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幾月幾日2023年

時間:2023-03-31 08:59:47 少爍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2023年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是幾月幾日2023年,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2023年

  2023年清明節是4月5日 農歷 閏二月初十五 星期三

  沈陽清明節旅游好去處(推薦踏青+賞花)

  一、踏青

  1、臥龍湖:

  臥龍湖碧水滄天,清風撲面;春秋兩季,大雁野鴨云集,起落不一,景觀動人。湖東岸珍珠山、天龍山臨湖屹立。

  地址:沈陽市康平縣北山路東頭

  2、獾子洞水庫:

  獾子洞水庫是遼寧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于近兩年來新發現的重要候鳥“客棧”。據專家觀測,由于這里生態系統未受破壞,來此候鳥已達200多種,數量已達到數十萬只。

  地址:沈陽市法庫縣獾子洞水庫

  3、石人山

  石人山系長白山哈達嶺山脈南延部分,坐落于遼寧沈陽國家森林公園,石人山最高峰海拔441.3米,為沈陽行政區域內第一峰。

  地址:沈北新區近郊馬剛鄉老寺溝沈陽國家森林公園內

  4、羅士圈生態公園

  羅士圈生態公園景致優美,古典的亭子也很多,”渾河晚渡“適合拍照!

  地址:和平區工農橋至勝利橋之間的渾河北岸

  5、五龍山

  沈陽五龍山由五條山脈組成,南距沈陽70公里。是集觀光朝圣、鄉村度假為一體的遼寧風景名勝和沈陽世外桃源。五龍山山巔有遼代倒坐觀音廟、山下有明末名寺廣慧寺。此外,五龍山的葡萄也特別好吃!附近有采摘園,在這兒可以逛一天!

  地址:地處沈陽北郊,位于法庫縣丁家房鄉,沈環公路東側。

  二、賞花

  1、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桃花美麗,粉嫩的顏色簡直讓人少女心爆棚,時值春季,桃花即將盛開,到那時,必是一派絢麗景象!

  最佳花期:3月下旬

  推薦賞花地:南湖公園、北陵公園、中山廣場附近、五里河公園、文化路、和平大街、黃河大街、北陵大街

  2、櫻花

  櫻花花色幽香艷麗,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都知道日本櫻花享有盛名,其實咱沈陽也有櫻花,開的也不比日本差!

  最佳花期:4月

  推薦賞花地:長白島森林公園、鐵西森林公園

  3、玉蘭花

  玉蘭花就像一個淡雅的女子,寧靜、安詳!雖然在沈陽數量不多,但大朵大朵吐露芬芳,絕對吸引眼球。

  最佳花期:3月下旬

  推薦賞花地:青年公園、科普公園、園林科技研究院、沈陽迎賓館等處

  4、丁香

  戴望舒在《雨巷》中寫到“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小編覺得是紫色的丁香花充滿了夢幻,尤其它散發的花香,讓人聞之欲醉~

  最佳花期:4月

  推薦賞花地:丁香湖、青年公園

  沈陽清明節周邊6大好去處推薦

  1、故宮賞藝術

  沈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后稱奉天行宮。位于沈陽市沈河區明清舊城中心。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間。是中國現存僅次于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筑,在建筑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集漢、滿、蒙族建筑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2、去鴨綠江散步

  鴨綠江為中朝界河,發源于長白山南麓。流經吉林省的長白縣、白山和集安市,遼寧省的寬甸縣、丹東市、東港市,最后注入黃海。鴨綠江全長795公里,流經集安境內162.5公里,總流域面積32466平方公里。

  3、去風凰山登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凰山是遼寧四大名山之一,位于丹東市西北57公里處,北距沈陽市213公里,西南距大連市300公里,占地24平方公里。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氣勢雄偉壯麗,四季景色各異,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游勝地,以其“景、峰、險、石、洞、泉、物、廟、刻、跡”等十大景觀為主線、重點景觀100多處,集“雄、險、幽、奇、秀”于一身,其景色集中、險夷莫測。環山的廟宇、石刻和其它人文景觀,構成了一幅美麗的中國山水畫卷。

  4、去紅海灘踏“紅”

  紅海灘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觀。坐落于遼寧盤錦市大洼縣王家鎮和趙圈河鄉境內,總面積20余萬畝。以世界最大的蘆葦蕩為背景,再加上碧波浩渺的葦海,數以萬計的水鳥和一望無際的淺海灘涂,成為一處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純綠色生態旅游系統。

  5、去玉佛苑祈福

  玉佛苑是鞍山著名的旅游景區,坐落于玉佛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內,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因供奉世界最大玉佛而享譽海內外。玉佛苑以玉佛閣為主體,由天王殿、舍利堂、藥師殿、地藏殿、羅漢圣地等組成,融玉文化、佛文化和山水園林文化為一體。主體玉佛閣氣勢恢宏、金碧輝煌,殿內的"釋迦牟迡-渡海觀音"玉佛重260.76噸,七色一體、色彩斑斕、雕琢細膩、光澤瑰麗,1997年11月榮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6、去青山溝洗肺

  青山溝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寬甸的北部山區,由“青山湖”、“飛瀑澗”、“虎塘溝”三大景區組成。127平方公里的景區面積,散布著126個大小景點,光瀑布就有36條,在眾多的風景名勝區中也堪稱佼佼者。

  清明節習俗

  1、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春意已濃,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這時候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自古傳承、至今不輟的傳統習俗。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后世影響深遠。清明節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踏青習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

  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踏青習俗由來已久。清明期間正是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為風俗。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游春賞景。踏青風俗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歷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游的習俗早已流行。

  2、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第一種傳說,據說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后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第二種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第三種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3、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4、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習俗歷史久遠,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于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有些地方掃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唐代以前北方一些地區掃墓主要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到唐宋后清明掃墓才開始在全國范圍盛行,唐代是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沿襲清明墓祭風俗,并擴大到全國各地。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習俗的中心。有的地方將清明掃墓稱之為“掃山”、“拜清”或“拜山”等,出于對祖先的禮敬,又或“去惡字而呼為美”的修辭習慣。例如清明節掃墓,北方叫上墳,南方沿海一帶為了避開“墳”、“墓”二字,婉稱為“拜山”。“拜山”更古雅,“山”字的古義之一便作“墳塋”解,如今堪輿仍然稱墓地的坐向為“山向”。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 “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拜清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然后叩頭行禮祭拜。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后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時令的特色食品。

  5、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種說法是驅鬼辟邪。中國北方一些地方將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合稱為“三大鬼節”。因受佛教的影響,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6、拔河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據說它發明于春秋后期,開始盛行于軍中,后來流傳于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7、蕩秋千

  蕩秋千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之一。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蕩秋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8、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帝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最喜斗雞。

  9、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10、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北方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又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于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后,馬球才消失了。

  11、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于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2023年】相關文章: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放假幾日11-17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12-14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11-22

清明節在幾月幾日11-12

幾月幾日是清明節11-12

立秋是幾月幾日到幾月幾日09-14

清明節是每年的幾月幾日12-17

今年清明節是幾月幾日12-14

2021清明節是幾月幾日05-26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201612-12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人成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AV不卡一区二区 |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