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疰夏的中醫辯證診治

時間:2024-06-11 02:33:50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疰夏的中醫辯證診治

  【概述】痙夏是春夏之間發生的一種季節性疾病。臨床以全身倦怠,飲食不振,大便不調,或有低熱為特征。

  多發生在江南氣候潮濕之地。本病為中醫特有的季節性病種,在西醫學中無相應的記載。

  【病因病理】本病發生的內因為小兒稟賦薄弱,脾胃本虛,中陽不振矽咽為感受時令之氣,暑濕困脾。人夏暑濕漸盛,氣候潮濕,小兒不能耐受暑氣熏蒸,暑濕內蘊,脾胃受困,運化失職,清濁升降失調。或小兒素體陽虛,脾胃素弱,感受暑濕之氣后,元氣更虧,中陽不振,出現運化失司之癥。入秋后燥氣行令,濕氣自化,本病即可逐漸痊愈。

  【診斷要點】

  1.多發生在春夏之間,尤以黃霉季節發病率最高。在江南一帶及南方地區較為多見。秋涼后即可自愈。

  2.無熱或有低熱,納呆食少,大便不調,面黃少華,倦怠嗜睡,舌膩不化。形體可逐漸消瘦。

  3.實驗室檢查血象和大小便常規等,均無異常。

  【辯證分型】

  l.濕困脾胃癥狀:飲食不振,精神倦怠,嗜臥懶言,四肢困重,時有泛惡,身熱不揚,大便不調,舌苔白膩或微黃,脈濡稍數。

  證候分析:脾受濕困,阻遏氣機,運化失健,故飲食不振,時有泛惡,大便不調。脾主四肢,脾被濕困,故四肢困重。濕蒙清陽,則嗜臥懶言,精神倦怠。暑濕內蘊,熱為濕遏,故身熱不揚。舌苔膩或微黃,脈濡稍數,均為濕熱內蘊之象。

  2.脾胃虛弱癥狀:精神萎靡,嗜臥倦怠,口中無味,飲食少思,肢軟乏力,大便稀薄,舌質偏淡,舌苔薄白,脈濡細。

  證候分析:暑濕熏蒸,元氣受損,脾胃健運失司,故口中無味,飲食少思,肢軟便稀。脾虛中陽不升,氣陽不運,故精神萎靡。脾主困,濕困脾胃,則嗜臥倦怠。舌淡苔白,脈儒細,均為脾虛氣弱之象。

  【分型治療】

  1.濕困脾胃治則:醒牌化濕。

  主方:藿樸夏苓湯加減。

  加減:小便短少,加木通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濕郁化熱,加青蒿10克、黃芩10克;脘腹脹滿,加枳殼6克、木香6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芳香化濁,理氣滲濕之要方。

  方中藿香、厚樸、半夏、蔻仁行氣化濕;茯苓、苡仁、豬苓、澤瀉利水滲濕;杏仁降泄肺氣,以通水道;豆豉疏散表邪。

  處方舉例:

  藿香10克 厚樸10克 半夏10克 陳皮6克 蔻仁6克(后下)苡仁10克 澤瀉10克 茯苓10克 枳殼6克 六一散10克(包煎)

  2.脾胃虛弱治則:健脾益氣。

  主方:理中九加減。

  加減:院腹脹痛,加厚樸10克、木香6克;嘔惡少食,加半夏10克、陳皮6克;舌膩口淡,加蒼術10克、蔻仁6克(后下)。

  主方分析:本方為健脾補氣溫中之要方。方中人參補益中氣,白術健脾化濕,干姜溫中祛寒,甘草和中益氣。

  處方舉例:

  黨參10克 焦白術10克 炮姜6克 蔻仁6克(后下)半夏10克 陳皮6克 厚樸10克 吳萸6克 扁豆衣6克 澤瀉10克 神曲10克 甘草6克

  【中成藥】

  1.藿香正氣片 每日3次,每次2~3片口服。

  適用于濕困脾胃。

  2.純陽正氣丸 每日2次,每次1克口服。適用于脾胃虛弱。

  【簡便方】1.冬瓜500克,苡仁50克,煎湯代茶。適用于濕困脾胃。

  2.藿香10克,佩蘭10克,青蒿10克,在初夏每日煎湯代茶,有預防疰夏的功效。

  【注意事項】

  1.居室要通風清涼,保持環境干燥。

  2.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怪物。保持大便暢通。

  3.注意治療脾胃病,增強小兒體質。入夏之際,飲用中藥清暑化濕的藥茶,防止本病發生。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疰夏的中醫辯證診治】相關文章: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雷頭風的中醫辯證診治03-22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中風的辯證施治03-25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感冒的辯證分型03-25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勞淋-淋證辯證03-21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妊娠惡阻的辯證03-22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先兆流產辯證03-22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點:中醫氣的分類總結03-22

中醫執業醫師考點:小兒汗證辯證分型03-21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考點:三焦辯證08-3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步兵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 最新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人成综合在线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