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國留學生招生策略及入學考試分析和啟示

時間:2020-10-14 10:25:44 留學國家 我要投稿

德國外國留學生招生策略及入學考試分析和啟示

  各個國家的招生策略各不相同,下面yjbys小編為您帶來德國外國留學生招生策略及入學考試分析和啟示,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德國外國留學生招生策略及入學考試分析和啟示

  一、德國高等教育體制發展概述

  德國是公認的發達國家之一,不僅經濟發展居世界前列,高等教育也是發展強國,具有良好的教育傳統和完善的現代教育制度。

  德國教育從中古世紀以后開始發展,起初受教權只屬于貴族以及神職人員。在馬丁• 路德思想的影響下,建構了傳統的義務教育。普魯士王國時期,設立了國民教育系統。1871 年,整個德意志帝國接受了中等學校的升學考試制度,學校教育開始變得較系統化和國家化。19 世紀初,洪堡改革高等教育,德國大學一躍成為世界現代大學的楷模。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州的教育結構各成體系, 但這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復雜和多樣的學校系統。

  20 世紀90 年代,德國高等教育的地位受到英美等國的巨大挑戰。為了加強歐洲高等院校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博洛尼亞進程(Bologna Process)簽署, 目標是整合歐盟的高校教育資源,完善教育體制。任何一個屬于簽約國國家的大學畢業生的畢業證書和成績,在其他簽約國家都有效,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生可以暢通無阻地向其他簽約國家申請學習碩士階段的課程或者去找尋就業機會,以此實現歐洲高教與科技一體化以及歐洲高等教育區的建成,促進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博洛尼亞進程的核心內容是:在歐洲范圍內根據同一標準實行二級學位體制:學士學位課程傳授一門專業的基礎知識,碩士學位課程深化知識,或者跨學科地對知識進行拓展。截止到目前,絕大多數德國高校已經用學士(Bachelor)和碩士(Master)這一全新的二級學位體系取代了傳統的學位體系。新的體制促使德國大學教育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

  為了促進高等教育更好的發展, 2005 年起,德國預計花380 億啟動“為德國打造一流大學”評選活動——卓越大學計劃。2017 年,45 個研究生院,43 個精英集群和11 個精英大學將被建成。研究生院主要針對學術后備人才,例如讓博士生獲得最佳科研條件;精英集群是為了讓德國大學與大學外的研究所、應用科學大學以及經濟界合作,建立起國際性的研究與培訓機構。精英大學旨在擴大大學頂尖科研的未來構想,進一步增強科研特色。

  二、德國高等院校基本概況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類高等院校共有401 所,分布在16 個聯邦州,其中綜合大學(Universität, 包括理工大學、師范大學等)110 所; 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233 所;藝術、音樂院校58 所,各類大學共設專業近16000 多個。

  綜合大學主要是培養科學后備力量,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化,其畢業生通常都有較強的獨立工作和科學研究能力。

  應用科學大學教學密切聯系實際,畢業生除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非常受企業界的歡迎。

  藝術院校提倡發展個性和創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養和發揮個人的創造性。

  在體制上,德國大學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的區別在于私立學校收取較高的學費。

  德國大學沒有官方排名,也沒有重點大學與普通大學之分,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專業設置上都有自己的強項。

  三、德國外國留學生教育發展

  19 世紀,隨著洪堡大學的建立,德國一度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留學生目的國。20 世紀90 年代,作為非英語國家,德國高等教育的地位在受到英、美等國強有力地挑戰,赴德留學人數急劇下降,但是德國適應時代發展,加速國際化改革進程。

  (一)制約德國外國留學生教育發展因素

  1. 兼容性的`學位體制缺乏

  德國傳統的二級學位體系與國際上的學士- 碩士- 博士三級學位體系相比兼容性差,同時,學習年限過長,一般需6 年左右。

  2. 語言障礙

  德國高校絕大多數課程只提供德語教學。根據德國高校入學規定,申請到德國留學的外國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德語水平,且測試水平考試門類多,缺乏統一性。

  3. 錄取手續和留學政策僵化保守

  申請赴德留學手續復雜且門檻較高,簽證手續保守且苛刻等。

  4. 服務政策落后

  德國高校對留學生的學習指導、生活照顧得太少,在硬件上,提供的住宿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二)德國外國留學生教育發展改進的目的

  留學生的培養能促進學術和文化上的交流;培養專業人員,將保持國家的創新能力。

  (三)德國外國留學生教育發展優勢

  德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較高,絕大部分是由國家撥款資助的公立學校,一般不收或只收取很低的學費。高等院校地理位置優越,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便利,為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提供了客觀和物質上的保證。

  (四)德國外國留學生教育發展改進措施

  1. 改革學位體制,加入博洛尼亞進程,推動留學生教育發展

  縮短學制,促使大學教育盡量去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采納歐洲學分互認體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

  2. 統一入學德語水平的標準考試,設立學分互認課程和聯合學位課程項目,開設英文授課國際化課程和專業,提高吸引力

  通過大學入學德語語言考試(DSH) 或德福(TestDaf)作為留學生本科入學的必備條件。研究生階段,如果學校開設全英文課程,留學生可以選擇英語完成學位課程。目前,德國高校總共開設英文課程數約為1600 門。以慕尼黑工業大學為例,為了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共開設了70 個本科生英文授課項目和25 個研究生英文授課項目。學校規定至2020 年, 所有研究生課程均能英文授課。德國高校還廣泛與國外的院校合作,設置學分互認和聯合學位培養的課程項目,爭取更多的留學生生源。如洪堡大學與中國8 所大學簽訂校際合作關系,招收交流生。

