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32式分解教學

時間:2024-09-13 00:05:36 太極拳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太極拳32式分解教學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太極拳32式分解教學!

太極拳32式分解教學

  一段

  1、起勢:

  并腳直立、兩腿夾緊,向左開步、與肩同寬,兩手平提、與肩同高,曲膝按掌、平于腹前。

  2、右攬雀尾:

  稍右轉體、丁步右抱,轉體(東南)上步、弓步左棚;后坐扣腳、丁步左抱,轉體上步、弓步右棚(西),反手棚臂、后坐下捋,搭手前擠,后坐平云、扣腳左轉,丁步斜按,(扣腳旋手,轉體換重,收腳按掌,)(西南)(吳式)。

  3、左單鞭:

  右手變勾、轉體上步,弓步推掌(東)。

  4、左琵琶勢:

  跟步展臂,(右手平擺,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自然下落),后坐引手(左手向上擺,右手往回帶),虛步合手。

  5、進步搬攔錘:

  左轉擺腳(活步擺腳),臂下穿掌,上步擺腳,轉體穿掌,上步攔掌、跟步沖拳(孫)。

  6、如封似閉:

  后坐開掌(轉腕分手),上步收掌,弓步推按。

  7、左右摟膝拗步(2次):

  后坐撇腳(翻手左轉)、擺臂收腳(收腳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摟推(后蹬);后坐撇腳(翻手右轉)、擺臂收腳(收腳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摟推(后蹬)。

  二段

  8、右單鞭:

  (右碾腳)后坐扣腳、右轉開掌(轉體運臂)

  ,左坐轉體(左坐云手),收腳勾手,轉體上步,弓步推掌。

  9、右云手(3次):

  后坐扣腳、轉體松勾,右云換重、翻掌并步,左云換重、翻掌開步;右云換重、翻掌并步、左云換重、翻掌開步;右云換重,翻掌跟步。

  10、右左野馬分鬢(2次):

  左坐帶掌、丁步左抱,旋腰出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腳、丁步右抱,旋腰出步、弓步左分(西)。

  11、海底針:

  跟步擺掌,換重抽掌(后坐微轉,提膝抽手)虛部插掌(西)。

  12、閃通背:

  收腳提手,弓步撐推。

  13、右攬雀尾:

  后坐撇腳、左轉收腳(丁步左抱),旋腰上步、弓步右棚,旋腰翻掌(反手棚臂),左轉后捋(后坐下捋),轉體搭手,弓步前擠,轉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推按(后蹬)。

  三段

  14、轉身撇身錘:

  后坐扣腳(扣到位),左轉開掌,丁步握拳(坐腿握拳,收腳搭手)、(右坐收腳,搭手握拳),上步舉拳,弓步撇拳。

  15、捋擠式(左右):

  后坐扣腳(松拳變掌)、旋腰帶掌、弓步穿抹,收腳(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擠(東南);后坐扣腳、旋腰帶掌,弓步穿抹,收腳(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擠(東北)。

  16、右拍腳:

  后坐扣腳、穿抹分手(右上左下畫弧)收腳叉抱,提膝翻掌,開掌拍腳(東南)。

  17、左分腳:

  屈膝落腳,(翻右掌),弓步穿抹分手(左上右下畫弧),收腳叉抱、提膝翻掌、開掌分腳(東北)。

  18、右蹬腳:

  左轉撤步,(雙手合十),提腳變拳,蹬腳抖拳(蹬一根)。

  19、進步栽錘:

  落腳外撇,右轉擺掌,收腳握拳,旋腰上步,弓步摟栽(東)。

  20、左右穿梭:

  后坐腳撇、丁步左抱,轉球上步(東南)、弓步架推;后坐扣腳,丁步右抱,轉球上步,弓步架推(東北)。

  21、肘底錘:

  后坐擺掌,撤步轉體,握拳反掌、虛步劈掌。

  四段

  22、倒卷肱(3次):

