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范本(精選9篇)
施工條件發生變化時,施工組織設計須及時修改和補充,以便繼續執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范本,歡迎參考!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
1 工程概況
AA河流域面積1 255.77 km ,流域屬恒山山脈腹地,北、西、南三面環山,地形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間低,海拔高程在938~1 875 m之間。
AA河河道常年沖刷嚴重,河槽行洪能力下降,防洪能力低;堤防工程建設標準低、質量差,部分堤段透水現象嚴重;居民住宅隨意侵占河道,亂傾亂倒生活、建筑垃圾;許多河段堤防缺失,未能形成完整的防洪體系,防洪標準不足5年一遇。
XX縣AA河河道治理工程治理范圍為AA河西關一鄧長堡段河道,全長7.6 km。其中縣城段(西關一蕙花村)長3.2 km,農村段(蕙花村一鄧長堡)長3.3 km。疏通主河道南面1條引河河道,長1.1 km。
2 施工布置
2.1 施工布置原則
一是主要設施、工廠和交通線路的防洪標準不低于10~20年一遇洪水標準。二是場地和工區劃分布置要符合有利于生產、易于管理、便于生活的原則,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防火、衛生和環保等規定。三是工程棄渣處理應少占耕地,棄渣填溝不應影響河道行洪或沖失到下游。四是施工場地狹窄的施工區,應結合地形條件分幾個高程布置或利用棄渣填筑場地,以減少場地平整工程量。五是施工區內部施工設施應緊湊,盡量布置在施工現場附近,以減少水、電、管線和施工道路長度,減少占地。
2.2 施工分區布置
根據工程特點,在項目區中部AA河河道南、北兩岸分別集中布置。共布置4個施工區,每個施工區均設置進場道路,施工區內包括生產區和生活區,生產區內設置倉庫、加工廠、小型修配廠、塊石料堆放場地等。
工程共需修建倉庫120m工棚300 m 。生活用房為租用,面積700 m 。施工臨時占地0.67 hm 。工程土方開挖51.07萬m ,土方回填4.95萬m ,棄渣46.12萬m,部分棄渣用于加固堤防,多余棄渣運往棄渣場,棄渣場位于施工區約2 km處的山溝內。
3 導流設計
3.1 導流標準
河道堤防防洪標準為10年、20年一遇洪水,主要建筑物按4或5級建筑物設計,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導流建筑物級別為5級。由于該河道汛期洪水流量較大,因此采用非汛期導流施工方式,導流流量采用非汛期5年一遇,流量為12m/s,非汛期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
3.2 導流方式
根據河道建筑物的布設及水文、地形條件,導流采用分期導流方式,主河床段利用開挖料填筑圍堰分段施工,圍護、施工各一段,其余地段可利用預留河床高臺地施工。
3.3 導流建筑物設計
圍堰采用土圍堰形式,堰頂寬度4 m,內外邊坡1:2.0。導流工程圍堰填筑利用開挖料,圍堰拆除后,所用填筑料棄至河床平臺。
3.4 基坑排水
由地質資料可知,該河段地下水埋深大多介于0~3 m之間,基坑涌水量為10—15 m/d,圍堰內的涌水、施工廢水及雨水等排水均采用明排方式。在圍堰內側基坑周圍開挖0.2 m~0.3 m的排水溝,然后匯流至1.5 m~1.5 m~2.0 m的集水井內,用100BJ20水泵將水從集水井中不間斷抽排至圍堰外河槽內。
4 施工技術
4.1 土方工程
土方開挖:土方開挖分為清基、基礎開挖、清淤等。清基采用74 kW 推土機推運,2 m 挖掘機挖裝15 t自卸汽車運輸,臨時堆放;土方開挖采用2 m。挖掘機挖裝15 t自卸汽車運輸,土方平衡后利用料就近堆放;清淤采用2 In 挖掘機挖裝15 t自卸汽車運輸。
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利用開挖料,采用74 kW 推土機攤鋪,振動碾碾壓,局部采用2.8 kW 蛙式夯機夯實。
4.2 漿砌石擋墻
擋墻斷面設計尺寸為墻高4.5 m,頂寬0.6m,臨水側邊坡1:0.5,背水側邊坡1:0.2。基礎伸人河底下1.5 m,坡腳防護寬度5.0 m。
根據地層情況,堤壩置于河床中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卵石混合土、低液限黏土、低液限粉土上。由地質資料可知,堤基巖性變化大,土層厚度分布不均勻,變形強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且低液限粉土具有輕微的濕陷性。為消除基礎的濕陷性,采用碾壓法對基礎進行處理。
