤指針上掛的傾斜儀所指度數既是所求的傾角。

  野外實習報告 篇6

  一:介紹

  專業年級 09水利水電工程

  學 號

  姓 名

  指導教師

  提 綱

  實習時間、地點、路線和目的等

  二、實習區概況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

  三、實習內容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包括地層巖性背斜、斜等。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這門學科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大都是理論上的,往往與實際狀況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地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了解,我們09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與4月23日在黃勇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工程地質實習。

  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

  學會對肉眼的巖石判別

  了解湖山地區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實習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我們到達湖山地區,觀察湖山地區的地質地貌,肉眼判別巖石,采集巖石標本,并且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巖石的產狀,判斷背斜和向斜;其次,我們去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了解中國石文化。當天下午三點結束工程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工程地質實習內容

  認識湖山地區的巖層

  湖山地區位于南京城東大約28公里,處于寧鎮褶皺束南帶,有三列山組成,其走向為北向東。自南京有公共汽車通湯山鎮、湖山地區,交通便利。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對湖山地區進行了研究。而國內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也對此作過研究。在湖山地區所觀察到的巖石主要以沉積巖為主,還有少量的侵入巖。這里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于觀察,在寧鎮地區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邊組、墳頭組出露較好,茅山組很不發育,僅零星可見。五通組、孤峰組發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龍潭組中下部的頁巖與砂巖暴露,易于觀察。青龍群在棒錘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

  在開始實習時,老師給我們介紹以下內容: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主要由土黃色頁巖(質感滑膩,易折斷)及泥巖組成,厚度大于293.5米;據資料,高家邊組含有多種筆石。高家邊組與上伏五峰組的接觸關系可能為整合接觸。

  2、墳頭組(S2+3f )

  主要由土黃色中層-厚層砂巖構成,有巖屑石英砂巖、石英砂巖等;夾有少量土黃色薄層粉砂巖、泥巖和頁巖;厚度120m;據資料,墳頭組含有王冠蟲等化石。墳頭組與下伏高家邊組為整合接觸 。

  3、茅山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巖組成,夾粉砂巖等;厚度約為20余米,呈斜層理構造。茅山組與下伏墳頭組為整合接觸。

  二、泥盆系

  五通組(D3w)

  底部為中厚層底礫巖、下部為厚層灰白色石英砂巖夾厚層粉砂巖,上部為砂巖及粉砂巖,頂部為中厚層石英砂巖,有層間構造,如印模構造等,有風化現象,可見節理構造,成巖破碎,沒有錯位,粘土高嶺土化;厚約150米;據資料,有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但是沒有觀察到。與下伏茅山組為假整合接觸。

  三、石炭系

  1、金陵組(C1j)

  為灰黑色為生物屑灰巖,有笛管珊瑚和假烏拉珊瑚的化石;據資料,還有始分喙石燕及金陵穹房貝等化石;厚度約為6米。金陵組與下伏五通組為假整合接觸

  2、高驪山組(C1g)

  雜色頁巖,砂巖,有重力負荷現象,出現撓曲;厚約46米;據資料,有腕足類化石碎片。與下伏金陵組為假整合接觸。

  3、和州組(C1h)

  為白云質泥質灰巖,含少量生物碎屑;厚度約5米。據資料,本層產袁氏珊瑚、巨長身貝等化石。與高驪山組為假整合接觸。

  4、老虎洞組(C1l)

  為灰白色白云巖,有紫紅色的燧石結核,質密堅硬,風化的表面有刀砍狀溶溝。厚度約12米。據資料,產不規則石柱珊瑚等化石。

  5、黃龍組(C2h)

  黃龍組底部為5米的巨晶灰巖。主體是灰白色略帶微紅色的生物微晶灰巖,產紡錘蜓。厚度約為55米。黃龍組與下伏老虎洞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

  沉積巖

  一、實習區內沉積巖的主要類型及巖性特點。

  1.碎屑巖類

  石英砂巖:石英呈粒狀,粒徑為1~2毫米,白云母呈白色片狀,平躺在巖層層面上。磨得很圓,大小均一,表面光澤暗淡。

  五通組底礫巖:礫石有紅色的石英砂巖,黑色的硅質巖及紅色的頁巖。

  2.碳酸鹽巖類

  微晶生物灰巖:金陵組灰黑色微晶生物灰巖中生物屑,結晶顆粒小,上青龍組底部出現瘤狀灰巖。

  白云巖:質密堅硬,風化的表面有刀砍狀溶溝,有紅色燧石結核,主要由白云石礦物組成成。

  3.硅質巖類

  硅質巖:是由硅質構成的巖石,具有色深,性脆易碎、堅硬,風化強者較輕的特點。主要可見:

  層狀產出的硅質巖:產于孤峰組和大隆組,黑色.

