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雙濤:劍招出新以弱勝強

時間:2024-05-31 12:49:36 自主創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范雙濤:劍招出新以弱勝強

初見范雙濤,很自然將他和他的行業――園林景觀藝術聯系起來,衣著搭配協調但不拘謹,思維嚴謹態度隨和。
39歲的范雙濤給公司取名“華天”,他說他希望看到中華民族的強盛,看到民族工業的強大。作為表象之一,在他的辦公室里,看不到一件進口產品。
“尋夢”放棄10萬年薪
范雙濤出生于四川普通農家,幼年生活貧困。十余年寒窗苦讀之后,他在武漢工業大學拿到碩士學位。
踏入社會,他先后從事技術、生產和營銷工作,歷經坎坷和磨難。29歲那年,他開始主持一家國企的全面工作。但為了更好地發揮潛能,他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辭去公職,應聘成為北京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的高管,年薪10萬元以上,各種費用公司全額承擔。
應該說他是不缺錢了,那他放棄高薪職業選擇從零開始創業,又是為什么呢?
范雙濤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過一些研究。他說,古語云“人心惟危”,很多優秀人才因此選擇獨善其身,即使共事也難免內耗。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聚合一批優秀人才,創出一番事業。
一次很平常的聚會中,幾個要好朋友談起自己的苦惱:他們在外闖蕩多年,但始終無法找到自己滿意的職業。范雙濤感到很驚訝,在他眼中,這些朋友都是極有能力的人。
范雙濤當場作出驚人決定。他激動地對朋友說:“我要自己開一家公司,請你們來經營,你們在我眼中都是最棒的人才!”
2002年,范雙濤辭職回漢,在光谷創業街干起他熟悉的園林行業,那些朋友都成為公司的骨干。他認為園林行業在武漢是新興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他給公司命名“華天”,他說他要通過努力,和眾多企業家一起為華人撐起一片天空。
“老實說,我們還沒有資質”
萬事開頭難,華天園林也不例外。公司初創時期,僅有三四個人在幾間民房中折騰,處于缺資金、缺人才、缺資質、缺業績的“四缺”境地,但堅定的使命感和強烈的成功欲讓范雙濤矢志不渝,終得柳暗花明。
范雙濤形容,最初他們公司簡直就是“新房預報公司”,只要發現武漢哪里有新建筑冒出來,他們馬上聞風而動,一次次上門宣傳,以求抓住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商機。
終于,一家小規模的企業為他們的執著感動,表示愿意讓他們來進行綠化布局,但是要檢查他們的資質證書。
剛剛成立的公司,很多制度都還沒有完善,又一直在奔波著發展業務,哪里來得及申請資質?行內朋友好心地建議,先“搞”個資質證明,對付一下難關,施工還是按質量完成,等收了錢,以后再跟人解釋也不遲。
范雙濤立刻否決了這個建議。他向那家企業負責人直言,作為新公司,實在是還沒有什么業績,但員工都擁有豐富實踐經驗,而正因為缺乏業績,華天會珍惜每一次難得的機會。他同時遞上了一套確保工程質量施工措施的方案。面對這些,對方還能說什么呢?
這來之不易的第一筆業務雖然只有二十多萬元,但范雙濤認為它的價值遠不止此,“這是誠信理念的勝利”。
創新不輟屢屢以弱勝強
除了“誠信”,華天園林還流行一個詞―“創新”。范雙濤說:什么事情都不能墨守成規,要用新的知識和理念來更新自己的思想,以期不斷突破。在這方面,有兩件事讓他記憶猶新。
2003年,在參與湘南學院景觀設計競標時,剛出道的華天園林遇上了強勁對手―深圳一知名大型園林公司,不論是資質、規模還是經濟實力,雙方都不是同一重量級。可是,當投標文件展示在招標人面前時,華天園林的設計方案令大家眼睛一亮,僅一個回合,華天園林便完勝對手。一個三級資質的園林企業,居然能將一級資質的園林企業“斬”于馬下!

