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七年級上冊雖有佳肴教學設計

時間:2024-05-04 16:53:25 初中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雖有佳肴教學設計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雖有佳肴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雖有佳肴教學設計

  一、了解《禮記》的有關知識。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禮記》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到西漢前期《禮記》共有一百三十一篇。宋代的理學家選中《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把他們合稱為“四書”,用來作為儒學的基礎讀物。《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雖有嘉肴雖: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

  (3)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至道:善:

  (4)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反:自強:

  (6)故曰:教學相長也長:

  (7)其此之謂也其:此之謂也:

  明確:

  (1)雖:即使;嘉:美好;肴:用魚、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反:反省;自強:自我勉勵。(6)長:促進。

  (7)其:表示推測語氣;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此……之謂也”是一種固定句式,通常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

  兌命:《尚書》的《兌命》篇。學1:xiào“斅”“斆”教。學2:學習。“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學學半”,意思是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

  三、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教學相長。本文講“教”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知行合一。

  四、本文說理邏輯嚴密,條理分明。想一想: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從“雖有佳肴”寫起?

  從“嘉肴”寫起,是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佳肴”、“至道”作類比,教與學的關系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推理”。引用論證《兌命》

  五、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請談談“教學相長”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語文七年級上冊雖有佳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03-07

蘇教版語文初二上冊人琴俱亡教學設計03-07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綠色蟈蟈教學設計03-06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6

2017七年級語文《鳥》教學設計01-18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散步》教學教案03-17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學設計(精選5篇)09-05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03-07

二年級上冊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06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 日本乱亲伦视频 | 午夜国产理论片中文飘花 | 日韩激情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