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官日記

時間:2020-11-05 17:53:13 著名日記 我要投稿

河北村官日記

  作為河北的大學生村官,大家可有認真地為村民辦事?下面為各位帶來河北村官日記,歡迎閱讀!

河北村官日記

  河北村官日記一

  20xx年從長春大學畢業(yè)后,王學超懷揣著對家鄉(xiāng)、對農村的熱愛,選擇了到河北省任丘市中華路辦事處三街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從大學生到服務基層的村官,她用自己的熱情打開了工作局面:和村民打交道、拉家常,給孩子補作業(yè)、修電腦,幫助村民尋找致富信息……兩年的大學生村官經歷,讓王學超褪去了初出校園的青澀,多了幾分成熟穩(wěn)重。

  20xx年8月,王學超順利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基層選調生,主要負責任丘市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面對“角色”的轉變,王學超說:“正因為有過村官經歷,就更能理解大學生村官,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能夠更好地在提高村官工作水平和滿足村官需求之間找到結合點。”

  王學超通過調閱日志了解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動態(tài);通過電話、微信、易信隨時和他們保持互動,幫助解決疑難問題;在下鄉(xiāng)調研走訪中,了解群眾對村官的評價;通過組織經驗交流會等方式,以老帶新、傳授經驗,幫助新任大學生村官盡快進入角色。

  有一次下鄉(xiāng),王學超正好遇上20xx年到村的大學生村官曹富媛在北辛莊鄉(xiāng)南代河村入戶調研。由于村民對眼前這位“小村官”不太熟悉,幾次出現冷場的尷尬局面。王學超趕緊幫她打圓場,用方言同村民們聊家常,一下子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她告訴曹富媛,“和老百姓打交道得講究方法,不能讓他們覺得你‘高高在上’,比如和老百姓說話要用家鄉(xiāng)話,從拉家常入手,這樣他們才能很快接納你。”有了王學超的示范,曹富媛接下來走訪農戶,打破了之前的尷尬。

  “大家都喜歡叫王學超‘超姐’,有什么事兒會直接跟她請教、溝通,她也經常請優(yōu)秀村官給我們分享經驗,幫助我們更好地做好工作。”曹富媛說。王學超的貼心關懷讓她在大學生村官隊伍中贏得了“知心姐姐”的美稱。

  為充分發(fā)揮大學生村官的特長,王學超發(fā)起成立了任丘市大學生村官聯合會。先后開展了文明游園宣講、暑期安全知識宣講、慰問抗戰(zhàn)老兵、任丘文明行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還自編自導自演了“成長之城、大美任丘——大學生村官在行動文藝晚會”。如今,這個青春活躍的群體,開創(chuàng)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品牌和天地,叫響了“大學生村官”品牌。

  河北村官日記二

  “家廣哥,溫度低了,快把通風口關上。”

  3月22日,臨西縣大劉莊鄉(xiāng)李樓村大棚蔬菜種植區(qū)內,徐培培正在村民李家廣的大棚里忙活。旅游鞋、牛仔褲、舊棉襖、馬尾辮,鼻梁上架一副眼鏡——如果沒人介紹,我們很難想象眼前這位28歲的女青年是個大學生村官。

  “別提‘官’,更別提‘大學生’,咱就是個‘妹子’。”身材高挑的徐培培快人快語。這位20xx年畢業(yè)于河北農業(yè)大學動植物檢疫專業(yè)的“妹子”,當年通過考錄,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20xx年與李樓村意外結緣,20xx年6月調入李樓村,20xx年帶領全村成功脫貧,贏得群眾一片稱贊。

  今年1月,徐培培被大劉莊鄉(xiāng)黨委任命為李樓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月初,徐培培獲評邢臺市優(yōu)秀大學生村官,3月8日,臨西縣婦聯授予徐培培“玉蘭式的女干部”榮譽稱號。

  “就憑幾個瓜,培培救了俺村一片棚!”

