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成語故事演講稿12篇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干、結尾等幾部分組成。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接觸并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成語故事演講稿 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漢語中有很多的成語,它們言簡意賅,有很強的表現力。因此,人們在交際中都喜歡用成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然而你是否知道,不少成語背后都有優美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就給大家揭開一個邯鄲成語典故“小題大做”的面紗,共同體驗它背后的魅力。
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當時七國爭霸,局勢混亂。趙國不僅是一個弱小國家,而且當時的統治者趙孝成還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燕國本來不是什么肥老虎,但是見趙國軟弱可欺,便派將軍高陽軍率領十萬大軍向趙國進發,企圖把趙國一舉拿下。這個消息一傳到趙王耳中,就把他嚇得魂不附體,慌忙派人去請求齊國派大將田單到趙國率軍開戰,這可使趙國的將軍們奇怪了。趙國再怎么弱小,也并不是沒有將才,何必舍近求遠,去求齊國派將應戰呢?于是,文武群臣們力勸趙王,不要到齊國求將。可趙王一意孤行,結果,人家齊國逮住這個機會,想訛趙國一筆,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那就是用五十多座城池來聘請田單將軍。趙王雖然也覺得條件苛刻,但一想到燕國會把趙國滅掉,心里就發毛。一咬牙便答應了。朝廷一下子沸騰起來,大臣們背地里都罵趙王昏了頭,將軍趙屠尤為不滿,但又不敢公開反對,只好背地里對平原君發怨氣:“趙王太糊涂了,趙國又不是沒強兵勇將,為什么要付出五十座城池的'代價去換取田單將軍呢?如果派我出戰,我保證一百天內將燕軍趕出趙國。再者說,田單再怎么英勇彪悍,那也是人家齊國大將,他會為趙國賣命嗎?這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兒,怎么他趙王就不明白呢?”
這個成語比喻日常生活中把小事情當作大事情來處理,所以最后得到的教訓是:遇到一只螞蟻,可千萬別召集全村人來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請問,當你滿懷熱情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當你快活的跨進自家大門的時候,你是否在意過你的腳步,是優雅還是笨拙?是的,我知道,此時,多數人會覺得我的提問無聊、可笑。可是,就在兩千多年前,有一位少年,竟然特別在乎自己走路的姿勢,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成語邯鄲學步,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那是在兩千多年前,古城邯鄲的街頭,走著一個左顧右盼、充滿好奇的燕國壽陵少年,在他的眼里,邯鄲人走路的`樣子真是美極了,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好,學;看到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大方,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年光景,他連自己如何走路也不會了。來時的路費早已花光,沒辦法,最后他只好爬著回去。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我知道你們真的可憐這位壽陵少年。當你為他悲哀的同時,你是否注意到了另一個深層的問題,那就是:沒有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沒有了自信心就失去了自我。
讓我們深深回味吧!人世間,蕓蕓眾生聚集,人們來去匆匆,但是卻各具特色,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即使孿生兄妹,也從來沒有!我們不能不驕傲,因為如此,世界才顯得如此多姿多彩;我們不能不自豪,因為如此,世界才顯得如此美麗。
試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那位壽陵少年那樣去邯鄲學步,你還會覺得這世界還可愛嗎?那時,你一定會感嘆:這世界為什么如此的單調,乏味,讓人厭倦、煩惱!
許多偉人告訴我們,事物有著許多共性,但絕對不能缺少的是個性,只有個性才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當我們打開國門,睜眼看外面的世界,許多東西真的令我們眼花繚亂,目不瑕接,特別是那些非物質的東西,往往使我們充滿好奇,但在我們看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更加璀璨,中國歷史燦爛的文化才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因所在。在我們學習那些對我們有益的東西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才是根本的,這才是中國人充分自信的體現。
由此,我們想到在學校從娃娃開始,在注重面向全體的同時,更看重的是發展他們的個性特征,讓個性得以張揚,得以提高是多么的重要。
每個中學生都有自己崇拜的人,也許是偉人,科學家,也許是明星;也許是你的親人,但我要說你最應該相信的是你自己。請相信,所有的困難和挫折都無法阻擋你前進的腳步,這世界,你是最棒的!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還得感謝“邯鄲學步”,他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必須要有自信心,那樣,他就不會盲目崇拜。共性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鑒,但更重要的是去張揚你的個性!
請相信,因為有你,我們這個世界才更加絢麗!請相信,因為有你,我們這個世界才更加精彩!謝謝大家!