  左轉反提(稍左轉體、撤手托球),退步卷肱,(提膝曲肘、落腳擰正),虛步推掌;右轉反提(稍右轉體、撤手托球),退步卷肱,(提膝曲肘、落腳擰正),虛步推掌;左轉反提(稍左轉體、撤手托球),退步卷肱(提膝曲肘、落腳擰正),虛步推掌。

  23、右下勢:

  轉體撤手,扣腳右轉,收腳疊手,提腳舉掌,仆步壓掌(西)。

  24、金雞獨立:

  右腳外展,弓腿起身,左腳內扣,獨立托掌,(先撩后托)(西)。

  25、左下勢:

  落腳轉體,碾腳疊手,提腳舉掌,仆步壓(西)。

  26、上步七星:

  左腳外展,弓腿起身,右腳內扣,虛步架錘。

  27、退步跨虎:

  撤步變掌,后坐摟手,虛步伸掌(西)。

  28、轉身擺蓮:

  活步扣腳,右轉穿擺(掌),虛步伸掌,擺腿拍腳(東)。

  29、彎弓射虎:

  屈膝收腳,右前(東南)落腳,捋掌握拳,弓步架打(東北)

  30、左攬雀尾:

  后坐撇腳(右手擺掌劃弧),收腳抱球(丁步右抱),旋腰上步,弓步左棚,旋腰翻掌,轉腰后捋,轉體搭手,弓步前擠,后坐拖掌,弓步前按(東)。

  31、十字手:

  后坐扣腳,弓步分手(右轉、撇腳、開掌)左坐沉肘,交叉搭手,收腳合抱。

  32、收勢:

  翻掌分手,垂臂落手(按掌),并步還原。

  擴展:

  九式太極拳教學

  太極拳的“無為”與“無不為”

  太極拳的本質是門武術,但是其與兵法卻有相似原理,其中蘊含了大智慧,練習者從中可以學到無為和無不為的道理。

  何謂“懂勁”

  太極拳家只要與人一搭上手,對方的重心、力點,力的大小、方向,對方的意圖,就能在瞬間辨別清楚,而且還能適時地利用對方的重心、力點,力的大小、方向,使對方失去重心而跌出。

  這就叫“懂勁”。然而,對方對太極拳家的重心、力點,力的方向、大小卻罔然無知。這就是拳論所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功夫。太極拳家的這種功夫,是如何練成的呢?

  太極拳雖然有實戰功能,但是太極拳不是雙方力量大小比較起來的,而是誰掌握的技巧多,誰就有優勢。

  一、松

  推手時必須將兩手、兩臂、肩、背、胸以致整個上身的肌肉盡量的放松。在一般情況下,靜止不動時放松較易,在運動過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特別是當別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別人時,要求被推的身體和推出之手仍能隨時放松,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極拳家則必須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隨時放松。這種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盤架子中練出來的。盤架子時,要求身如垂柳,隨風擺動。臂如飄帶,在空氣中飄浮。而作用之力,全在兩腳、兩胯。

  由兩腳底的蹬擰之勁,帶動兩胯的擰旋,由兩胯的擰旋,帶動整個身體和兩臂、兩手的運轉。兩手、兩臂必須毫不著力。

  太極拳是一種拳腳功夫,練習者要保持上下協調,周身一致,在練習前,排空雜念,專心練習,這樣才能提高太極拳境界。

  拳論講“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就是指的在這種充分放松下的輕靈功夫。徐老師講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腳底。全憑腳底用功夫。

  盤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開始練雙人推手。先從單推手開始,接著雙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練習這些推手時,一如對盤架子的要求。兩手、兩臂、肩、胸及上身,均須充分放松。全憑腳底的蹬擰勁帶動兩胯,以兩胯帶動全身。

  要求雙方手腕接觸處的皮膚不能發生皺折。這是初學推手必須練成的輕靈功夫。沒有練成這種充分放松的極輕靈的功夫。太極拳的一切功夫,將都是徒勞的。放松、是太極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極拳功夫的基礎。