  3. 重視留學生的錄取工作, 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招生

  成立德國國際學生申請服務協會(UNI-ASSIST),對所有外國學生的申請材料進行核實、對入學資格進行認證,減輕各大學面對日益增長的外國學生的申請壓力,規范外國學生申請大學程序。目前 UNI-ASSIST 的成員院校達174 所,大部分為公立學校。2015 年,通過UNI-ASSIST 申請的人數達到5.6 萬人。UNI-ASSIST 為高校減輕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挑選合格的國際留學生并盡可能多的為他們在校期間提供幫助。德國大學只負責招生、教學、學籍管理,其余都由社會協同完成。這樣,大學能有精力集中搞好教學。對于留學申請者,寄一份材料可以同時申請多所uni-assist 高校,錄取程序透明簡單。

  成立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設立多種獎學金資助和吸引留學生。DAAD 是德國對外文化政策、高等教育和科技政策以及高等教育領域合作發展的推行媒介組織。代表德國高校聯盟(239)以及大學生團體(131)的一個獨立協會, 德國聯邦外交部、聯邦教育和研究部,以及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提供經費預算。DAAD 不單是向留學生提供獎學金資助,支持德國高等院校的國際化進程,促進日耳曼語言文學和德語語言學在國外的發展,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高水平高校,并為教育、對外科研以及發展援助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建議。作為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資助學生、學者國際間學術交流的學術機構,自1925 年成立以來共資助了150 多名國內外學者。自2005 年來,政府將對大學的投入提高了近三倍。同時,推出一系列促進學生國際交流的自助項目,如伊拉斯謨計劃等。德國的洪堡基金會等也設置了大量的獎學金,吸引留學生。德國外交部實施了留學生獎學金與輔導激勵計劃(STIBET),每年投入750 萬歐元。

  4. 成立德國大學生服務中心

  大學生服務中心是德國專門負責大學生社會、經濟和文化利益需求的機構。其創立早期只是學生性質的自助服務組織,如今已由聯邦州正式依法設立,并且大多屬于公法機構。目前,德國共有58 家大學生服務中心,由各聯邦州劃定它們應負責的高校及城市范圍。各服務中心的規模相差懸殊,雇員人數從11 人到790 人不等,服務覆蓋的學生數也由1,300 到125,000 人不等。各地的大學生服務中心由德國大學生服務中心統一管轄。

  四、德國外國留學生招生策略及入學考試對我國的啟示

  德國聯邦教研部(BMBF)-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和德國高校與科學研究中心(DZHW) 的聯合調查表明,德國高校留學生注冊數2014 年度為301350 人,2015 年達到320000人,增幅近6.2%。目前,德國九分之一的大學生來自國外,而且數字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其中,碩士生增長最快,工程類學科為最受歡迎的專業。在國際學生流動方面,聯邦政府要求本國學生大學期間至少有一半人到國外交換1 個學期,2014 年,37% 的德國大學生到國外攻讀專業課程或學習外語。按照其目標,德國聯邦政府將繼續加大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投入,2020 年,在德國際學生數量將增加到35 萬人, 同時,50% 的德國大學畢業生都將具有在國外學習的經歷。

  近幾年,我國的來華留學工作取得長足進展,但數量和質量存在一定差距。學習、借鑒德國先進經驗,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國家和政府層面

  為完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提高來華留學生的規模, 爭取到2020 年全中國本年外國留學生數達到50 萬, 使中國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留學生目的地國家”的目標, 各高校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 更新觀念。中國應整合全國之力量,各高校之優勢,建立如DAAD 的機構,提升內涵, 加強影響力。同時,不斷改革碩士研究生的學制,與國際接軌。

  (二)提升教育質量, 走品牌戰略

  大力開設英文課程,提高專業吸引力。實踐證明, 開設全英文課程,是迅速發展外國留學生學歷教育的有力保證。對于暫時不能開設全英文課程的專業,可以組織一年的預科教育。開發一套規范化的測試工具或普及現有的標準化學習能力測試,牢牢把控生源質量。

  (三)進一步優化來華留學支持系統

  依托學校、學科和專業建立友好學校,設置學分互換體系,擴大交流項目。完善獎學金體系,吸引企業和個人的獎學金設立。完善校友體系,利用校友的名片效益,擴大招生規模。

  (四)加大國內外宣傳力度

  參加各類教育展,并打好組合拳。建立全英文網站,及時更新、發布各類信息。利用FACEBOOK 等社交媒體,進行廣泛宣介。

  (五)完善服務體系和軟硬件設施,優化留學環境

  把生活適應與職業規劃融入留學生教育,與企業建立聯系為留學生打通實習及就業信息渠道。全社會的各個部門都要聯動,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留學生達到一定規模的城市,建立留學生生活服務中心,提供一條龍服務。

【德國外國留學生招生策略及入學考試分析和啟示】相關文章:

德國留學生的打工情況分析08-23

德國對外國留學生的語言要求是什么07-12

德國留學生好就業嗎 留學德國就業前景和途徑11-29

高中畢業的留學德國策略分析08-23

德國留學生須知08-24

市場營銷策略和品牌包裝策略分析論文08-09

關于德國的留學生的問題及現狀08-18

關于德國留學生活住宿情況分析的簡要介紹01-28

德國留學生活小貼士10-07

Ately德國留學生涯08-2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 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 | 中文乱码经典亚洲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