漿砌石砌筑采用人工施工,石砌體所用的`石材應質地堅實,無風化剝落和裂紋。漿砌石砌筑應分層,各層砌筑均應坐漿,邊鋪漿邊砌筑。每層依次砌角石、面石,然后砌腹石,選擇較平整的大塊石經修鑿后用作面石,上下兩層石塊應騎縫,內外石塊應交錯搭接。水泥砂漿施工采用移動式砂漿拌和機拌和,膠輪手推車直接人倉。
為減小仰斜式漿砌石擋土墻的不均勻變形,沿墻身縱斷每隔15 m設一橫縫,縫寬2.0 cm,縫內填瀝青木板;在墻體斷面突變處另設沉陷縫。
4-3 格賓石籠
格賓石籠護坡用于河道較寬、河堤兩岸保護對象為耕地的堤段,斜坡式護坡穩定邊坡為1:2.0,其結構型式為500 mm厚格賓石籠、200 mm厚碎石,堤防背水面采用草皮護坡。格賓石籠采用自卸汽車運輸石料,石籠就地組裝,手推車搬運石料,人工填石料,5t汽車起重機配合人工吊裝格賓石籠。
4.4 碎石墊層
碎石墊層采用15 t自卸汽車運輸,人工鋪料,2.8 kW蛙式打夯機夯實。
4.5 泥結石路面
泥結石路面采用人工拌和攤鋪黏土和碎石混合料,12~15 t壓路機碾壓。
5 施工條件及設施
施工供水:工程施工供水用河道泉水或打淺井取水,采用200NQ30—75潛水泵抽水至容積為50m,的調節水箱內備用。
施工供電:施工用電可就近接線至施工區變壓器,每個施工區設置1臺75 kVA變壓器。另外,各施工區需配置1臺50 kW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
混凝土設施:混凝土拌和設備采用小型、方便靈活的裝配式或移動式拌和站。設計中考慮全線拌和站為簡易拌和站,由生產能力為10m/h的拌和機組成,全部人工操作,移動方便,適合于設在漿砌石擋墻施工區和格賓石籠護坡處少量使用。
交通條件:工程區境內交通便利,場內交通臨時道路利用河道兩側原有道路,新建施工道路2.0 km,為砂石路面,路面寬4.0m。
6 結語
AA河河道治理工程屬社會公益項目,工程通過對河道清障疏浚、河堤新建、加固,使治理段河道的防洪標準提高到10年或20年一遇的設計防洪標準,保護了9個村莊、2個城鎮和5個工礦企業,對保護沿岸城鎮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工程實施后,每年可節省汛期防洪搶險投人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區域內城鎮、村莊、工礦及其他基礎設施的防洪標準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保障問題得到解決,對加快城鎮建設,促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十分有利。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2
一、綜合治理原則
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的原則。在相關規劃指導下,處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處理好與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注意與除澇、山洪災害防治等相銜接。
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原則。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中小河流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留足洪水出路,嚴禁縮窄河道,合理確定治導線和堤距。
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根據河流特點和防洪保護需要,通過方案比選合理確定治理方案和措施,注重治理效果,處理好工程安全性與經濟性的關系。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原則。要結合當地條件,優化設計方案,充分利用當地材料,合理規劃料場,盡量少占耕地,從嚴控制管理用地;設計方案要盡可能減少對河流生態及當地環境的影響,護坡、護岸盡量采用植物措施和天然材料、生態復合材料,注意與場鎮景觀、生態環境的`協調。
二、治理方案的確定
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應分段分析河道、堤防和建筑物工程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河道現狀安全泄量及其標準,研究明確本項目的建設任務和治理范圍。
依據國家標準《防洪標準》(GB50201-94),結合河道洪澇災害特點和防護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根據保護的對象和范圍,統籌考慮本河流治理對下游的防洪影響,與流域區域防洪標準相協調,合理確定防洪、除澇標準。