原來,華天園林摸準了對方可能會輕敵的思想,力求在細節上取勝。設計前和校方進行了多方位的溝通,充分領會其意圖,同時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層次的發掘和研究。通過討論和研究,發現很多成熟的設計公司在做方案時都有相對成型的思維模式,這些模式很通用,但是缺乏創意。
范雙濤抓住這一點,在創新上狠下功夫。為了提升本次設計的競爭力,除了請從事了幾十年園林設計的老專家給予指導外,還組織了一支專業的設計隊伍。就這樣,實力相對弱小的華天園林,一舉擊敗似乎不可戰勝的強大對手。這次成功不僅為華天園林在設計上打開了思路、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贏得了極高的業內知名度。
2004年,湖北省博物館園林項目招標,競爭者超過30家,最終花落華天園林。談起這件事,范雙濤激情滿懷。雖說當時的華天園林已日漸成熟,駛入正軌,但同30多個專業對手過招,的確勝之不易!其勝出的秘訣同樣是兩個字―“創新”。
范雙濤回憶說,省博物館的設計方案與其說是一幅設計圖,還不如說是一件藝術品。由于博物館是公益場所,同時有很深的地方文化內涵,因此在設計時既要考慮“大眾休閑功能”,又要體現“楚文化”的構圖特點。范雙濤在方案中大量加入“文化”作料,編鐘、鳳凰這些獨一無二的楚文化標志物被應用得恰到好處。而且在設計中很少用外來稀有樹種,卻大量使用本土植物,這樣既經濟自然又適合公眾場合的特點,本地植物還有適應本地氣候,利于維護等優點。設計思想理清后,又先后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5位專家的支招,結合博物館的功能特點與湖北省的地域特色,將楚文化的深刻內涵融入湖北省博物館的室外環境景觀藝術之中,再通過精雕細琢、至善至美的表現手法,終于謀得競爭的勝果。
“是我的錯”成口頭禪
范雙濤的助手胡穎說:“范總很喜歡檢討自己,他最常說的口頭禪是‘是我的錯’。”范雙濤真的是個那么容易犯錯的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記者隨意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員工犯了經濟錯誤,該怎樣處理?范雙濤說,我首先要問自己四個問題,一問自己公司的分配制度是否公平;二問自己是否對員工關心不夠;三問自己公司的監管制度是不是完備;四問是否洞察到員工試用期內的要害所在。若員工犯錯的原因屬于上述四種情況之一,則管理者當承擔主要責任。范雙濤處理這些情況時都要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個人感受和發展前途。
胡穎說,能成為華天的員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這里處處體現著人性的關懷。記者也發現,這里的員工,不論是60多歲的總工程師,還是20多歲的司機、文員,都把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一樣,談話也像家人一樣親切。總工程師吳桂芳深情地說:“公司就像一個家,我們每個人到公司就像回了家。大家在一起享受工作的同時也享受著生活。所以我們公司加班,大家都爭著搶著,加班的時候大家心情很緊張也很舒暢。”
這幾年,生產規模從十萬到百萬再到千萬,華天園林一路茁壯成長。
范雙濤觀點
付出與回報
做生意的過程既是證明自己的過程,也是一個回報的過程。付出和回報是公平的,你對社會付出了多少,你才可能得到多少回報,同時你從社會得到了多少,也應該回報社會多少。
以誠信的態度對待生意伙伴,贏得伙伴的支持;用完美的作品打動客戶,贏得客戶的信任;用優良的質量回報社會,贏得最好的信譽――這就是付出與回報的關系。
感恩的心