  具頁理的硅質頁巖:也產于孤峰組和大隆組,灰黑色.

  呈透鏡體狀的硅質巖:分布于老虎洞組、棲霞組,前者呈紫紅色,后者呈黑色。

  4.粘土巖類

  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劃。

  泥巖:呈不具頁理的塊狀、層狀,致密和固結程度較高者。顏色一般較淺,性較堅硬,遇水不易變軟,可塑性差。 主要分布于下青龍組下部,高家邊組也有少量泥巖。

  頁巖:粘土巖的一種。成分復雜,除粘土礦物,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用硬物擊打易裂成碎片。主要分布于高家邊組、高驪山組和下青龍組下部,顏色多樣,包含紫色、黑色、灰色、綠色等。

  二、沉積構造的形成及地質意義

  沉積構造是指沉積巖形成時所生成的巖石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空間分布和排列形式。

  1.斜層理

  層紋傾斜,可判斷古流向、確定巖層的頂和,在墳頭組和龍潭組出現。

  2.縫合線

  縫合線是巖石中呈鋸齒狀起伏的曲線。總的展布方向與層面平行。規模較大的縫合線代表沉積作用的短暫停頓或間斷,規模較小的縫合線是沉積物固結過程中在上覆沉積物的壓力下,由富含CO2的淤泥水沿層面循環時溶解兩側物質所致。主要見于白云巖及石灰巖,有時也出現在砂巖中。可以用縫合線來較準確地確定巖層產狀。黃龍組、船山組中可見。

  隨后我開始用地質羅盤對滑坡開始測量,并且采集巖石標本。

  在湖山地區實地測量完以后,我們一行人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南京地質博物館,領略中 國石文化。

  地質博物館分為新館和舊館兩部分,首先我們先參觀了舊館。舊館羅列了許多地質科學家曾使用過的勘測工具,各種文物上都有些歲月的痕跡。還有地質工作人員的蠟像,偉大科學家李四光等教授的塑像,感觸頗多。

  來到二樓和三樓,博物館陳列的各種各樣的石頭,有靈壁石,太湖石,黃鐵礦,赤鐵礦,人造石……見過的,沒見過的,真讓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還有各種地貌地形的模型,形象逼真。

  參觀完舊館,我們向新館進發。

  新館是生命的進化史,其中作用現代化的技術,讓置身于科幻的世界。

  進入新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頭腦中猛然出現了侏羅紀時代的畫面,這些巨型動物在地球統治了兩億年之久,真讓人難以想象,然而卻在六千多萬年前神秘滅絕了,這也成為迄今為止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有人認為是氣候的變化,有人認為是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眾說紛紜。

  新館還陳列了各種其它史前動物,如劍齒虎,猛瑪象等等。

  然而最惹人關注的就是人類進化過程了,從類人猿到直立人,人類一直在不斷的進化中。人類的出現,無疑是宇宙中最偉大的杰作!

  參觀完南京地質博物館,下午三點,我們集合返校,結束了工程地質實習。

  野外實習報告 篇7

  一、實習地點:xxxx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二、實習目的

  為了進一步了解xxx地區生態環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異條件對天然植被的影響。以及自然保護區的設置作用。通過實地考察,熟練運用課本知識,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動手調查的能力,團隊分工及其團隊協作能力。

  實習出行路線:南寧(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經府城、雷江二級公路)——xxx旅游區大門區——xxx旅游區。

  三、實習地概況

  3.1、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及歷史沿革

  1965年7月經自治區林業廳批準,成立xxx林場,歸屬自治區林業廳管轄,委托南寧地區林業局代管。

  1975年自治區林業廳和南寧地區行署決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場工作重點轉移到保護森林資源。

  1981年8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將xxx林場改建為自然保護區,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xxx自然保護區”(自治區級),屬事業單位,隸屬關系不變。

  20xx年7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xx年8月隸屬南寧市林業局主管。保護區人員編制218人。

