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六十九回讀后感

時間:2024-03-09 15:27:51 三國演義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國演義六十九回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六十九回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六十九回讀后感

  從六年級開學初到放“十一”長假,歷時一個月,我讀完了《三國演義》。回味著那蕩氣回腸的文字,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那波瀾壯闊的場景,深深感嘆之余,我不由得深思:羅貫中是怎樣寫出這么一本令人心馳神往的不朽巨著呢?

  眾皆所知,《三國演義》主要敘述了東漢末年,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黃巾起義爆發,各路英雄趁勢發展自己的勢力。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獨領中原;赤壁之戰,劉備、孫權聯軍大敗曹操,至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勢基本形成。后來,強大的魏國日漸衰落,大將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篡位稱帝,統一天下,建立晉朝。這一歷史事件,在羅貫中的加工、改編下,鑄成《三國演義》這一巨著。那么,這本書的成就在那里呢?以下是我的見解。

  一、戰爭描寫出特色。我們知道,三國演義的故事,就是用戰爭串起來的。如果這成千上萬次戰爭寫得千篇一律,自然不會寫出彩,更不會被后人永久傳誦了。作者寫戰爭,沒僅寫武力的拼殺,而把戰爭的策略、計謀及戰爭前的波動、戰爭后的影響都作了介紹。這樣一來,讀者每讀一回戰爭場面,都不由自主地被戰斗所用的計謀、場面的壯闊所感染,自然會傳誦千古。大家請看下面一段話:

  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起,一派通紅,漫天徹地。曹操回觀岸上營寨,幾處煙火。黃蓋跳在小船上,背后數人駕舟,突煙冒火,來尋曹操。操見勢急,方欲跳上岸,忽張遼駕一小腳船,扶操下得船時,那只大船,已自著了。

  想必大家一定知道,這就是火燒赤壁的描寫。作者沒有著重寫蜀、吳聯軍如何與魏軍拼殺的,而是寫當時的場面。透過場面我們就能猜到戰爭的謀略:火攻。看,短短幾十字,赤壁大戰的場面、計謀、結果,就生動且不啰嗦地躍然紙上。可見,作者羅貫中的寫作功底多么令人叫絕!

  二、人物刻畫顯細膩。三個國家之間的故事,所出場人物全刻畫得惟妙惟肖,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選取幾個主要人物進行著重刻畫,描寫可謂之絕。例如“義絕”關羽,一生最講義氣;“智絕”諸葛亮,神機妙算;“奸絕”曹操,狡猾奸詐……一個個“絕人”聯起來,就構成了一本“絕書”。請看下面這段話: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然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余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這是小說第九十五回諸葛亮巧布“空城計”的片斷。算下斷描寫了諸葛亮的動作、神態來表現他的機智,可第一、二、四句話卻描寫了軍隊、百姓的表現。這是什么原因?從側面襯托哇!作者從正面與側面兩面同時入手,把諸葛亮寫得栩栩如生。此外,小說中出現的一些詩詞,也對人物描寫起到了畫龍點睛之用。

  做到這兩點,不就構成一本完美的小說了嗎?我認為是的。羅貫中憑借自己豐實的寫作功底,為后人奉獻了這么一本巨著,我覺得,不讀真是太可惜了!我呼吁:讀讀《三國演義》吧!那震撼人心的文字,一定會像磁鐵般吸引你,陶冶你!

  《三國演義》與我同行,我愛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六十九回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樓夢六十九回讀后感03-09

最新三國演義15回至20回讀后感 讀后感03-04

三國演義41回閱讀筆記09-16

三國演義41回讀后感08-19

三國演義84回讀后感01-10

三國演義16回讀后感10-29

三國演義21回讀后感09-20

三國演義40回的讀后感10-18

三國演義87回讀后感10-19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一二区性爱片 | 亚洲AV永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