明確河道設計水面線推算方法、采用參數和主要成果,經復核河道斷面不能滿足行洪要求的,應綜合考慮流域特點、地形地質條件、施工條件、環境影響、工程占地、工程量及投資等因素,兼顧水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對新建堤防河道整治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選,最終確定整治方案。
新建堤防統籌考慮防護區的排水要求,根據排澇分區和排澇標準,在排水方案論證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穿堤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和規模。對迎流頂沖可能發生沖刷破壞的堤岸,可采取護坡護岸措施。護岸工程應采取平順護岸型式,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安全實用,便于維護,生態親水,避免對河道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淤積嚴重或行洪能力不足的河道,經必選后采取河道疏浚、卡口河段拓寬切灘等措施,以恢復或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三、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設計
堤防工程級別劃分應按《防洪標準》(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2013)規定執行。穿堤建筑物(涵管、涵閘、泵站等)的建筑物級別不應低于所長堤防工程級別。防洪墻的建筑物級別應與相應堤防級別相同。具有通航、交通等功能的建筑物,應同時滿足相關行業標準。
。ㄒ唬┬陆ǖ谭赖叹布置
堤線布置時順河道走勢及天然岸線的分布情況,在基本遵從河道現狀自然河岸線的基礎上,盡可能充分利用現有河道空間對河道進行擴寬,對局部卡口段進行改造,構建和諧、自然、生態的景觀帶,完建后設計洪水位時的過流能力不小于天然情況。
首先對現狀河道進行設計頻率洪水水面線計算,分析各個河段是否滿足相應防洪標準,然后再根據城鎮總體規劃、河道地形條件、周邊可拓展空間、河岸可能改造形式以及河道功能定位等因素,確定初步的河道治理方案,根據水利計算成果,對各個河段整治規模進行修改,通過不斷改變設計河道寬度,計算出各種方案設計水位變化的幅度和工程方案的效果。根據各種組合的多次試算,擬定較優的各個河道不同整治規模的初選方案進行詳細的水利計算,選取工程規模、投資和工程防洪、景觀、生態綜合效果較優的一組方案作為推薦實施方案。
通過對幾種堤線方案洪水水面線、地形地質條件、施工條件、投資和占地等方面的綜合比較后,確定最優的堤線布置方案。
。ǘ┬陆ǖ谭赖绦瓦x擇
堤型一般有斜坡式、直立式、多階混合式等斷面構造形式。中小河流堤防護坡型式宜與自然和諧,除必須采用硬護坡的堤段外,可采用水泥土、草皮護坡型式。護岸型式宜優先選用坡式護岸,受地形條件或兩岸建筑物限制時可采用墻式護岸。護岸工程上部護坡措施應進行綜合比選后確定。有生態環境要求的堤防,經論證后常水位以上可采用生態型硬護坡或框格植草護坡。護岸工程下部護腳措施可根據水流條件、河勢條件、材料來源等,選用拋投體、剛性擋墻和格賓擋墻等。護腳頂部可設置枯水平臺,平臺頂高程高于設計枯水位0.5m左右。
(三)清淤疏浚和清障工程
根據河道整治工程總體布局,結合河道治導線確定疏浚范圍。疏浚后應使河槽與河岸保持穩定,滿足邊坡穩定的要求。河道需擴挖時,應沿灘地較寬的一側或沿凸岸開挖,并盡可能使河線順直。疏浚段的進出口處應與原河道漸變連接,未經充分論證,不能改變整治河段的河道比降。應根據當地地形地質條件、環境條件等合理選擇排泥場地,并盡量采用環保型清淤疏浚方式。應對河道內垃圾等礙洪構筑物進行清除。對橋梁阻洪嚴重的,應結合當地基礎設施情況和社會影響,決定是否拆除重建。
四、結束語
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屬社會公益性水利防洪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采取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保護岸坡穩定,防治水土流失,它既是關系該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一項生命工程,也是改善城鎮生態環境、投資環境和旅游環境的一項形象工程。因此,該工程的建設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3
一、工程概況