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3
敬愛的老師、評委們:
大家好!
我是叢臺區實驗中學初三二班的徐舒揚。站在這里,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我給大家講講《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歡!
《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典故對于我們來說都不陌生。下面,我就來跟大家講講這個成語的由來。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燕國壽陵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但始終沒有一件事能做好。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像現在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聽到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一個美。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勤于向別人學習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絕對不能像燕國壽陵人那樣,盲目貶低自己,一味崇拜別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趨,結果必然是人家的優點沒學來,自己的長處卻丟光了。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4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年我演講的題目是《三只悲情兔,一記警世鐘》。
第一只小兔在兩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跳躍,在宋國的一塊農田里,它快樂的腳步突然在一塊裸露的樹根前驟然而止,它撞在樹根上折頸而死。那一天,這只小兔成了一位農人的美餐,而也是從那一天起,農人舍田歇鋤,守著一株光禿禿的樹根等著下一只折頸而亡的小兔,一等就是兩三千年,至今除了守株待兔笑柄,他什么也沒有等到。一首歌里唱過,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守株待兔
的典故告訴我們,若要成功就必須有只爭朝夕的行動。
第二只時常在我腦海中出現的小兔子要可愛得多,名氣也要大得多。它是一名長跑健將,它從美麗的童話故事里走出。一天,一只小烏龜經過層層海選,終于站在了這只長跑兔對面的挑戰者位置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對決一觸即發。比賽開始,小白兔一起跑便遙遙領先,長長的賽道上它看不到了小烏龜的身影。于是長跑兔先觀沿途風景,再聽四周掌聲,看慣聽膩了,竟然在半道上美美地大睡起來。夢境虛無縹緲,現實無法脫逃。長跑兔夢醒之時,小烏龜早已步入“夢想兔國”的舞臺,獲得年度冠軍的榮耀。龜兔競走中悲情小兔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堅持到底的韌勁兒,任何優勢與天才都只是徒勞。
同折頸而亡與賽跑失利的前兩只小兔相比,我腦海當中的第三只小兔理想要遠大得多。這只小兔為了對付經常前來騷擾甚至常常危及自己生命的獵人,與一只狐貍結成了同盟,一起對付獵人。然而事有不期,一天,一群獵人突然前來,一箭就射死了小兔。小兔死后,狐貍比孟姜女哭得都痛。有個長者經過,見一只狐貍抱著一只死兔嚎淘大哭就問原因。狐貍邊哭邊說:“我的同盟被獵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著我明天的死亡。”朋友們,透過兔死狐悲這個成語,我們不應僅僅回味狐貍哭聲之中的遺恨,更要懂得團結協作的重要。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的今天,團隊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團隊的協作意識肯定是是萬萬不能的。
朋友們,我們是新世紀的青年。有人說我們90后缺少夢想,其實我們缺少的不是夢想,真正缺少的是為夢想而全力以赴的行動、堅持到底的韌勁兒還有淡化自我強化團體的協作意識。而透過守株待兔、龜兔競走與兔死狐悲這三則成語,我們不是正好獲得了行動、韌勁兒與協作意識這三種啟發嗎?
三只悲情小兔,三味深思良藥;三則成語故事,一記響亮警鐘。讓我們牢記這三則教訓,用行動、韌勁兒、協作這三駕馬車,擎起我們內心激蕩已久的夢想。三駕馬車起處,夢想必定成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我們打開國門,睜眼看外面的,許多東西真的令我們眼花繚亂,目不瑕接,特別是那些非物質的東西,往往使我們充滿好奇,但在我們看來,五千年的文化更加璀璨,中國燦爛的文化才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因所在。在我們學習那些對我們有益的東西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才是根本的,這才是中國人充分自信的體現。
由此,我們想到在從娃娃開始,在注重面向全體的同時,更看重的是發展他們的特征,讓個性得以張揚,得以提高是多么的重要。
每個中都有自己崇拜的人,也許是偉人,家,也許是明星;也許是你的親人,但我要說你最應該相信的是你自己。請相信,所有的困難和挫折都無法阻擋你前進的腳步,這世界,你是最棒的!
各位、老師、同學們,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還得感謝“邯鄲學步”,他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必須要有自信心,那樣,他就不會盲目崇拜。共性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鑒,但更重要的是去張揚你的個性!
請相信,因為有你,我們這個世界才更加絢麗!請相信,因為有你,我們這個世界才更加精彩!謝謝大家!