  二、沾粘連隨,舍己從人

  沾就是與對方肢體接觸,輕輕貼上。

  粘就是要有一種粘著之力。好似漿糊一樣,膠粘在一起而不脫開。與對方肢體接觸以后,不僅輕輕貼上,而且在接觸處還必須有一點粘著之力,使接觸處膠粘不脫。

  連就是連續,即不斷之意。亦就是指這種膠粘力要連續,不能忽斷忽續,不能忽大忽小,運動的路線要圓順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線而不能走折線。

  “毋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凹凸處,毋使有斷續處”。指的就是這種粘著力,這就是要“連”不能有折角,不能有大小,不能有斷續。

  隨就是跟隨。在雙方肢體相互接觸后的運動中,要始終跟隨著對方的動而動。對方往左,則隨之往左;對方往右,則隨之往右;對方往上,則隨之往上;對方往下,則隨之往下;對方快,則隨之快;對方慢,則隨之慢。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指的就是“隨”。

  隨,亦就是舍己從人之意。舍己,就是舍棄自己的主觀設想,而從隨對方的動向。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文明的標志,太極拳養生已經成為世界人民關注的熱點。練85式太極拳可以幫助我們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是現代人必備運動。下面隨著太極拳資料一起練習一下吧!

  十二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一、起勢

  1.并腳站立:身體保持自然直立,兩腳并攏;兩手輕貼大腿側,頭頸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視前方。

  2.左腳開立:左腳向左輕輕開步,與肩同寬,腳尖朝前;兩手慢慢向前平舉,與肩同高,與肩同寬,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體正直,兩腿緩緩屈膝半蹲;兩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對(圖7-3-3)。

  學練要點:重心放在兩腿中間。兩臂下按和身體下蹲的動作要協調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兩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攬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體右轉,右腳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轉向右劃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兩手相對如抱球狀;重心右移,左腳收回右腳內側;眼視右手。

  2.弓步棚臂:上體左轉,左腳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與肩同高,手心向內,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兩臂微屈;眼視左臂。

  3.丁步抱球:上體微左轉,右腳收至左腳內側;左手翻下右手翻上,兩手成抱球;眼視左掌。

  4.弓步搠臂:上體右轉,右腳向右邁出一步,腳跟著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與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視右臂。

  5.兩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時翻轉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兩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轉體搭手:右臂屈肘橫于胸前,掌心向內,左臂搭于右腕內側,掌心向外

  8.弓步前擠: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兩手同時向前擠出,兩臂撐圓;眼視前方。

  9.扣腳旋掌:重心左移,上體右轉,右腳上翹;右臂屈肘平劃弧至右肩前,左手隨右腕劃弧。

  10.丁步按掌:右腳內扣落地,上體微右轉,重心右移,左腳收回,腳尖著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內側;眼視右掌

  學練要點:棚、捋、擠式要做出楊式的特點,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吳式的特點,圓活細膩;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現出孫式的輕靈。棚出時,兩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須協調一致。下捋時,上體不可前傾,臀部不要凸出,兩臂下捋須隨腰旋轉,仍走弧線,左腳全腳掌著地。向前擠時,上體要正直,擠的動作要與弓腿相一致。

  三、左單鞭

  上體左轉,左腳向左邁一步,腳跟著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變勾,左掌經面前翻轉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視左掌

  學練要點: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時,要隨轉體,邊翻邊推出,上下肢動作要協調一致。單鞭時,上體保持正直,松腰,兩肩下沉,左肘與左膝上下相對。

  四、提手

  1.扣腳擺掌: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左腳內扣;左掌向右平擺劃弧(圖7-3-15)。

  2.虛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變掌,兩手微提,上體右轉,右腳提轉,腳跟著地,腳尖上翹,成右虛步;兩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內側;眼視右掌

  學練要點:收右腳與上肢合抱要協調一致。虛步時,右腳跟著地,兩臂微屈,沉肩垂肘,身體保持正直,要縮胯收臀,用腰帶動來回擺掌。

  五、白鶴亮翅

  1.轉身抱球:上體左轉,右腳稍后撤,腳尖內扣;兩手向左下方劃弧,同時插抱,左上右下

  2.轉腰帶掌:重心后移,上體右轉;兩手合轉

  3.虛步分掌:上體左轉,左腳稍內收,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右掌上提,左掌下按,兩臂成弧形;眼視前方