項目背景:針對城市內河黑臭水體、岸線坍塌、生態功能退化問題,治理范圍涵蓋河道清淤、岸坡修復、生態緩沖帶建設及配套截污管網鋪設,全長 2.8km,工期 180 天。
關鍵指標:清淤量 1.2 萬 m,岸坡生態護砌面積 8000㎡,種植水生植物(蘆葦、菖蒲等)5000㎡,截污管網 DN300-DN600 總長 1.5km。
二、施工部署
分區施工:按 “上游→下游、先清淤后護岸、先截污后生態” 原則,劃分為 3 個施工段,同步推進清淤與管網鋪設,避免交叉干擾。
資源配置:投入絞吸式挖泥船 2 艘、長臂挖掘機 4 臺、管網施工班組 3 個,配備水質監測設備實時把控清淤后水體指標。
三、核心施工工藝
生態清淤:采用環保絞吸船分層清淤,表層淤泥(0.5m 內)采用密閉罐車運輸至資源化處理廠,深層底泥經脫水后用于岸坡覆土;清淤后投放微生物菌劑改善水體菌群。
岸坡修復:采用 “格賓石籠 + 植被混凝土” 組合工藝,格賓石籠擋墻加固坡腳,坡面噴射含草籽的植被混凝土,同步預留魚巢孔,兼顧穩定性與生態性。
四、質量與安全管控
質量標準:清淤后河道底泥含水率≤60%,岸坡坡度偏差≤±5%,水生植物成活率≥90%;每 500m 設置 1 個水質監測點,確保 COD、氨氮指標達標。
安全措施:臨水作業區設置防護欄桿與警示標識,施工人員穿戴救生衣;清淤船作業前核查水下管線位置,避免破壞市政設施。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4
一、工程概況
項目特點:涉及 3 條農村支流治理,以 “防洪排澇 + 水質改善 + 鄉村景觀” 為目標,主要內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親水平臺建設及沿岸綠化,工期 120 天。
地理條件:河道穿行農田區域,施工場地狹窄,需協調農作物收割期,避免影響農業生產。
二、施工難點與對策
難點 1:農田區施工干擾大
對策:采用小型清淤設備(如小型挖泥機、人工清淤結合),分段圍擋施工,每段長度≤300m,清淤期間預留臨時排水通道,保障農田灌溉。
難點 2:堤防土料來源有限
對策:優先利用河道疏浚土(經篩分合格后)作為堤防回填土,不足部分從周邊合規取土場運輸,嚴控土料含水率(18%-22%)與壓實度(≥93%)。
三、關鍵工序
堤防加固:采用 “黏土心墻 + 砂卵石護坡” 結構,黏土心墻分層壓實(每層厚度 20cm),坡面鋪設砂卵石墊層后植草皮,頂部修建 0.5m 高防浪墻。
景觀配套:在村莊集中段建設親水平臺(采用防腐木材質,寬度 2m),沿岸種植垂柳、碧桃等鄉土樹種,搭配水生鳶尾,打造鄉村濱水景觀帶。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5
一、工程概況
防洪目標:將河道防洪標準從 “10 年一遇” 提升至 “20 年一遇”,治理長度 4.5km,主要工程包括河道擴挖、堤防加高培厚、穿堤建筑物(涵洞、水閘)改造。
水文條件:施工期間需避開汛期(6-9 月),計劃在非汛期(10 月 - 次年 5 月)完成主體工程。
二、施工關鍵技術
河道擴挖:按設計斷面采用分層開挖,開挖邊坡 1:2.5,分層高度 1.5m,邊坡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滲,避免雨水沖刷垮塌;開挖棄土優先用于堤防培厚,余土外運至指定棄土場。
水閘改造:拆除舊閘后新建鋼筋混凝土閘室,閘底板采用 C30 混凝土,設置止水帶(橡膠止水 + 銅片止水);閘門安裝采用汽車起重機吊裝,安裝后進行無水調試與有水試運行。
三、進度保障措施
工期分解:將主體工程劃分為 “擴挖(45 天)→堤防(60 天)→水閘(30 天)→驗收(15 天)”,每月召開進度例會,滯后工序采取 “增加班組、延長有效作業時間” 補救。
汛期預案:提前儲備編織袋、土工布等防汛物資,在堤防迎水坡鋪設防滲膜臨時防護;汛期來臨前完成堤防主體與水閘啟閉設備安裝,確保防洪功能達標。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6
一、工程概況
項目定位:城市濱水公園配套河道治理,兼顧生態修復與市民休閑,工程內容包括河道清淤、人工濕地建設、景觀步道鋪設及夜景照明安裝,工期 210 天。
生態要求:構建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立體植被系統,投放底棲生物(螺、蚌),形成完整生態鏈。
二、特色施工工藝
人工濕地建設:在河道支流口建設表面流人工濕地(面積 3000㎡),填料采用 “碎石 + 沸石 + 活性炭” 分層鋪設(每層厚度 30cm),種植美人蕉、再力花等凈化能力強的水生植物,提升水體自凈能力。
景觀步道施工:沿岸鋪設透水混凝土步道(寬度 3m),采用 “基層壓實→透水混凝土澆筑→表面拉毛” 工藝,步道兩側設置仿木護欄,間隔 50m 設置景觀休憩座椅。
三、環保管控
施工期環保:清淤作業采用密閉運輸,避免泥漿撒漏;施工廢水經沉淀池(三級沉淀)處理后回用,嚴禁排入河道;夜間施工(22:00-6:00)需辦理夜間施工許可,控制機械噪音≤55dB。