  徐培培與李樓村結緣,源于幾個帶病的西葫蘆。

  “就憑幾個瓜,培培救了俺村一片棚!”談起與徐培培的相識經過,李樓村黨支部書記李振波非常興奮。

  20xx年5月的一天,分配到大劉莊鄉(xiāng)陳辛莊村工作的徐培培在大劉莊集市上買菜,看到菜攤上的西葫蘆皺皺巴巴,綠一片白一片,她一眼就看出西葫蘆得了病毒病。

  “大哥,你們是哪個村的?知道西葫蘆得的啥病不?”

  “李樓的。全村大棚都有這病,大家急壞了!”

  賣菜農民焦灼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徐培培。她問出聯系方式,當即給李振波打電話:“西葫蘆的病,我管了。”

  當天下午,徐培培趕往李樓村,挨個轉大棚,并召集菜農現場講解病毒病的防治辦法。

  “這種病毒病,提前防疫是關鍵。”徐培培指導村民把患病的秧苗全部拔掉,保護好尚未感染的秧苗。

  一段時間過去,李樓村的大棚菜保住了一大半,村民收回了本錢。

  “要不是趕巧碰上徐培培,剛蓋的大棚全得拆了!”李振波說,李樓村是“十二五”扶貧村,大棚菜是剛上的扶貧項目,“頭一年上大棚,就栽了個跟頭。沒有徐培培,整個產業(yè)肯定就黃了。”

  以瓜為“媒”,徐培培與李樓的緣分越結越深。村民有事愛找徐培培,徐培培工作之余,也隔三差五往李樓村的大棚里跑。

  20xx年年初的一天,在查看完大棚內秧苗長勢后,徐培培建議菜農給大棚配備溫度計和濕度計,提高管理水平。可幾天過去了,她看到不少菜農判斷溫度、濕度還是“憑感覺”。徐培培干脆自己掏腰包買來溫度計、濕度計各100支,發(fā)放到每個大棚。菜農們過意不去了:無償服務還貼錢,世上哪有這個理兒!大家紛紛掏出腰包,找她還錢。徐培培一口回絕:“我就圖個好收成。種不好菜,別提還錢的事兒!”

  “俺也扎了根兒,是正宗臨西人了!”

  “嫂子,點花得這樣來……”在李家廣的大棚里,徐培培親自上了手。

  “這妹子,壓根兒沒把自己當外人!”李家廣媳婦笑著說。

  20xx年6月,大劉莊鄉(xiāng)黨委把徐培培轉派到李樓村擔任包村大學生村官;20xx年1月,又任命她為村黨支部副書記,主抓設施蔬菜。

  “培培心細性子急。去年那茬西紅柿得了灰霉病,又爛花,又爛果。徐培培見了,比俺還著急,又求方,又找藥,侍弄了好幾天,秧苗才緩過勁兒來。年底,大棚凈掙3萬多元。”李家廣說。

  “培培,快到俺家棚里看看。”這里正忙著,村民曲仁剛鉆進來,徑直把徐培培拽了出去。曲仁剛種的黃瓜,葉子黃了一大半。

  “病因一下弄不準,讓高手看看吧。”徐培培取出手機,對著黃瓜拍了幾張照片,發(fā)到微信群里。不一會兒,手機響聲不斷。“高手說了,是種前土壤沒殺毒。準備補殺一次吧。”

  為隨時解決難題,徐培培幫村民建立了學習網站,創(chuàng)建了“李樓大棚”QQ群和微信群,每天定點給菜農發(fā)送大棚種植基本常識、管理方法、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信息。她還把從事植保專業(yè)的同學全部邀請進群里,并請他們介紹專業(yè)技術員入群指導。

  去年春季,辣椒苗種了20多天,不生新根,葉子不斷變黃萎蔫。徐培培拍了照片,向母校專業(yè)教師求助,還帶著病苗前往山東臨清請教大棚技術員。幾番周折,辣椒病情穩(wěn)住了,每個大棚挽回2000多元損失。

  在大棚里、在群眾中,徐培培找到了自身的價值。“這里土厚,村里人親。”徐培培說,一到晌午,常有群眾“求”她到家里吃飯。

  后來,她與臨西小伙李嵩相戀結婚。20xx年10月,兒子“小乖”出生了?删驮诋a假期間,她的心思也沒離開過李樓。為參與制定全村蔬菜瓜果種植基地發(fā)展規(guī)劃,她經常放下孩子,三天兩頭往村里跑。

