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由來

時間:2022-10-20 11:20:32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漢族的由來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漢族的由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漢族的由來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于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于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而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戰亂等因素,漢族也發生了大規模遷移,一直在從中原地區向南遷移。客家人繼承了當時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比如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

  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布。

  漢族的由來

  說法一:

  “漢人”的'稱呼起源于漢朝,意為漢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變為中國人的代稱。后來,“漢人”所包含的范圍越來越大。經過歷代各族之間的雜居、融合,許多民族加入漢人的行列。到中華民國時期,“漢人”才正式改稱“漢族”。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現在占全國總人口的93.3%。

  說法二:

  漢族以前被稱為“華夏”族,戰國時代秦國設漢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漢中由此而得名,為后來秦統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楚漢戰爭時劉邦被封為漢中王,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漢軍”,駐扎在漢中.后劉邦率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首先占據關中,進而統一天下,定國號為“漢”。

  強盛的漢帝國為反擊匈奴入侵,與匈奴進行了長期的,大規模的,慘烈的戰爭,強悍的漢軍鐵騎大規模追擊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數千里,甚至翻越了蔥嶺,使當時非常強大的匈奴屢次遭受重大打擊,最后灰飛煙滅,極少數殘余遠遁歐洲,致使“漠南無王廷”當時各國震動,談漢色變。

  由于空前強大的漢軍在西域,中亞各地演繹了一百多年不敗的神話,使漢軍,漢人威名遠播域外,"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強大的漢帝國用鐵和血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使其子民在異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聲說“我是漢人!!!”。

  從此以后,無論中原華夏后裔怎么改朝換代,人們都稱其子民為漢人,這就是漢民族的來歷。

  拓展:漢族過年習俗

  祭灶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這一天,老人們會 “請”(其實是買)一幅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恭恭敬敬掛在廚房,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奏事的日子。廚房內方桌上,擺上紅棗、核桃、柿餅、灶糖等四盤“干果”,前三樣可隨機變化,但灶糖(芝麻糖)必須有,這是因為芝麻糖又黏又甜,可以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供桌正中,除了自家做的甜、咸兩種祭灶餅外,必須有一只殺過的公雞。因為傳說中,灶王爺是騎公雞上天的。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備年貨

  過年前,家里大人會去大采購,置辦的年貨中包括:生活必需品米、面、糧、油,肉類、蔬菜等;新衣服,家里大小都要買一套新衣服過年,有的地方講究,內衣必須全新,還要紅色的,寓意來年紅紅火火;過年零食、飲料、水果也在年貨清單中。

  貼春聯

  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春節的壓軸大戲。走得再遠,千金難換家鄉味道,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吃出家的味道,吃出幸福的味道。年夜飯的菜色要有好意頭,比如魚,寓意年年有余;蒸菜,寓意蒸蒸日上,如粉蒸肉;吉祥如意的代表是各種做法的雞;甜甜蜜蜜的生活有代表菜色甜湯;年糕有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團團圓圓是各種丸子、圓子;還有地方特色過年習俗的典型代表餃子和湯圓。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餐,全家團聚在一起,感受家庭的和諧溫暖。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回門

  大年初二,按照傳統習俗,出嫁女兒帶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稱為“回門”。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回門禁忌也多是關于新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各地的回門禁忌不一樣。

  元宵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

【漢族的由來】相關文章:

漢族端午節的由來12-18

漢族的六月六由來習俗11-08

漢族神話10-09

漢族的起源01-16

漢族的生育習俗08-17

漢族樂器介紹10-12

漢族過年習俗12-16

漢族春節習俗介紹05-04

漢族春節的習俗介紹11-08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 | 现在在线免费观看AV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久久 |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最新a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