  3.2、保護區性質和保護區類型

  以北回歸線上保存較完整的常綠闊葉林為特色,以保護多樣性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以及珍稀頻危特有動植物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以自然保護、科研教學、宣傳教育為主要管理任務,適度開展多種經營和森林生態旅游。所轄部分區域是廣西大學的實習科研基地,為此我們得以在此實習參觀。在我國自然保護區網絡中,具有典型地帶性特征的國家級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3.2.1、重要保護價值

  xxx季風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在全國范圍內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擊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類型如此之多,實在罕見。其多樣性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自然價值在國際國內是較為少有的。xxx保護區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認定的中國40處具全球意義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是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基地。

  x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屬20xx種,野生脊椎動物有294種。xxx的動植物物種占廣西已知種數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積高密度的生物多樣性區域。是廣西不同植物區系的交匯點,動物區系特征上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質。是林學專業學習和實習的基地。

  3.3、保護區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四、實習情況

  在離xxx大門入口2公里處,做一個100平方米的森林記名樣方調查,在不同海拔高度處,觀察記錄各海拔出的植物種類。

  該樣方喬木層主要以馬尾松為主,灌木層以桃金娘、崗松為主。有很強的熱帶植物指示性。還有木姜子、漆樹、鴨腳木等混雜在群落中,草本層以鐵芒箕最多棕葉蘆次之。總體的植被覆蓋率高達95%以上。該記名森林樣方可以命名為馬尾松-桃金娘-鐵芒箕群落。

  在590米的魚躍龍門處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許多蕨類植物。土壤為赤紅壤。

  在海拔900米的飛翔傘基地我們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馬尾松相對減少。苔蘚類增多。但依然有較明顯的優勢群落結構。土壤為紅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欖大峽谷,山茶科及槭樹等闊葉樹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瘋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樺、羅孚栲等。優勢種不明顯。土壤為山地黃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樣化,有大頭茶、甜椎、小葉羅漢松、船柄茶、銀荷木、長葉木姜、基脈楠、吊絲紅、羊角杜鵑、五裂槭、毛楊桐、蛇葡萄等等優勢種極不明顯。土壤為山地黃壤。

  其間我們還可以看到非常難得一見的灌草帶,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沒有喬木先鋒樹種的演替現象。

  五、實習收獲與感受

  夏日炎炎,細雨霏霏,我們乘車而上,在各個典型區域下車考察聽老師講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讓人異常興奮。在低海拔的熱帶叢林看到雖有較大的人為干預。但完整的群落結果依然讓人覺得清新自然。在魚躍龍門觀望點,我們看到武鳴盆地的壯觀和美妙,向脊的山脈形成鯉魚的樣子在眼前跳躍。知道我曾經就讀的廣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著我們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幾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陣風吹來云蒸霧繞,有時夢境般的美妙。在飛翔傘基地和山花爛漫、燈籠花苑我們腳踩才、石灰石在朦朧的大霧中感受飛翔的心情。觀賞著杜鵑花后凋零和生長。留下了密集的相機的咔嚓聲。兩次路過橄欖大峽谷和云龍佛光景點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紗中,看著懸崖峭壁和上面長著的龍須草葉子上、不停地參出的泉水,感覺但絲絲的秋意。清風吹過,兩側的山體顯現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參天,偶有荒草連天。林中鳥叫蟲鳴,獸走猿攀,幾乎是人間的天堂,動植物的樂園。在北回歸線紀念杯及科普走廊我們看到很多相關的知識和動植物氣息。進入天書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銀荷、槭樹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楊梅,矮化的杉木等等可以看到對面山上的微波轉發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層層的煙霧中托著。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勢。進入養生之旅,黃杞、檫木、石楠、青岡、樟樹、紅苞木、中平樹等等。數不盡數的樹木展現在眼前。其中有稱化石鐵杉的長苞鐵杉,雄偉高大的xxx松等等,一路風景,一路學問。在園林設計和生態保護的雙作用下,給我們學習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龜瀑布的路上,我們一路觀看一路感嘆。上百級的階梯和不可思議的古木是我們的驚嘆!回來的路上,我們進入知青林,測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腳下留情竹葉青。

  經過xxx的實習,深切體味到林業工作的不容易。通過本次實習,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態學上的實踐,同時,經過老師講解,樹木分類學、土壤學也得到了相應的實踐和鞏固,并且能夠把學過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都融合了進來。團隊之間的協調和相互協助工作的經驗也進一步得到提高。這次是去xxx風景區實習,讓我有機會去接觸國家自然保護區,還有經過xxx黃伍導游的解說,我們懂得了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及xxx風景區的亮點之所在。

  野外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學術語。

  2.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3.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

  4.通過觀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壓制、制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鑒定植物等,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見的植被和群落類型,加強學生對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培養我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認識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過實習,進一步培養獨立能力。

  7.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培養學習科學的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高。野外實習對于激發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習內容