  學練要點:虛步時,上體保持正直,縮胯收臀。身體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協調一致。右手至于右額前,掌心向內,左掌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

  六、摟膝拗步

  1.轉體劃弧:上體左轉;右手隨之向左向下劃弧至頭前下落。

  2.收腳托掌:上體右轉,右手向后劃弧至右前方,左手向右劃弧至右肋旁;左腳收回。

  3.弓步摟推:上體左轉,左腳上步,腳跟著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摟膝,右手推出;眼視右掌

  4.撇腳轉體:重心右移,左腳外撇,上體左轉,右手隨之向左劃弧,擺至左肋旁,左手向左上劃弧,舉至左前方

  5.收腳托掌:同前收腳托掌,惟左右相反

  6.弓步摟推:同前弓步摟推,惟左右相反

  學練要點:摟膝、推手與左腿上步屈膝弓步要協調一致。弓步時,兩腳橫間距離約30厘米。推掌時,須沉肩垂肘、坐腕舒掌,身體不可前俯后仰,要以腰帶動兩臂運轉。

  七、撇身捶

  1.轉身分掌:重心后移,右腳外撇,上體右轉;左手前伸,右手向后

  2.收腳掛拳:左腳收回;左手握拳,落于腹前,右手向前劃弧,附于左臂內側

  3.弓步撇拳:上體微左轉,左腳上步,腳跟著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拳經面前撇打,拳心斜向上,右手附于左臂內側;眼視左拳。

  學練要點:收腳與上肢劃弧要協調配合,弓腿撇拳要隨腰轉動,上下一致。

  八、捋擠勢

  1.扣腳變掌:重心稍后移,左腳尖內扣,上體右轉;左拳變掌,右掌向右劃一平弧,收于左臂內側

  2.轉體抹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平抹劃弧穿出,掌心向下,左掌落于右肘內下,掌心向上

  3.收腳捋掌:兩掌后捋,右掌至腹前,左掌至胯旁,右腳收回

  4.上步搭手:右腳向右前方上步,腳跟著地;同時兩臂交叉,收于胸前,掌心相對

  5.弓步前擠: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兩臂擠出,右掌心向內,左掌貼于右腕內側,掌心向外;眼視右掌

