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岸區萬余高層次崗位 真金白銀吸引畢業生留漢
2017年3月30日,江岸區“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宣講活動走進武漢大學。
“同學們,我們真誠地歡迎你們來到江岸,未來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都會有大量的機遇等待著你們,各類人才都會有大展身手的舞臺。”昨日,武漢大學工程訓練與創新實踐中心,武漢市江岸區“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宣講活動火熱舉行,江岸區區委書記王煒向武漢的大學生們發出誠摯邀請。當日,江岸區與武漢大學多所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圍繞大學生留漢展開系列深度合作,萬余個高層次崗位現場敬聘、網上發布,邀請天之驕子攜手江岸、共創未來。
這只是江岸區走進高校招才引智的開始,一場志在必得的留才行動,大幕徐展。
江岸培育創業就業沃土“如果你想追逐詩和遠方,你會愛上漢口江灘的蘆葦;如果你有一顆拼搏創業的心,你會愛上長江邊的天際夜景和中山大道的璀璨星光。”王煒現場為大學生們盤點立業江岸的理由:江岸有最優的創業基地,2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5家省、市級眾創空間;江岸有最好的創業服務機構,如后湖創新街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武漢現代青年創業服務中心等,為創業項目提供“一對一”“保姆式”服務;江岸有最佳的創業伙伴,1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26項,金融企業總部及區域總部65家,世界500強企業64家,上市和掛牌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100余家。
王煒說,武漢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長江主軸,江岸將成為長江主軸上最璀璨的明珠。這里必將匯聚高端產業、優秀人才,成為代表城市最高發展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區。“同學們,青春是用來創業的,大江金岸的輝煌未來,需要更多更優秀的金融、科技、法律、設計、文化創意等各方面的人才,需要你們志存高遠,大膽創業。”
萬余高層次崗位覆蓋數十個專業
當天,受江岸區委、區政府邀請,共有廣發證券、泰康在線、光大銀行、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等40家高層次企業組團走進武大攬才。擔心學生們挑花了眼,主辦方還貼心地在招聘攤位附近發放《江岸區大學生招聘崗位手冊》。
在眾多競聘崗位中,江岸國資公司的招聘攤位前人氣爆棚。該公司面向新聞學、社會學、法學、公關管理等專業的本科以上學歷學生,招聘20個物業管理崗位,年薪7至10萬元,達到該公司中層干部的收入水平。
該公司負責人說,今年,江岸區大力實施“紅色引擎工程”,全面學習推廣“百步亭經驗”,打造“百步亭式社區”。江岸國資公司借力“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首批計劃向2個小區的物業注入高學歷人才,以期在百步亭社區物業專業人員的入駐和指導下打造“紅色物業”。
外地學生冒雨趕來淘崗位
當天,淅淅瀝瀝的雨下個不停,但并未澆滅招聘宣講活動的火爆氣氛。40家招聘企業的臺位前,擠滿了前來應聘的學生,部分招聘臺前的應聘長隊,排得拐了彎。
“這次宣講會,來招聘的企業不乏行業牛企,層次高、專業覆蓋面也很廣,我能感受到江岸區的良苦用心。”武漢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涂進,懷揣著精心準備的簡歷,一連跑了近10個招聘攤位,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與他互留電話,約好一個星期后進行面試。
此次招聘宣講活動,不僅吸引了武大學子參加,還吸引不少外地學生前來。華東師范大學環境專業研究生劉賽,本已簽約上海一家環保科技公司,他得知江岸區進武大開招聘會,專程趕到武大,最終與江岸區兩家設計院約好面試。畢業半年,本已在仙桃就業的武大畢業生李明,也專程趕來參加招聘。
近百名大學生現場簽約,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簽約10名博士。當天線上線下,近兩千名大學生達成求職意向。
除了用招聘崗位留人,江岸區還與共青團武漢大學委員會以及武漢大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圍繞大學生留漢展開系列深度合作。雙方將圍繞“紅色引擎工程”、青年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創業創新等方面展開合作,武大學生們也將利用專業優勢,參與江岸區政府的日常事務,并到該區街道掛職“街道團工委副書記”,幫助街道社區對接社會組織資源,協助街道社區建設。
了解江岸 心儀江岸 立業江岸
20名武大研究生掛職街道團工委副書記
今年,武漢市提出推進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通過開展“走進去”“走下去”“留下來”“干起來”四項具體舉措,確保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在漢創業就業。江岸區如何有所作為?