  1動員大會

  6月25日我們召開了野外實習動員大會。實習地點是五大連池,在大會上老 師和我們說明了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習的目的和意義,并對我們提出了 具體要求和時間內容安排。老師主要告訴大家野外實習的注意事項。

  2具體行程

  a.6月28是日是植物野外實習啟程的日子,早晨10點出發,下午3點左右抵達我們住處.第一天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準備.

  b.6月29日是我們開始實習的第一天,目的地是筆架山。我們8點半準時出發,徒步行走了將近3個小時,由于天氣炎熱,大家走的都比較吃力,在途中稍作休息后又繼續行進。到達山腳已近中午,歇息片刻便開始爬山,筆架山沒有臺階式的山路,樹木也很繁茂,山坡很陡,經大家的努力,我們終于到達了山頂.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分散采集,每個人都采到了不少奇特植物,之后便下山乘坐客車回到了旅店,休息一下我們又開始壓制標本.這天很累,但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下我們終于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務.

  c.6月30日是最重充實的一天.我們7點出發,乘車去了火山熔巖冰雪洞游覽區。到了游覽區,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在山腳下采集了一些植物,然后老師便帶領我們參觀了冰洞。把采集的植物送回旅店后,我們又繼續參觀了藥泉湖。下午壓制標本。晚上參觀了二龍泉,并爬上藥泉山。

  d.7月1日我們集體參觀了老黑山國家地質公園.

  e.7月2日早晨我們乘車返還.

  3.植物的形態學觀察、描述和分析,植物多樣性

  我們分別對常見觀賞植物、山地植物、樹木的植物形態特征、種類及分布規律進行了詳細的觀察、記錄、分析和鑒定。對不認識或不清楚的植物我們就通過查閱植物志、檢索表等進行鑒定。

  4. 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

  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是這次實習的重要內容。標本的采集要講究技巧,必須要有花或有果的、葉子較完整的、長勢相對較好的植物才有價值。標本采集回來必須及時進行壓制。壓制時最好全小組都參與,這樣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壓制方法。壓制時除了要注意葉子要翻平之外,還要注意葉子應該要有正、反兩面。壓制完之后的頭三天要每天都換紙,之后可以隔一、兩天再換,直到壓干為止。

  野外實習報告 篇9

  一、實習目的意義

  (一)野外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學是一門與自然和社會密切想關的科學,資源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學為基礎的,所以,不論是地理專業還是資源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實地考察與研究。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于實踐,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區域考察與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實習是地理專業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加深對地理學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和綜合分析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獲取科學研究資料的重要途徑

  所謂科學研究,簡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發現的事實修正現有結論為目的而進行的大量調查和實驗。因此,收集和占有資料、特別是第一手科學資料的豐富程度,直接關系到研究者學術水平的提高,只有資料豐富才能提高科學的生產能力。地理資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資料外,地圖、航空照片、衛星照片(tm磁帶)、幻燈片、錄像磁帶等也是地理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搜集資料有很多方面,諸如教師講課、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文獻閱讀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既要收集室內文字圖件資料,博覽群書,選讀文獻,尤其是外國文獻原著,經常做筆記、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勞動成果,作為我們從事研究的基礎,又要有拓寬和縱深,學會從實踐中獲得資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堅持做科學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實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環節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學廣闊而富有生機的實驗室,是內容最為生動最為豐富的教育環節之一。野外實習是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不可多得的機會,面對大自然和社會的諸多地學和現實問題,將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學野外實習,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峽谷,或是寒風凜冽的高山冰川,在這種嚴酷環境下要測量準確的地理數據,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往往需要經歷艱苦的勞動,付出巨大的代價。這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還是綜合素能的提高,均會起到非凡的作用。

  總之,野外實習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為以后獨立工作奠定基礎。參加實習的教師和同學必須認真對待,高度重視。

  二、野外實習的主要階段

  地理學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據時間的順序,一般可劃分為準備階段、野外工作階段和總結階段。其中雖以野外工作為重點,但準備階段和總結階段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由于受時間的限制,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習時間,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重視準備工作或不進行野外工作的總結。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視了這兩個環節,實習才能得到圓滿的效果。

  為了使野外實習取得預期效果,出發實習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十分必要。

  野外實習的準備工作,一般要求在實習前的幾個月內進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幾方面:

  (1)確定野外實習的地區、路線和主要實習點。指定實習隊負責人,負責實習的準備工作。初步確定實習的時間、地點、主要路線和主要實習內容,初步做出經費預算。

  (2)收集有關實習地區的文獻資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圖和有關專業圖件。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區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了解實習區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盡量將實習內容與生產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3)進行野外預查。通過預查進一步確定實習地區和實習路線。專業指導教師要通過預查進行備課,選擇的實習方案,確定觀察路線和實習點上的實習內容,包括教師講授的內容和學生觀察與操作的內容。預查中要盡量與當地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取得聯系,一方面通過他們了解區域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可以求得他們對野外實習的支持。

  通過預查,還要落實實習隊的野外后勤工作,包括落實實習隊的食宿地點、交通工具等。注意了解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給養條件、氣候條件、衛生條件及安全保證情況等。

  (4)野外實習計劃。根據教學實習目的,確定詳細的實習日程,寫出每一天的實習路線、地點及主要內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慮實習內容的合理順序,又要考慮交通和路線的條件,盡量做到經濟、合理。實習中要保留適當的休息時間,特別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學生容易疲勞的情況下,休息之后可以收到更好的實習效果。實習計劃應寫明各階段對學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學生介紹實習地區的基本狀況和主要實習內容。首先讓學生對實習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實習和獨立觀察判斷。實習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查閱實習地區的有關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狀況的歷史和現狀等有關文獻資料和圖件,包括前人的調查報告、論文、專著、地形圖、各種專業地圖、航片、衛片、tm磁帶等。

  (6)其它準備。

  1、體能準備。

  野外實習經常需要連續地坐車、大劑量的運動,對參加的每個人都是體能和精神上的考驗,所以,保質充沛的體能和精力是圓滿完成實習的基本保證。

  2、物質準備

  第一,實習過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實。

  第二,實習中所需的設備、器材等的準備,如照相機、攝像機、羅盤等。

  第三,常用醫療用品和藥品準備。

  第四,個人生活用品以及與野外實習相適宜的著裝準備。

  第五,為預防突發事件,請遵循前人從實踐中總結而來的兩條訓誡“窮家富路”和“冬天出門帶干糧,夏天出門帶衣裳”,后者對干旱區域更具現實意義。

  野外工作階段

  野外階段是實習過程的主體部分,野外工作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要按實習計劃進行。在路線調查或沿途觀察中,要隨時對照地形圖,在圖上確定自己的位置,并把觀察到的特殊現象和地理界限等標記在地圖上。在途中停歇或到達觀察點時,要將沿途看到的主要現象、主要認識和主要問題記在野外記錄薄上。

  (1)實習記錄。它是實習的最基礎成果,是編寫實習報告與習作論文的基本依據,因此要及時真實地記錄下來。記錄內容包括沿途觀察和實習點的觀察與描述。

  (2)照相與素描。照相已成為野外實習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全面、記錄自然環境特征。素描是自然地理實習的重要補充,它可有意識地取舍,突出重點,達到照片無法表現的效果,尤其是對地貌和植物的描述,有條件的同學可充分發揮特長。

  (3)綜合分析。自然地理實習,是從要素觀察描述開始到綜合分析歸納結束。因此,野外實習要注意每一個實習點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所發生的各種相互作用的性質、過程、方向和發展規律。

  (4)互相幫助,安全第一。野外情況復雜,要時刻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段活動,登山涉水,要注意上下游的變化,任何情況下不能一人單獨進行野外活動,以防不測。大家除了學習上互相切磋之外,生活上也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實習隊是一個整體,要防止掉隊發生。

  野外實習報告 篇10

  一、實習概況:

  實習時間:20XX年7月8日—20XX年7月14日

  參與人員: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全體同學以及帶隊老師

  動物學指導老師:李巨勇、韓廣欣

  植物學指導老師:王曉蕊

  隨著本學期的結束,我們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學生開始了為期七天的野外實習。本次實習將在張家口小五臺山的金河口管理區度過。在這里,我們將對課堂上學習的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檢驗并初步綜合運用于實踐當中。在實踐中鞏固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充分認知自己身邊常見的動植物。

  小五臺山在太行山脈的最北端,居于河北省張家口地區蔚縣與涿鹿縣交界的地方。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山谷皆有溪河,水量充沛。小五臺山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性山地氣候。冰凍期長,無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月,四季更替明顯。五臺山地區植被類型為夏綠闊葉林,由于山勢高峻,氣候垂直分布顯著,植被、土壤、垂直帶譜比較完整,物種飽和度大,擁有杉、松、柏、楊、柳、槭、櫟、花椒、櫻桃、蘋果、榛、忍冬、山楂、繡線菊等常見物種,特有物種有螞蚱腿子、榛子、土貝母、地枸葉、小臺黃芪、小五臺柴胡等,還有蘇鐵、銀杏等珍稀物種。動物和昆蟲的種類繁多,其中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有20余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41種。有世界珍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金鳥;二級保護動物斑羚;還有豹貓、狐、狍、獾等。兩棲類有中華大蟾蜍、中國林蛙等。

