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學日記范文匯總十篇
一天終于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日記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日記 篇1
今天傍晚,我和表姐在操場上玩,我們在操場邊發現一張面積大約是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廢紙板,表姐看了看,說:小婧,如果把這個紙板分割成一個個面積為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再把這些小正方形一個緊挨一個的'接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會有多長呢?我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這能有多長,頂多不過四米吧!表姐笑了笑說:你先別急著下結論,讓我們一起來算算吧。
我理了理思路,開始了片刻的思考: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就是1000000毫米,那1000000毫米不就是100米嗎?哇!這條由一些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直線竟長達100米。
此時,我明白學習數學不能只是簡單地把題目看一看,就輕易的下結論,應該認真想、仔細算,才能做得對,并探究到其中的奧妙!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合理的復習資料能幫助大家更好的學好數學這門課程。
數學日記 篇2
今天,爸爸買了40個蘋果,我開心極了。
剛到家,我就想吃。
“別急,先考考你再吃,”爸爸說。
我說:“那你就考我吧。”
第一題
“一天吃10個蘋果,三天吃多少個?”
我說:“3×10=30(個),答三天吃了30個蘋果。
“對了”,爸爸說。
第二題
“前三天平均每天吃5個,要在4天內吃完,請問第四天需要吃多少個?”
我說:“3×5=15(個) 45-15=25(個)
答:四天要吃25個蘋果。”
“Good”。
第三題
“我們兩個人每天各吃5個,幾天以后就可以吃完?”
我說:“2×5=10(個) 40÷10=4(天)
答:4天以后就可以全部吃完。”
“太棒了”。
爸爸說:“可以吃了。”
我吃著蘋果,高興的笑了。
數學日記 篇3
今天數學課上,盛老師給我們提了一個問題。那個問題把我們全班都難倒了,這是一個爸爸開車的里程問題。
說爸爸的汽車里程表上原來是35千米,到了星期一變成了162千米;星期二變成了410千米;星期三變成了745千米;星期四還是745千米;星期五變成了928千米。老師問我們星期二爸爸開了多少千米。我們說:“太簡單了,不是410千米,還是多少千米呢?”老師卻說了一聲:“錯!”我們又說:“老師,你看花眼了吧,星期二這兒不是標著410千米嗎?”老師說:“你們看,我為什么說錯呢?就是因為410千米根本不是星期二開的里程,它是里程表上的數字,而里程表是不清零的',所以410千米是包括星期二、星期一以及以前開的路程的和。大家以后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看清題目,否則相差一個字,題目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聽了老師的解釋,我們一下子明白了過來。接著,老師又提了一個問題,也就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一共開了幾千米?一個同學回答說:“先將162—35、410—162、745—410、745—745、928—745,再將他們的差加起來就好了。”老師說:“嗯,這是一種辦法,但誰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思考了一下,就舉起手說:“只要將928—35就好了。”老師連連夸我。
學數學真有趣啊!
數學日記 篇4
有道題目,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冬冬上街買菜。突然,一個小朋友想跟她交朋友,問她今年幾歲。冬冬笑了笑,說:“把我的年齡加上7,除以4,乘3,減2,正好是10,你說我幾歲?”那個小朋友聽了,答不上來。
我一讀完題目,就照著冬冬的話把它整理成了一個算式:{[(□+7)÷4]×3}-2=10,再把{}里的運算看成被減數,用10+2得出{}里的運算結果是12,然后又把[]、()里的'運算分別看成因數、被除數去算,很快就得出□+7=16,于是,我就知道了冬冬今年是9歲。老師聽了我的分析,一邊點頭一邊夸我:“余嘉軻,果然聰明!”