  “培培一進大棚區(qū),大半天出不來。”曲仁剛說,大棚離不開她。

  正說著話,徐培培電話響了。

  “什么?老是哭?身上不燒吧?哦,那就哭會兒吧。”沒說幾句,徐培培掛了電話,接著講起大棚管理知識來。原來,保姆來電話,說孩子正在家里哭鬧呢。“不要緊。”徐培培隨口嘟囔一句,“誰家小孩子不哭?哭是練嗓子、長本事呢!”轉過身,徐培培的眼睛濕潤了。

  冷落了孩子,徐培培硬在嘴上,痛在心里。只要在家,沖奶粉、換尿布……徐培培事事搶著干。她還設計了一本相冊,在每張照片旁,用彩色鉛筆工整地記錄:“‘小乖’會笑了”“‘小乖’會翻身了”……

  “俺也扎了根兒,是正宗臨西人了!”走出大棚,徐培培隨手翻開手機里的孩子照片,邊看邊說。

  “我們前頭,有個呂玉蘭。”

  在徐培培隨身攜帶的挎包里,裝著一張大劉莊鄉(xiāng)現代農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圖。

  這張圖,是她參與制作的,融入了她的夢想。

  本來,作為全省統一考錄的大學生村官,徐培培不一定要長期留在臨西;而在大學畢業(yè)前,徐培培也面臨很多選擇。

  畢業(yè)前,由于成績優(yōu)秀,她得到去中國農科院實習的機會。那里的教授看中了她,想聘她作科研助理;天津的一家大型農藥公司也許諾給予豐厚的報酬。

  徐培培老家南和縣,距臨西縣城80多公里,而距邢臺市區(qū)才20公里,作為邢臺市衛(wèi)星城,就業(yè)機會相對也較多。

  “一個姑娘家,還是守在父母身邊好。”母親郭雙霞不止一次勸她。

  可徐培培卻看好廣闊的農村天地。到臨西第一天,她參觀了呂玉蘭紀念館,深受觸動:“我們前頭,有個呂玉蘭。我要像玉蘭那樣服務鄉(xiāng)親。”

  “大劉莊鄉(xiāng)位于臨西東南,南隔衛(wèi)運河與山東相望。全鄉(xiāng)‘十二五’扶貧村共5個,李樓一帶占了4個;‘十三五’扶貧村7個,李樓一帶占了3個。發(fā)展富民產業(yè),建成設施蔬菜示范帶,事關脫貧攻堅。”鄉(xiāng)黨委書記劉明義說。

  在和老百姓的摸爬滾打中,徐培培決定,把自己夢想的起點,就放在這個貧困村里——

  “李樓村處在全鄉(xiāng)設施蔬菜示范帶的核心位置,北有田莊老軍營,南有大營大黃莊,大棚做好了,一帶一串。”徐培培說。

  如今,李樓村大棚菜已經叫響十里八鄉(xiāng),瑞紅香瓜在邯鄲、山東市場供不應求。20xx年底,李樓村大棚由開始的40個,發(fā)展到120個,年純收入180多萬元,全村人均收入由此增加3000多元,脫貧任務順利完成!

  “比比呂玉蘭,我還差得遠。”徐培培不滿足,“我們計劃兩年內新建80個冬暖式溫室大棚,建設高標準的鄉(xiāng)村生態(tài)農業(yè)區(qū),做好品牌蔬菜,開設網店……”

  “貧瘠之地,往往是成才的沃土。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比玉蘭、學玉蘭、做玉蘭’,農村天地大有可為。”在日記里,徐培培這樣寫著。

【河北村官日記】相關文章:

村官民情日記例文11-07

村官民情日記簡短05-17

村官民情日記低保05-11

簡短村官民情日記05-11

村官民情日記模板05-11

河北村官王新煥種植葡萄創(chuàng)業(yè)富民06-27

河北省村官考試報名條件04-15

關于關于村官民情日記11-28

村官民情日記精選范文09-12

村官走訪的民情日記06-10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一级精品片在线播放 |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在线亚洲专区高清中文字幕 |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 色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