我對客戶、對生意伙伴、對員工,都以一種感恩的心對待他們,沒有客戶,公司不可能生存,沒有合作伙伴,實力難以壯大,沒有員工,個人再有才華也無法發揮。 初見范雙濤,很自然將他和他的行業――園林景觀藝術聯系起來,衣著搭配協調但不拘謹,思維嚴謹態度隨和。
39歲的范雙濤給公司取名“華天”,他說他希望看到中華民族的強盛,看到民族工業的強大。作為表象之一,在他的辦公室里,看不到一件進口產品。
“尋夢”放棄10萬年薪
范雙濤出生于四川普通農家,幼年生活貧困。十余年寒窗苦讀之后,他在武漢工業大學拿到碩士學位。
踏入社會,他先后從事技術、生產和營銷工作,歷經坎坷和磨難。29歲那年,他開始主持一家國企的全面工作。但為了更好地發揮潛能,他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辭去公職,應聘成為北京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的高管,年薪10萬元以上,各種費用公司全額承擔。
應該說他是不缺錢了,那他放棄高薪職業選擇從零開始創業,又是為什么呢?
范雙濤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過一些研究。他說,古語云“人心惟危”,很多優秀人才因此選擇獨善其身,即使共事也難免內耗。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聚合一批優秀人才,創出一番事業。
一次很平常的聚會中,幾個要好朋友談起自己的苦惱:他們在外闖蕩多年,但始終無法找到自己滿意的職業。范雙濤感到很驚訝,在他眼中,這些朋友都是極有能力的人。
范雙濤當場作出驚人決定。他激動地對朋友說:“我要自己開一家公司,請你們來經營,你們在我眼中都是最棒的人才!”
2002年,范雙濤辭職回漢,在光谷創業街干起他熟悉的園林行業,那些朋友都成為公司的骨干。他認為園林行業在武漢是新興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他給公司命名“華天”,他說他要通過努力,和眾多企業家一起為華人撐起一片天空。
“老實說,我們還沒有資質”
萬事開頭難,華天園林也不例外。公司初創時期,僅有三四個人在幾間民房中折騰,處于缺資金、缺人才、缺資質、缺業績的“四缺”境地,但堅定的使命感和強烈的成功欲讓范雙濤矢志不渝,終得柳暗花明。
范雙濤形容,最初他們公司簡直就是“新房預報公司”,只要發現武漢哪里有新建筑冒出來,他們馬上聞風而動,一次次上門宣傳,以求抓住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商機。
終于,一家小規模的企業為他們的執著感動,表示愿意讓他們來進行綠化布局,但是要檢查他們的資質證書。
剛剛成立的公司,很多制度都還沒有完善,又一直在奔波著發展業務,哪里來得及申請資質?行內朋友好心地建議,先“搞”個資質證明,對付一下難關,施工還是按質量完成,等收了錢,以后再跟人解釋也不遲。
范雙濤立刻否決了這個建議。他向那家企業負責人直言,作為新公司,實在是還沒有什么業績,但員工都擁有豐富實踐經驗,而正因為缺乏業績,華天會珍惜每一次難得的機會。他同時遞上了一套確保工程質量施工措施的方案。面對這些,對方還能說什么呢?
這來之不易的第一筆業務雖然只有二十多萬元,但范雙濤認為它的價值遠不止此,“這是誠信理念的勝利”。
創新不輟屢屢以弱勝強
除了“誠信”,華天園林還流行一個詞―“創新”。范雙濤說:什么事情都不能墨守成規,要用新的知識和理念來更新自己的思想,以期不斷突破。在這方面,有兩件事讓他記憶猶新。
2003年,在參與湘南學院景觀設計競標時,剛出道的華天園林遇上了強勁對手―深圳一知名大型園林公司,不論是資質、規模還是經濟實力,雙方都不是同一重量級。可是,當投標文件展示在招標人面前時,華天園林的設計方案令大家眼睛一亮,僅一個回合,華天園林便完勝對手。一個三級資質的園林企業,居然能將一級資質的園林企業“斬”于馬下!