  6.扣腳開掌:重心后移,右腳尖內扣,上體左轉;右掌翻轉向上,左掌劃一小弧從右前臂上穿出

  7.轉體抹掌:同前轉體抹掌,惟左右相反

  8.收腳捋掌:同前收腳捋掌,惟左右相反

  9.上步搭手:同前上步搭手,惟左右相反

  10.弓步前擠:同前弓步前擠,惟左右相反

  學練要點:兩掌劃弧要隨腰轉動。兩臂后捋要走弧形。弓步和前擠要協調一致,兩臂撐圓。弓步時上體保持正直,松腰收臀。

  九、進步搬攔捶

  1.后坐分掌:重心后移,左腳外撇,上體左轉;左掌向下劃弧,右掌前伸

  2.收腳按掌:重心前移,右腳收回;右手變拳向下劃弧收于腹前,拳心向下;左掌劃弧收于體前,掌心向下

  3.上步搬拳:右腳上步,腳跟著地,腳尖外撇;右拳經左臂內側翻轉搬出,左掌下按右胯旁

  4.轉身攔掌:重心前移,上體右轉;左腳向前上一步,腳跟落地,右拳向右劃弧收至腰間,左掌向左向前劃弧至體前

  5.弓步打捶: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打出,左掌收于右臂內側;眼視右拳

  學練要點:右臂搬拳和左腳上步要協調配合。左臂攔時,上體保持正直。右拳向前打出時,右肩隨拳略向前引,沉肩垂肘,右臂微屈。

  十、如封似閉

  1.穿手翻掌:左掌從右前臂下穿出,掌心向上,右拳隨之變掌,掌心也轉向上

  2.后坐收掌:上體后坐,重心后移,左腳尖上翹;兩臂后引,兩掌收至腹前

  3.跟步按推:重心前移,右腳上半步成右丁步,腳尖點地,兩腳相距約10厘米;兩手前按,與肩同寬,掌心向前;眼視兩掌

  學練要點:身體后坐時須松腰、松胯,不要后仰凸臀。兩臂隨身回收時,肩肘略向外松開,不要直著抽回。兩手推出和上步要協調一致,上步、跟步要表現孫式的輕靈。

  四十二式太極拳吸收了陳、楊、吳、孫式太極拳動作,以楊式太極拳為主,動作外形嚴格規范,氣勢舒展大方,勁力剛柔相濟,速度勻速有變,形成了綜合性的特點。 四十二式太極拳在動

  四十二式太極拳吸收了陳、楊、吳、孫式太極拳動作,以楊式太極拳為主,動作外形嚴格規范,氣勢舒展大方,勁力剛柔相濟,速度勻速有變,形成了綜合性的特點。

  四十二式太極拳在動作布局上各式太極拳動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楊式動作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緩慢;第二段突出了吳式太極拳的手法、孫式太極拳的步法以及陳式太極拳的發力動作特點;第三段以楊式云手為主,兼有吳式提膝攀收勾腳尖的動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極拳中的第四段為主體,表現楊式特點。

  十一、云手

  1.扣腳擺掌:重心左移,右腳內扣,上體左轉;兩掌微向左擺。

  2.轉體翻掌: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右掌翻轉向外,左掌向下向右劃弧。

  3.轉體云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左掌經面前劃弧云轉,右掌經腹前向左劃弧云轉,掌心向內。

  4.收腳翻掌:上體繼續左轉,右腳收回,兩腳平行向前,相距10—20厘米,兩掌云至左側翻轉,左掌心向外,右掌云至左肘內側,掌心向內。

  5.轉體云掌: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右掌經面前向右劃弧云轉,左掌經腹前向右劃弧云轉。

  6.開步翻掌:上體繼續右轉,左腳向左側開步;兩掌云至身體右側,右掌翻轉向外,左掌云至右肘內側,掌心向內。

  7.轉體云轉:同前轉體云轉。

  8.收腳翻掌:同前收腳翻掌。

  9.轉體云掌:同前轉體云掌。

  10.開步翻掌:同前開步翻掌。

  11.轉體云轉:同前轉體云轉。

  12.收腳翻掌:同前收腳翻掌,惟最后收并左腳時,腳尖內扣約45落地。

  學練要點:兩臂隨腰轉動而運轉,要自然圓活,速度要緩慢均勻。下肢移動時,身體重心要穩定,不可忽高忽低,要前腳掌著地再整腳落實。眼的視線隨左右手轉動,云手指尖與肩同高,掌心向內。

  十二、獨立打虎

  1.撤步穿掌:重心右移,左腳后撤,右腿屈弓;左掌翻上,向下劃弧,右掌翻下,從左臂上穿出向前伸探。

  2.轉體扣腳: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右腳內扣;兩掌向左劃弧。

  3.提膝握拳:兩掌握拳,左手經體側屈臂上舉至左額上方,拳心向外,右拳收于左胸前,拳心向內;左腿站穩,右腿提起,腳尖上翹內扣;眼平視前方。

  學練要點:屈膝弓腿與前伸探掌要協調一致,上體保持平穩。兩臂劃弧要經腹前隨腰轉動。獨立提膝,支撐腿膝微屈,上體保持中正,提膝腳尖上翹內扣,表現出吳式風格。

【太極拳32式分解教學】相關文章:

太極拳分解教學03-17

楊氏太極拳分解教學03-19

形意太極拳分解教學05-18

56式太極拳分解教學03-17

三十二太極拳分解教學06-30

十二式太極拳分解教學03-17

八式太極拳分解教學03-18

太極拳40式分解教學06-23

四十級太極拳分解教學08-14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网址在线 | 亚洲自拍中文字幕在线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欧美亚洲中文字 | 亚洲不卡AV中文 | 亚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