  二、實習過程

  7月9號,我們前往東金河溝進行標本。由于天氣原因,小雨一直不停,這導致我們采集到的動物標本比較少,以蝗蟲為主,沒有蝴蝶和蛾子一類的昆蟲。植物采集的比較多,我們見到的植物有楊(楊柳科 楊屬)、柳(楊柳科 柳屬)等,采集的標本有石竹(石竹科)、胡枝子(豆科 胡枝子屬)、薤白(蔥科 蔥屬)等。當晚原本準備進行燈誘,但由于一直下雨,放棄燈誘,因此在最后燈誘的成果比較小。

  7月10號,隊伍前往章家窯采集標本,還是小雨天氣。不過這次采集到了一些膜翅目和鱗翅目的昆蟲。如:蜜蜂(膜翅目 蜜蜂科)、泥蜂(膜翅目 泥蜂總科 泥蜂科)。由于捕捉過程中的行為不當和三角袋的使用不熟練,導致最終剩下的標本鱗翅目標本較少,翅膀有不同程度的損害。除了膜翅目和鱗翅目的昆蟲以外,還捕捉到兩棲綱的蛙類和蜈蚣等動物,最后放入毒瓶中的蜈蚣變為綠色,于是放棄了標本制作。植物標本的采集山丹(百合科 百合屬)、唐松草(毛茛科 唐松草屬)、紫荊(豆科 紫荊屬)等。此次的路程比較長,一直是小雨不斷,路面比較濕滑,但是本小組成員相當團結,沒有掉隊和不滿情緒,在今上午的標本采集中,大家熱情都比較高。下午在王曉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隊兩天來采集的植物標本進行了詳細的鑒定,并且學會了使用植物志。

  野外實習報告 篇11

  野外實習是普通動物學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環節,野外實習不僅使我們對課本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們對課本的知識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應教學大綱的要求,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我們進行了為期七天的野外實習。

  一、實習目的和意義

  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的學科,研究對象是動物各類群的形態結構、分類和有關的生命活動、發育規律、以及動物和外界環境之間多種多樣關系的科學。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能很好地認識和利用動物,使它能更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并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鑒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農業生產中的預防;掌握動物標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并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鑒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動物標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掌握所采集動物的種類名稱、分類地位、分類依據、采集場所、采集方法、標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過野外實習,不僅能夠把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聯系到實際中,還能夠使我們對已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同時可以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培養我們對于動物學學習的興趣。

  2、通過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動物(主要是昆蟲),學習采集動物標本的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類鑒定,同時學會和熟悉運用諸如圖片比照、動物分類檢索表、主要特征鑒別等方法進行動物分類鑒定。

  3、通過對捕捉到的動物進行動物標本的浸制、剝制、干制等的標本制作,學會動物標本制作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4、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培養我們在今后的教學科研工作中應有的科學態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團隊榮譽精神。

  二、實習基本情況簡介

  1、實習時間: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

  2、實習地點:安徽省黃山市湯口鎮寨西浮溪村

  黃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溫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實習地點是黃山的最南端——湯口,該地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學和科研價值,是我們進行野外實習、學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實習人員:20xx級生物科學班全體學生

  4、指導教師:耿學俠、查嶺生、李學明、丁建華

  三、實習要求與任務

  1、認識100種以上的動物種類(主要是昆蟲),并至少能分類到目。

  2、學會并掌握描述動物的分類特征。

  3、學會利用檢索表檢索和鑒定動物的類別

  4、學會制作昆蟲標本和動物錄制標本的基本方法。

  四、實習內容

  我們實習的內容主要為無脊椎動物(昆蟲)的野外觀察、采集、分類鑒定、標本制作與保存等。無脊椎動物——昆蟲標本的采集與制作

  1、昆蟲采集工具

  捕網、毒瓶(裝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殺昆蟲)、三角紙包等

  2、昆蟲采集方法

  本次實習中我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網捕法和燈光誘捕法,介紹如下:

  (1)網捕法:分為飛網采集法和掃網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蟲后用捕網采集,適用于善跳會飛的昆蟲。飛網法主要對象為鱗翅目(蝶類)、蜻蜓目、雙翅目(蠅類)、和膜翅目(蜂類),掃網法主要對象為竹節蟲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蟲、同翅目、脈翅目以及陸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類群等。捕網的使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當昆蟲入網后,使網袋底部往上甩,將網底連同昆蟲倒翻上面來。一種是當昆蟲入網后,轉動網柄,使網口向下翻,將昆蟲封閉在網底部。

  取蟲時,先用手握住網袋中部,將蟲束在網底,再將毒瓶伸入網內扣取。對于膜翅目昆蟲,應先隔著網將其彈暈再放入毒瓶中。對于鱗翅目昆蟲,應隔網用手輕捏其胸部,之后使其兩翅豎立,放入三角紙包中。

  (2)燈光誘捕法:利用某些昆蟲趨光性的特點,夜間在駐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樹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盞電燈。昆蟲會趨光而至,多數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鑷子夾入毒瓶或紙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備制作標本。主要對象為蜉蝣目、廣翅目、鱗翅目(蛾類)、襀翅目。

  其它的輔助方法有振落法,適用于在高大樹木上的昆蟲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蟲。搜索法,適用于躲藏在各種隱蔽的地方昆蟲。毒殺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蟲。

  3、昆蟲的分類鑒定

  (1)參考:指導教師的講解、徐亞君和唐鑫生《無脊椎動物學野外實習指導》

  (2)方法:根據昆蟲的形態特征利用分類檢索表和形態對比進行鑒定

  4、昆蟲標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鱗翅目昆蟲的展翅。

  ②昆蟲針:用于針插固定昆蟲,針由細到粗分別為0、1、2、3、4、5號。

  ③鑷子:用于夾鑷昆蟲。

  ④標本盒(內放泡沫):用于存放標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針插法等

  (3)制作過程

  一個昆蟲標本制作的全過程應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標簽、保存等幾個步驟。

  ①清理與插針:標本必須清理,在采集昆蟲時,蟲體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蟲標本都要用昆蟲針針插固定,針插的方法依昆蟲的大小、結構、種類特點的不同而定。插針部位一般是從前胸近后緣正中略偏右一點向下插針,正好通過第二對足的基節為準。針插高度采用三級臺規范。標本的留針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觀。

  ②整形與固定:標本插針后就進行整形與固定,包括整姿、展翅、雙重針插和粘貼針插。對蝗蟲,甲蟲等標本的觸角、步足等須一一整形。對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進行展翅,使之模擬飛翔狀態。對小型蛾子等為使其美觀,也可用雙重針插法。有些小昆蟲如瓢蟲等,可直接把標本粘貼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紙尖上蘸少許萬能膠或一般膠水。粘在蟲體前足與中足之間,在用三號針從小三角片的底邊附近插入,使它達到一般標本的高度。

  野外實習報告 篇12

  實習概況:

  此次野外實習地點選在距北京市西南六十公里的房山縣周口店鎮的山口村一帶,測區內主要有周張公路(周口店----張坊)和通往燕山石化的主要公路兩條,另外有三條以貨運為主的鐵路從測區穿過,交通比較方便。該地為山區,居民地大多位于山間盆地,其中世界聞名的北京猿人遺址坐落在周口店鎮以西一公里的龍骨山上,該鎮耕地較少,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工業則以水泥,采煤等到重工業和礦山采業為主。該地區氣候濕熱,雨季在七,八月份。

  測區的具體范圍是:南至實習駐地----地礦部探工所北500米,北至良各莊村,西以山為界,東至迎風坡,大致形成北寬南窄的狹長地帶,面積大約為1000*1500平方米。測區內包括三條鐵路,一條公路,一條河流及大量的居民地,地物比較豐富;另外,兩側的山體亦表現出較好的地貌形態。

  周口店測量實習的主要任務:

  1 每小組完成一幅40CM*50CM,比例尺為了1:1000的地形圖測繪任務,并提交整飾后的聚脂薄膜圖;

  2 完成首級控制測量(一級測距導線,三四等水準測量),并計算各控制點的三維坐標(X,Y,H);

  首級控制測量的技術方法和成果質量評定:

  從八月二十三號至二十八為期五天的時間里,我們進行了首級控制測量。首級控制分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兩部分。在平面控制測量中,主要由指導老師,以及王金星和周鋒兩位師兄帶領我們完成。使用的儀器為所帶的儀器里精度最高的全站儀。路線是從已知高程點開始,沿鐵路向北行進大約2—3公里之后,再向東轉至山上,在山上布控了D09 D09之后,又從山上下來向南進發,最后經過山口村的東邊界和南邊界后,與已知高程點實現了閉合。因為對測距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對于一級平面控制測量,其測距中誤差絕對值不得超過15毫米,測角中誤差絕對值不得超過5秒,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則須小于或等于1:14000,所以我們在測量過程中小心翼翼,而且平面控制測量決定了以后的圖根控制測量和碎步測量,更不容我們有絲毫大意了。每一測站,在精準的調平對中以后,我們都會進行兩次測回,爭取在短時間內盡可能的降低誤差。最后內業計算后,不論是角度閉合差,測角中誤差,還是全長閉合差均在誤差要求范圍之內,符合要求。

  而高程控制測量則由我們獨立完成,高程控制要求精度不高,僅僅為三,四等水準測量,使用的儀器是DS3水準儀。測量過程是建立在平面控制測量基礎之上,沿以上路線進行高程測量。每一測站,采用設立偶數個子測站以消除尺墊的影響,采用”后前前后”的讀尺方式以消除儀器和標尺下沉帶來的誤差,經過內業計算后,得出高差閉合差為-23.5毫米,路線長度為了37133.8米,則三等閉合差不應超過24.3毫米,同樣符合要求。

  圖根控制測量的技術方法和成果質量評定:

  在地形測量中,僅僅依據等級控制點進行地形測圖,其點的密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必須進行圖根控制測量工作。圖根點是在等級控制點下加密的,是直接供地形測圖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據,圖根控制測量也分為兩個方面,圖根平面控制測量和圖根高程控制測量,在測量過程中,我們對平面和高程進行同時施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圖根導線測量(我們組采用的是附合導線和支導線兩種方法)。

  進行圖根測量,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慎重選點,于是在選點前,我們首先對測區進行踏勘,以求了解測區的現狀,地形類別,測區界線,已有控制點的可利用情況等。還是有一定效果的,為我們以后的測圖的順利進行埋下了伏筆,然而,畢竟經驗不足,仍舊出現了問題,比如布點過少,布點不均勻。當到后來將圖展至圖紙上,這些問題便暴露的一覽無余。圖紙上的有些方格內擁有3-4個點,而有的方格內則是一個點也沒有。所以綜合來看,圖根測量是不令人滿意的。

  大比例尺(1:1000)地形圖測繪的技術方法及成果質量評定:

  在繪制地形圖的時候,不同的要素用不同的方法和符號表示,各項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則,主要是按照國家測繪局制定的,現行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示}執行的,施測碎步點時采用經緯儀配合小平板的方法進行測繪。測圖有一些要求,例如基本等到高距為1米;水平角,垂直角度的計數精確至1分,半測回測量,距離測量的精度不低于圖上下級0.1毫米(實地10厘米),以及測定地物點的最大長度為100米,測量地形點時最大長度為150米等等,要求并不是太高,所以任務還是被完成的比較圓滿。

  通過實習,自己在專業思想上的最大收獲:

  理論總是與實踐相結合的,沒有周口店這四周的實習,我們就很難從理解測量學的本質。測量學本身就是對動手能力要求很強的一門課程,僅僅知道書上的條條框框是不太實際的,因為將所學的知識轉化實踐當中去,還需要一個過程,還需要我們繼續發揮聰明才智去解決書上沒有的問題。在實地,復雜的地形,變幻莫測的天氣,甚至是能否與當地居民搞好人際關系等等諸多因素,都影響著我們測量工作的成與敗,而這些是不可能從課本上學到的,也不是別人可以交會的,必須由我們自己親身去體驗,才能貼切的感受到這些雖不能從理論里得知卻遠遠比課本復雜的野外情況的重要性。

  實習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在這里不得不提,而且一再重復的就是選點布控,到底應該如何選點呢?我想這是我在周口店實習時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像其它的環節,無非就是測與繪,只要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就行了,不需要我們太多的思考,但是選點布控則不同,它需要你對實習的整個過程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對測區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不知道后面要干什么,當然會讓你摸不著頭腦,而若對測區不大了解,就會出現上面提到布點不均,布點過多或過少的問題,這就是此次周口店實習的問題所在,也是實習過程中做得不足之處。

【野外實習報告范文(通用12篇)】相關文章:

旅游專業野外實習報告(通用5篇)05-26

野外實習目的范文08-04

野外艱苦實習心得03-25

野外實習目的與意義08-04

地理專業野外實習目的10-22

野外實習心得(15篇)03-19

野外實習心得15篇03-19

土壤學野外實習目的08-04

關于地理野外實習的目的10-20

工程地質野外的實習目的10-23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汌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网址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合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 又色又爽又高潮的视频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