30日,樊友凱、饒黛等20名武漢大學研究生接過江岸區領導頒發的聘書,正式掛職成為該區街道辦事處的團工委副書記。他們將幫助街道、社區對接社會組織資源,參與社區團建。
這是江岸區正在火熱開展的“優秀大學生到重點社區掛職”活動。
今年4月起,這20位武漢大學研究生將入職江岸區16條街道及百步亭花園社區,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所長,在街道、社區展開實踐。
他們是社區調研員,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對所在街道創新社會治理、黨建工作、志愿服務、社區文化等方面工作進行調研,撰寫調研文章;他們是信息聯絡員,作為掛職的街道團工委副書記,及時將街道的需求、困難與問題與團區委進行對接反饋,并將自己所在街道、社區工作的經驗體會進行整理,報送團區委;他們是資源對接員,將幫助街道、社區與社會組織、學校社團等資源對接,開展青少年活動,幫助社區黨組織密切與居民的聯系;他們是活動協助員,協助街道、社區團青干部開展青年、青少年活動,協助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及信息撰寫等工作。
江岸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讓大學生到街道和社區掛職,目的是為推進江岸“紅色引擎工程”,讓大學生在服務社區建設中走進江岸、了解江岸、愛上江岸、留在江岸。學生們也將在實踐中學有所得、得有所思、思有所獲。
這只是江岸區開展“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的一個縮影。
每年暑期,江岸區招募數十名大學生志愿者到機關單位、社區托管點開展社會實踐,在見習中增進他們對江岸的情感。
2015年,岱家山科技創業城舉辦“才子珞珈人”江岸首屆華中高校高端人才嘉年華活動,吸引了來自武漢大學、中科院等各大高校的師生代表200余人參加。
去年,“江岸青年之家”在運營過程中,積極聯系武漢大學屋頂空間團隊、江漢大學無一工作室、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夢軒閣漢服工作室等高校大學生興趣團隊,為孩子們開展綠色栽培、國學繪畫等公益課堂,并將這些團隊項目列為青年創業項目進行孵化。
今年,江岸區開展“大學團支部聯社區”活動,在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優選45個班級團支部與重點社區對接聯系,參與社區關愛空巢老人、幫助困難家庭、清潔家園等志愿服務活動,激活“紅色細胞”,發揮學校團支部在服務居民群眾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社區營造志愿服務的良好氛圍。
對于在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中表現突出的青年學生,江岸區可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推薦到轄區企事業單位工作。
江岸區砸真金白銀吸引高校畢業生留漢
30日,江岸區區委書記王煒公布,該區砸下真金白銀,從創新創業、企業孵化、安心落戶、科研布展等方面,為高校畢業生們培育全方位的創業就業肥沃土壤。
在創業幫扶方面,該區設立2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率先創建了“助保貸”“保證保險貸”等融資模式;設立大學生創業就業基金,每年由區財政安排2億元,用于支持大學生在江岸創業就業。對“新三板”掛牌的青年創新創業拔尖人才,該區給予120萬元獎勵,對入選武漢市“黃鶴英才計劃”的高層次人才,按項目給予50至500萬元的資金支持,其中購房安家補貼、生活津貼等費用的支出最多可達150萬元。此外,區財政還每年安排1200萬元的人才工作專項經費,用于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
在就業扶持方面,對到該區企事業單位工作、創業的博士生,按每月2000元標準給予為期3年的資助補貼。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簡化落戶手續和審批流程,放寬落戶限制,設立“社區公共戶”,為其落戶江岸提供便利,并落實發放生活補貼。獲得學位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后可直接申請工作許可,不受工作經歷限制。擁有武漢市戶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按社會保險最低繳費基數的60%,給予個人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
為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江岸區還暢通青年創業者的子女入學“綠色通道”。青年創新創業拔尖人才子女就讀區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幼兒園的,可根據本人意愿和實際情況,由區教育行政部門協調安排入學。因地制宜建設和籌集優質公租房或創業公寓,定向解決創業大學生的住房困難,符合條件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可申請一次性租房補貼。
我為何回漢創業?
“我接觸的創業者中,都曾嘗過失敗的滋味,所以不要害怕失敗。”昨日,“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宣講活動現場,武漢奧森迪科智能電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尹鋼一上臺,就和在場學生分享干貨。
尹鋼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在外工作6年后,毅然辭職回漢創業。他笑稱,自己公司的成長史,就是一名武漢大學生的奮斗史。
從2個人、3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起步,如今,尹鋼的團隊成員達30人,銷售收入突破2000萬元,在廣告領域激光切割解決方案行業領先,公司正在沖擊新三板。“在創業成功的幾大要素中,政策利好、人脈資源和家人支持十分重要。”尹鋼說,他的父母、親人和朋友都在武漢,在這里有廣闊的人脈資源。與此同時,武漢市、江岸區黨委政府部門,堅定地支持萬眾創業,千方百計鼓勵大學生留在武漢,這些政策利好為創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豐富的高校及人才資源、成熟的產業配套以及便捷的城市生活圈,也讓武漢具備了優越的創業環境。
【江岸區萬余高層次崗位 真金白銀吸引畢業生留漢】相關文章:
河南省“真金白銀”支持政策措施完善03-22
江蘇2億資金吸引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03-28
漢陽發十大舉措鼓勵大學生留漢10-28
自助烤吧吸引年畢業生01-15
小店創業指南:如何選對地點淘到真金03-01
全國2萬余名大學生村官創業 提供22萬多個就業崗位03-03
創業項目:用“三廢”提取白銀03-18
徐州著手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07-28
如何才能吸引VC眼球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