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粽子的民間傳說

時間:2020-08-29 18:57:35 端午節 我要投稿

有關端午節粽子的民間傳說

  從南北朝以后,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話說當年屈原

有關端午節粽子的民間傳說

  投身汨羅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后,據古書記載,是屈原托夢百姓說,米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后來的粽子。

  另有民間傳說:包粽子其實是暗示屈原是被綁著扔到水里害死的,并不是自殺的。

  食品沿革

  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南北朝: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見蘇東坡“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名。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菰葉的季節局限。

  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眼下很多餐飲企業也會在端午節推出粽子產品,并且餐飲企業還會制作禮盒,方便大家品嘗。

【有關端午節粽子的民間傳說】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風俗粽子08-08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粽子08-12

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08-10

關于端午節粽子的故事08-08

端午節或粽子的故事08-08

有關重陽節的民間傳說介紹10-08

端午節作文吃粽子08-10

端午節吃粽子作文07-21

端午節包粽子的風俗作文08-11

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作文11-2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本中文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日本人妖一区视频 | 女同精品久久国产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首页 | 亚洲午夜福利院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