數學日記 篇5
1.數學日記的內容
1.1學習中的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主要記錄學生在學數學、上數學課后或做數學作業時有什么想法、體會、啟發、發現等;學生上課、作業、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學生在數學考試前的應試情況,考試中的做題情況和考試后的經驗總結情況;學生有關數學的自主探究、主動發現、實踐創新的過程;學生對老師的態度、情感、建議等內容;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況。
1.2生活中的數學日記
生活中的數學日記主要記錄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感興趣、并有親身體驗的有關數學的情景,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發展變化的情況;學生身邊發生的或聽到的一些數學小故事;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情況及存在問題和改正問題的過程等。
2.寫“數學日記”的意義
2.1數學日記加強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我們常會說這樣一句話:“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教學生寫數學日記就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去思考,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更廣泛地接觸現實生活,讓生活問題數學化。
2.2數學日記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是主導,而學生是主體。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教師的指導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從學生寫的數學日記中了解到學生理解問題的方式、解題的思路、推理過程、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等,同時還能了解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想法和情感體驗。
2.3數學日記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習成績
語言是思維的反映,寫數學日記,就是學生整理數學學習活動的思維過程。當學生把課堂學習的過程、思考問題的過程、觀察現實的過程、體驗生活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也正是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現,就是對課堂知識學習的回憶、歸納、總結、提高、反思和創新。
同時,數學日記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平時就養成了善于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2.4數學日記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看到的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擴大數學知識面,深化數學知識,并使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體味學習數學的樂趣。數學日記使學生敞開了心扉,而閱讀學生的數學日記,不僅能使教師更廣泛地、更深刻地了解學生,而且可以根據學生日記中反映出來的.“數學現實”和他們的“生活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不但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加以幫助,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學調控能力。
3.數學日記對教與學的啟示
3.1數學日記要求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
數學日記是一種數學交流的工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語言,通過符號的、圖形的、圖表的形式,去表達自己對數學的思考、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認識。有助于師生之間加強對話,反映出教與學的動態關系。同時對學習行為的各個方面加以識別,能夠使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支持和強化合適的學習行為,糾正和改善不合適的學習行為。數學日記包含的這種對學習與教學的有效管理、對學習行為的支持和糾正,正好體現了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不可分割。
3.2數學日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數學日記能使學生明確任務、調整期望水平,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情緒,并且能逐步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通過寫數學日記,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與自我提高;能激發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有助于學生傾吐數學學習的心聲,展示數學學習成果。通過數學日記,學生和數學教師有了很好的溝通和交流,教師能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及時加以改進,保證了教學過程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3數學日記既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又讓學生喜愛數學
數學日記在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方面有顯著效果,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喜歡數學,體味學習數學的樂趣。通過寫數學日記,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增強,不像以往教學過程中一味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授。數學日記使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甚至自己的情感體驗,同時數學日記使學生更多地發現數學與生活的關系,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像以往的枯燥乏味,真正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數學日記應該成為教師和家長認可的一種數學教學方法。數學日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是現實的、有用的,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由此可見,在現代教育中,數學日記這一全新的教學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值得學習和推廣。
數學日記 篇6
今天數學課,老師和我們做了個實驗。一上課,老師就讓我們打開書本,說這節課我們要講“綜合與實踐”,說著,拿來了一個天平、一盒半釘子、一些大米和一個盒子,看著這些行頭,我們都不知道老師葫蘆里到底賣什么藥,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會不會是稱重量呢?
只見老師在黑板上端正地寫了“稱出總顆數”,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實驗開始了,老師拿出一個紙盒,里面裝滿了大米,“同學們,你們猜猜看里面有多少顆大米?”老師問。同學們紛紛搶答:“1000顆?500顆?20xx顆?……”老師說:“還是讓我們用實驗來正確地計算大米的總顆數吧。”說著,老師開始講解,第一步,稱出1克大米有幾顆,結果在天平上稱出1克大米有62顆。第二步,稱出整盒大米的`重量,在天平上一稱,總共有590克。最后一步就是計算總顆數了,590×62=36580顆,終于大功告成。
第二個實驗稱釘子。先稱出50克有多少顆釘子,結果一數整整有20顆釘子,但因為盒子里釘子數量太多,無法稱出,所以實驗以失敗告終了。
“叮鈴鈴……”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實驗結束了,但還是讓我意猶未盡。
數學日記 篇7
五一期間,我和我的媽媽去商場買衣服,可是,我覺得那里的價錢很奇怪:說“買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錢了嗎?
我的媽媽說:“傻女兒,怎么會不用錢呢?”