原來,華天園林摸準了對方可能會輕敵的思想,力求在細節上取勝。設計前和校方進行了多方位的溝通,充分領會其意圖,同時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層次的發掘和研究。通過討論和研究,發現很多成熟的設計公司在做方案時都有相對成型的思維模式,這些模式很通用,但是缺乏創意。
范雙濤抓住這一點,在創新上狠下功夫。為了提升本次設計的競爭力,除了請從事了幾十年園林設計的老專家給予指導外,還組織了一支專業的設計隊伍。就這樣,實力相對弱小的華天園林,一舉擊敗似乎不可戰勝的強大對手。這次成功不僅為華天園林在設計上打開了思路、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贏得了極高的業內知名度。
2004年,湖北省博物館園林項目招標,競爭者超過30家,最終花落華天園林。談起這件事,范雙濤激情滿懷。雖說當時的華天園林已日漸成熟,駛入正軌,但同30多個專業對手過招,的確勝之不易!其勝出的秘訣同樣是兩個字―“創新”。
范雙濤回憶說,省博物館的設計方案與其說是一幅設計圖,還不如說是一件藝術品。由于博物館是公益場所,同時有很深的地方文化內涵,因此在設計時既要考慮“大眾休閑功能”,又要體現“楚文化”的構圖特點。范雙濤在方案中大量加入“文化”作料,編鐘、鳳凰這些獨一無二的楚文化標志物被應用得恰到好處。而且在設計中很少用外來稀有樹種,卻大量使用本土植物,這樣既經濟自然又適合公眾場合的特點,本地植物還有適應本地氣候,利于維護等優點。設計思想理清后,又先后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5位專家的支招,結合博物館的功能特點與湖北省的地域特色,將楚文化的深刻內涵融入湖北省博物館的室外環境景觀藝術之中,再通過精雕細琢、至善至美的表現手法,終于謀得競爭的勝果。
“是我的錯”成口頭禪
范雙濤的助手胡穎說:“范總很喜歡檢討自己,他最常說的口頭禪是‘是我的錯’。”范雙濤真的是個那么容易犯錯的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記者隨意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員工犯了經濟錯誤,該怎樣處理?范雙濤說,我首先要問自己四個問題,一問自己公司的分配制度是否公平;二問自己是否對員工關心不夠;三問自己公司的監管制度是不是完備;四問是否洞察到員工試用期內的要害所在。若員工犯錯的原因屬于上述四種情況之一,則管理者當承擔主要責任。范雙濤處理這些情況時都要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個人感受和發展前途。
胡穎說,能成為華天的員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這里處處體現著人性的關懷。記者也發現,這里的員工,不論是60多歲的總工程師,還是20多歲的司機、文員,都把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一樣,談話也像家人一樣親切。總工程師吳桂芳深情地說:“公司就像一個家,我們每個人到公司就像回了家。大家在一起享受工作的同時也享受著生活。所以我們公司加班,大家都爭著搶著,加班的時候大家心情很緊張也很舒暢。”
這幾年,生產規模從十萬到百萬再到千萬,華天園林一路茁壯成長。
范雙濤觀點
付出與回報
做生意的過程既是證明自己的過程,也是一個回報的過程。付出和回報是公平的,你對社會付出了多少,你才可能得到多少回報,同時你從社會得到了多少,也應該回報社會多少。
以誠信的態度對待生意伙伴,贏得伙伴的支持;用完美的作品打動客戶,贏得客戶的信任;用優良的質量回報社會,贏得最好的信譽――這就是付出與回報的關系。
感恩的心
我對客戶、對生意伙伴、對員工,都以一種感恩的心對待他們,沒有客戶,公司不可能生存,沒有合作伙伴,實力難以壯大,沒有員工,個人再有才華也無法發揮。

【范雙濤:劍招出新以弱勝強】相關文章:

五招走出新入職的“職業孤獨期”11-12

小拖鞋創業“走”出新天地11-13

美國公司員工培訓出新招11-11

騙職介費又出新招 小心陷阱!02-20

美國小伙中文吆喝創出新事業02-18

香港創業敢死隊 闖出新天地11-11

招警試題面試:某省招警面試題02-18

大學生求職出新招 “姜太公”求“被釣”11-21

如何用好職場三把雙刃劍11-12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不卡 | 亚洲2020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麻豆亚洲福利电影 | 亚洲伦中文字幕另类不卡 | 亚卅日韩久久影视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AV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