生態監測:施工期間每 7 天監測一次水體指標(透明度、溶解氧、COD),植物種植后每月核查成活率,及時補植死亡植株。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7
一、工程概況
項目背景:山區河道因暴雨沖刷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治理內容包括河道護岸、谷坊建設、坡面水土保持林種植,治理長度 3.2km,工期 150 天。
地形特點:河道兩岸坡度較陡(30°-45°),施工場地狹窄,大型設備進場困難。
二、施工方案
谷坊建設:在河道支流溝口修建漿砌石谷坊(共 12 座),谷坊高度 2-3m,基礎嵌入基巖 0.5m,采用 M7.5 水泥砂漿砌筑,頂部設置溢洪口,防止洪水漫頂。
坡面治理:采用 “魚鱗坑 + 植苗” 工藝,沿坡面開挖魚鱗坑(坑距 1.5m×1.5m),坑內種植油松、側柏等耐旱樹種,搭配紫花苜蓿等豆科植物,提高坡面植被覆蓋率。
三、水土保持措施
臨時防護:施工便道兩側開挖截水溝,坡面開挖后及時鋪設土工布覆蓋,避免雨水沖刷;棄土場采用編織袋擋墻圍擋,頂部種植紫穗槐固土。
監測預警:在河道兩岸設置 3 個水土流失監測點,定期測量土壤侵蝕量;雨季來臨前檢查谷坊、護岸穩定性,發現裂縫及時修補。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8
一、工程概況
治理目標:消除河道黑臭現象,使水體透明度≥1.5m,COD≤50mg/L,氨氮≤5mg/L,治理內容包括截污納管、底泥疏浚、水體凈化,工期 180 天。
污染成因:主要為沿岸生活污水直排、底泥厭氧發酵,需優先解決截污問題。
二、核心治理工序
截污納管:沿河道鋪設截污管網(DN400-DN800),采用 HDPE 雙壁波紋管,管道基礎采用砂石墊層(厚度 10cm),接口采用電熱熔連接;在污水直排口設置截污井,將污水導入管網。
水體凈化:清淤后投放生物促生劑激活水體微生物,同時布設生態浮島(總面積 1200㎡),浮島種植鳳眼蓮、狐尾藻,搭配曝氣設備(每 500m 設置 1 臺太陽能曝氣機),提升水體溶解氧。
三、效果保障
過程監測:在河道進口、出口及中間段各設 1 個監測點,每周檢測水質指標,根據監測結果調整生物制劑投放量。
長效管理:施工完成后移交運維單位,定期清理生態浮島雜草、維護曝氣設備,建立 “管網 - 水體 - 植被” 一體化運維機制。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9
一、項目概況
EPC 特點:涵蓋 “設計 - 采購 - 施工 - 運維” 全周期,治理范圍包括河道清淤、岸坡修復、截污管網、景觀綠化及智慧監測系統,工期 270 天,需統籌設計與施工銜接。
智慧化要求:在河道沿線布設水質傳感器、視頻監控、水位計,數據實時傳輸至智慧管控平臺,實現遠程監控與預警。
二、統籌管理方案
設計與施工協同:設計階段提前征求施工班組意見,優化施工方案(如將大型構件拆分為小型預制件,便于運輸安裝);采購環節優先選擇本地化供應商,縮短材料運輸周期。
智慧系統集成:智慧監測設備與主體工程同步施工,傳感器安裝在河道護岸預制件中,避免后期開挖破壞;平臺調試在工程收尾階段進行,確保數據采集準確、預警及時。
三、驗收與移交
分階段驗收:按 “清淤工程→截污工程→生態工程→智慧系統” 分階段驗收,每個階段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工序。
運維移交:編制《運維手冊》,對運維人員進行培訓(包括設備操作、水質監測、植被養護),確保項目長期發揮效益。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相關文章:
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11-12
淺談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10-10
項目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流程08-05
河道防滲渠道防滲治理施工方案方式08-28
復合土工膜對河道治理施工方案技巧07-16
土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方法07-26
城市綠化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范本10-30
地暖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通用11篇)08-06
漂流河道的選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