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朗讀者第5期主題第一次觀后感

時間:2024-11-02 13:49:04 中小學知識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CCTV朗讀者第5期主題第一次觀后感

  最近的閱讀研究證明,對任何性別、種族、國籍和社會背景的孩子來說,閱讀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在未來更成功以及生活得更幸福。下面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朗讀者第5期主題第一次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CCTV朗讀者第5期主題第一次觀后感

  【1】朗讀者第5期主題第一次觀后感

  最近,CCTV的《朗讀者》火了,很多教育工作者推薦孩子去收看這一檔節目。

  在《朗讀者》節目中,朗讀者通過聲音,進行二次創作,把文字變成一段段充滿情感的故事,傳遞著溫暖與向上的力量,張揚著新的生命力。

  沒錯,朗讀是一種學習方式,也一種傳遞精神、表達情感的手段。老師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大聲朗讀,家長也要鼓勵孩子放聲去朗讀。

  鼓勵孩子大聲朗讀的好處

  一、有利于開發右腦。

  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

  二、能改變孩子的性格,變得自信。

  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堅持大聲讀課文及其他文章、書籍,很容易使孩子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變得自信。

  三、有利于孩子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

  這是更好的、高質量地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素質。

  四、大聲讀,使腦神經處于極度興奮狀態,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朗讀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書籍。大聲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于“排空”狀態,有利于記憶材料,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葉圣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五、大聲讀文章有利于“詩性美”的再現,讓孩子愛上閱讀。

  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大聲朗讀,可以將這種美還原。通過對這種美的感受,孩子就會漸漸愛上朗讀的同時,也愛上閱讀。

  六、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

  誦讀的結果就會使同學們“出口成章”,它所積累的大量詞匯、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對于我們的寫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鑒作用。

  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朗讀

  一、先解讀,后朗讀,會幫助孩子有更深的理解

  正如《朗讀者》節目中的做法——先解讀,后朗讀。讓觀眾充分理解朗讀者的'內心世界,再體會朗讀者演繹所流露出的情感,這樣就讓整體“朗讀”更加觸動人心。

  用詩來舉例。單純的默背,容易將詩歌肢解!独首x者》中書信、詩詞為何讓人印象深刻?它們將文字產生的背景也生動地呈現出來,當然能夠讓人好理解接受了。

  二、從朗讀中培養孩子的語感,“讀”比“背”更高效

  無論是學習語文,還是英語,語言學科總是在強調著“語感”。哪怕是數學題,也需要孩子一遍又一遍讀題才能理解其中隱藏的線索與信息。

  而語感能力的提高,則意味著語言直覺思維能力的形成,它在判斷語言正誤、優劣上比理性思維來得更敏捷、自然。

  當我們一遍一遍地朗讀,文字中的詞、句、意境、韻律自然會加深,這便是有效輸入的過程。讀到最后,它們已經成了一個整體進入孩子們的腦海。

  家長們大可不必追求孩子一天背了多少首,背了幾個小時。不妨為孩子選擇一本適合的詩詞,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時間長了你便會發現,他們已經懂得了很多,也記住了很多。

  單純的背誦永遠是枯燥的,但是對朗讀內容的解讀卻生動有趣。即便是多花一些時間,讀上為數不多的詩歌,在這樣的完全解讀下,孩子讀詩的興趣也將大增。

  三、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如果孩子朗讀不夠專心,你不妨試試和他們一起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朗讀者》節目中,朗讀者的故事與被朗誦的文字所透露的,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帶著角色的朗讀,才能將文字演繹得更具感染力。