我說:“因為上面寫著買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錢啦!”
我的媽媽說:“原來你是這樣算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商場的東西就不用錢了,就會來很多客人,這商場就會虧本很大了。”
我的.媽媽又說買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嗎?
聽了我的媽媽的解析,我還是似懂非懂,到底為什么呢?看來我還要再去商場認真調查或去請教曾老師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為我知道這里還有很多我還未明白的數學知識。
我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學校問曾老師數學問題,曾老師說:“其實有些都是滿過100的,比如:滿100的有109、200、189……”
老師又說:“滿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顧客還是要先拿出錢用夠100元后,才有得送贈券的,并不是象你說的那樣不用錢。”曾老師對我這種有問題肯問的做法給予表揚,也歡迎我今后多問問題。
數學日記 篇8
今天,媽媽對我說:“女兒,我們來玩一個數學游戲吧。”我問:“玩什么游戲?”媽媽說:“你不是已經學會了八個方向嗎?今天就觀察我們的家。”我開心地說:“好呀!好呀!”
媽媽問:“以客廳為中心,北面有什么?”我說:“北面是我的書房,我天天在那里學習、看書。”媽媽又問:“那南面、東面、西面呢?”我說:“南面是陽臺,你每天早上都在那里運動,東面是大門,我們每天進進出出都要經過,西面是黃昭瑜姐姐的房間,那里有她天天學習的書桌和她的`書。”媽媽又問:“那媽媽的房間和廚房在什么方向?”我回答:“你的房間在西南面,那里有上網的電腦。廚房在東南面,外婆天天在那里做好吃的飯、菜。“媽媽高興地說:“方向全對,100分。”
我的家真好,我愛我家。
數學日記 篇9
6月6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在數學課上學習了統籌法,更加了解了時間的`寶貴。運用統籌法安排時間,是一種最合理的方法,它將大大降低時間的無謂消耗。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夠運用統籌法。
比如:我為父母做水果大餐。準備工作要用5分鐘,泡水果用5分鐘,切水果用7分鐘,擺設用2分鐘,冰鎮果汁用10分鐘。用統籌法來安排時間,泡水果時可做準備工作,共用5分鐘,然后拿一瓶果汁去冰鎮。在這過程中,還可以切水果,擺水果。這樣才用去了9分鐘,還有1分鐘可以休息一下。用流程圖來表示:泡水果(同時做準備工作)——冰鎮果汁(同時切水果,擺設水果)——共用15分鐘。這樣多節約時間啊。
再如:早晨起來,整理床鋪需要5分鐘,洗漱要用5分鐘,溫牛奶要用10分鐘。那么就可以起床后先溫牛奶,在這過程中,可以洗漱,整理床鋪,這樣只需10分鐘便可以喝到牛奶,非常節約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非常寶貴,一去便不復返了。如果我們用統籌法去做每一件事,就會把時間利用得非常緊湊,也不會讓時間無謂消耗!
數學日記 篇10
我最喜歡上數學課了,因為數學課上可以學到好多好多的數字娃娃,又可以玩猜猜看的游戲,就說上次那件事吧。
那天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時,曾老師讓我們收集生活中的大數,課上我匯報了“一臺29寸TCL電視機是20xx元”。曾老師問大家:“猜猜看這個數該怎么讀?”我們都讀成“二千零零五”,只見老師笑瞇瞇地說:“應讀作二千零五,一個數如果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都只讀一個零。”說完又在黑板上寫了:一套音箱3900元,一架冰箱3000元。讓大家同桌互相讀一讀,“三千九百、三千”我們高興地讀了起來,我心想準讀對了,果然老師表揚到:“大家真了不起!讀得又響亮又正確!”“仔細觀察你又有什么發現?”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末尾的0都不讀”。“又說對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我的心里樂滋滋的。我覺得數學課真是太有趣了,我喜歡上數學課。
【數學日記】相關文章:
數學的日記10-11
數學日記10-07
數學日記11-21
關于數學的日記10-11
小學數學日記10-09
關于數學日記10-31
數學日記范文10-21
優秀的數學日記11-18
小學數學日記11-04
數學日記的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