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職充電 找準途徑
無論是剛步入職場的大學生,還是職場打拼的白領,或是謀求更大發展的職場精英,為了成為游刃有余的職場高手,均希望通過深造增加競爭砝碼。那么,目前職場深造途徑有哪些,又各有哪些優勢與不足,分別適合什么樣的職場人士?為此,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對目前在職深造幾大途徑進行了詳細分析。
人才記者 閆芳芳/文
深造途徑之1
免單培訓
免單培訓有兩種,企業內訓和政府補貼培訓。企業內訓是指企業為提升員工崗位勝任能力而出資的一種培訓,在外資企業中較為普遍。企業內訓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企業提供員工培訓津貼,有的企業把培訓項目引入內部等。政府補貼培訓是指國家或地方政府為提高就業者的專業技能而提供的補貼培訓項目,目前以灰領培訓為主。符合一定條件者參加培訓,可享受培訓費用全免或部分減免的優惠政策。
收益分析:對在職人員來說,這兩種培訓都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因為個人幾乎不用投入資金。
學習難度:這類培訓大多是職業技能培訓,在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強化并掌握專業技能。由于在職人士一般都已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因此學習難度相對較小,關鍵是勤學苦練。
適合對象:企業內訓適合企業在職人員;政府補貼培訓適合企業技術崗位的一線操作人員,以及初涉職場的大學畢業生。
深造途徑之2
短期培訓
短期培訓以外語能力培訓、IT培訓、管理能力培訓為主。近年來,隨著外企的大量涌入,以及電腦的普遍應用,外語能力與IT能力已成為職場人士必須掌握的技能,于是各類培訓項目層出不窮。此外,最近幾年,隨著用人企業日益關注求職者的社交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軟件”,相關的短期培訓行情也逐年看漲。
收益分析:短期培訓課程根據培訓時間、級別的不同,學習費用差別懸殊。高端外語培訓課程,特別是小班制外教口語班的收費一般都在萬元以上,而新概念英語等傳統課程的費用則在千元以下。IT類培訓也是如此,學費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相比之下,管理類課程的收費普遍較高,MBA精華班的學費都超過萬元,短期培訓也要幾千元。從回報率上看,短期培訓最難估算。如果通過培訓強化了能力,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歷,那么,這些都將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將在職業發展中受益匪淺;反之,數千元甚至幾萬元換來的只是一紙證書而已。
學習難度:相比之下,短期培訓的學習難度不大,只要求學目的明確,學習態度認真,并有一定的相關知識基礎,一般都能學有所獲。但高層次能力培訓課程的含金量高,學習要求也相對較高,有一定難度。
適合對象:適合所有的職場人士。一般來說,外語、IT類短期能力培訓適合白領人士;管理能力培訓則適合中高層管理人員。
深造途徑之3
參加考證
“考證”是當今職場的熱詞之一。證書是職場新人求職的專業“身份證”,更是眾多職場人士提高身價的捷徑。用權威、名牌的證書為自己“鍍金”,是時下年輕求職者偏愛的方式。企業對求職者能力的判斷,很大一部分也以證書為依據,不同級別的資格證書代表著所屬領域的專業知識水平。
收益分析:不同級別、不同性質的證書,其資金投入也不同。一般國際類資格證書,如ACCA、CFA、CIA等,起碼要萬元以上,而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導游證書等本土證書最多不過千余元。當然,投入大,回報也相當可觀。
學習難度:不同的證書,學習難度各不相同。ACCA、CFA、北美精算師等權威性國際資格證書,含金量高,但對考生的要求嚴格,考試內容范圍廣,難度大,通過率很低。而英語四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這類“入門級”證書,通過率相對較高。
適合對象:吃技術飯的職場人士,以及崗位專業性較強的職場人士,如IT技術人員、會計、審計、律師等,可通過考證掌握一技之長,為職位晉升或跳槽增加籌碼。初涉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可選擇一些培養專業技能的初、中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書,彌補知識、能力結構單一的不足。
【在職充電 找準途徑】相關文章:
在職場要隨時充電哦11-14
身在職場,如何高效職場充電?11-22
人在職場什幺情況下該充電11-10
在職深造五大途徑及其對比分析11-27
人力資源管理師知識:人在職場常"充電"11-25
會計人才如何在職業道路找準職業錨11-11
職場充電: 職場充電到底應該學什么12-01
“職場充電”之我見11-30
職場需要充電了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