  在帶領孩子朗讀之前,我們不妨和孩子做一些必要的準備。

  第一步——認字、正音。生字,找到讀音、意思;多音的字,確認在這里讀什么;多義的字,明白在這里用的是哪個含義。這樣就能流暢地讀出所要朗讀的內容。

  第二步——解題、辨體。大致分析詩歌的內容、體裁與題材,以及詩人的大致風格。這樣有利于在朗讀過程中,把握情感的表達。

  第三步——辨義。理解詩中每個詞的意思,每個典故的出處,每個句子的意思。這樣有利于朗讀過程中準確斷句。

  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成為一名朗讀者吧!讓讀書聲成為生活中充滿詩意的歌聲。

  【2】朗讀者第5期主題第一次觀后感

  《朗讀者》采用“明星結合素人”的嘉賓陣容,既有著名作家麥家、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們熟悉的名人,也有來自四川金堂縣的周小林、殷潔夫妻倆這樣的普通百姓。節目將他們的人生故事與文學佳作相結合,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這是節目制片人、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中的開場白。

  “做《朗讀者》,一方面是因為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應該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另一方面是我個人的興趣,我對文學很感興趣,同時對人也很感興趣。”董卿認為,“從《朗讀者》中像是尋找到了其高吻合度,因為這檔節目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讓時代背景和個人興趣同步共鳴。”

  總導演之一田梅認為,真誠是《朗讀者》最大的特點。事實證明,“非市場化手段”一樣能夠贏得收視率與口碑雙豐收。當下,藝人參加真人秀綜藝的片酬水漲船高是公認的.事實,但田梅認為,《朗讀者》在邀請嘉賓時更多是靠真誠與情懷而非其他,“很多人是花錢請不來的,比如馬云先生,他很愿意參加我們的節目”。

  “節目為觀眾打開了斑斕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類共通的,它讓我們團結在一起。”對于這樣一個清新脫俗又平易近人的節目的走紅,另一位總導演劉欣并不感到意外,他認為隨著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級,文化類綜藝確實迎來了“突圍”的時機,“直擊觀眾內心最深處的那份感動,才能引發最大程度的共鳴,做到這點很難,但是卻很重要。”

  【3】朗讀者第5期主題第一次觀后感

  “我參加《朗讀者》,是因為看了第一期以后,聞到了它的氣息,這是一個在泛娛樂時代下的反時尚節目。如今我們正缺少這樣的節目。”節目嘉賓麥家說,“《朗讀者》讓你可以感覺到它在向經典致敬,那種莊重性正是時下所需要的東西。”

  目前,每個省會城市的電視臺都有一兩檔自稱為“金牌節目”的綜藝節目,各地方臺也或多或少“跟風入市”,砸錢做綜藝、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節目卻寥寥無幾。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發文點評:“如今越來越多沒營養的綜藝節目占據了市場的`主體,而《朗讀者》卻別具一格, 慢下來 用朗讀做電視,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朗讀者》證明文化類節目未必 冷 。”

  “其實文化類節目該怎么突圍,我覺得首先還是我們期待著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有所改善。”董卿說!独首x者》節目組除了把這份對精神文化的尊重移植到節目中來,還在節目之外扛起了更多責任。節目組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設置的流動朗讀亭引起很大反響。作為節目的一個“強設置”,在劉欣看來這能起到情感上的紐帶作用,“走到朗讀亭,借助朗讀,把我們每個人聯系到一起”。而這也是節目貼近性的一種體現,他說:“我覺得很多人都有傾訴情感的欲望,我們只是幫他們找到了一個出口而已。”

【CCTV朗讀者第5期主題第一次觀后感】相關文章:

CCTV朗讀者第5期完整版觀后感08-13

CCTV朗讀者青春觀后感09-03

CCTV朗讀者十二期觀后感青春07-21

2017年CCTV朗讀者禮物觀后感08-23

CCTV朗讀者十二期青春觀后感06-01

CCTV朗讀者觀后感600字201707-16

CCTV朗讀者最后一期觀后感青春09-25

2017CCTV朗讀者十一期青春觀后感09-09

CCTV朗讀者第六期眼淚觀后感10-11

2017年CCTV朗讀者第七期觀后感07-0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第一页 | 五月天久久综合一区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 |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啊V在线观看精品 | 日本亚洲成本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