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是一個成語故事——水滴石穿。從前,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任縣令。一天,他看見一個當差的人,慌慌張張地從倉庫里出來,邊走邊往衣袋里塞什么東西。張乖崖馬上叫住了這個人,發現他偷了一文錢。這個當差的人,支支吾吾了半天,見實在混不過去了,才承認是剛從庫房里偷來的。張乖崖讓便人將他押回大堂,下令拷打。那人很不服氣,大聲地喊道:“一文錢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乖崖一聽大怒,怎么還有這樣的人,明明犯了錯,還要頂撞,就毫不猶豫地拿起筆,寫下這樣的判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一文錢,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錢。”判決完,張乖崖下令,斬了這個當差的人,警示眾人。
這個故事說明了,過失雖小,但一旦長期積累,很小的錯誤,也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柔軟的繩子可以鋸斷木頭,一滴滴的水滴可以穿破頑石,所以只要我們有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再小的力量也能完成艱難的事情。那么,如果我們在學習上也能像水滴那樣,抓住每一分鐘、每一秒鐘,堅持不懈,一心一意地學習,思考,就一定能把學習上的“頑石”“滴穿”,最終取得成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7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關于成語故事的演講。“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成”表示已經形成的,而“語”指的是語言。因此,成語是一種固定搭配的詞語,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而這些故事更是成語傳承的載體。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牛刀小試”這個成語。這個詞語是指在小事上試手,來檢驗自己的實力和能力。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于元代詩人楊憲益的《破幽夢》。故事中講述了一個叫張生的農家子弟,因為想考中進士,不得不離開家鄉前往京城學習。為了生計,他在縣城里開了一家小刀店。剛開始,張生并不拿手制作刀具,看似默默無聞,但他仍然堅信:“僅憑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口號是無法打動人心的,只有實際行動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于是他開始了牛刀小試,每天反復磨削刀具,讓它們變得愈加鋒利。時間一晃,張生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刀具質量逐漸提高,生意越做越紅火,最終,他成功考中了進士,并成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員。
第二個成語是“半夜三更”。大家肯定都聽過這個詞語,它表示的是在深夜的時候,特別是在半夜三更的時候。這個成語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據傳,當時有一位名叫陳同的老者,他的妻子過世了,他便整天整夜地盯著燭光哭泣,甚至沒有時間吃飯休息。漸漸地,他瘦弱不堪,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然而,突然有一天,他在半夜三更的時候聽到了妻子的聲音,他便再也無法掩飾自己的悲痛,于是用盡最后一點力氣,大聲呼喊著她的`名字。之后,他的心臟驟停,便與心愛的妻子重逢了。
最后一個成語是“班門弄斧”。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好受人之托,卻不明人家之意。在孔子的《論語》中,曾有一位名叫堯舜的士人,他到了魯國的班門宴請,發現自己所擅長的斧子并不比地方工匠做得更好。這個現象引起了他的想法,他感覺到這樣做完全是無意義的,于是便以自己做斧子的方式來表達出對社會先賢文化的繼承和尊重,最終贏得了當地百姓的尊敬和好評。
以上是我對成語故事的簡短分享。成語不僅僅是漢語中的詞匯,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傳承的載體。正因如此,大多數成語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這些故事仿佛就是一個個小小的珠子,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
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8
尊敬的評委、尊敬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演講的主題是“成語故事”。成語故事作為一部分中國文化遺產,是用來表達人們情感、啟示人們思想,增強人們道德信念的優秀文化形式。今天我想向大家分享三個成語故事。
第一個成語故事是“井底之蛙”。故事講述了一只蛤蟆生活在一個小井里,這只蛤蟆認為這個小井就是整個世界。一天,一只大蛤蟆來到了這個小井邊,告訴這只蛤蟆外面的世界是很大的,這只蛤蟆卻不聽取建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要多去接觸外面的世界,開闊自己的'眼界。
第二個成語故事是“杞人憂天”。故事講述了杞國有個人叫做屈原,他常常擔心天會塌下來,杞國會沉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過度擔心未來,應該珍惜當下的每一天。
第三個成語故事是“坐井觀天”。故事講述了一只鳥,它在一個深井里觀察天空,以為天空只有一塊藍色的圓盤。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勇于跨出舒適圈,去發現更廣闊的天地。
以上這些成語故事,無疑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和啟發。讀完這些故事后,我們應該要反思自己,看看我們是否也像井底之蛙、杞人憂天或坐井觀天的人一樣。我們是否也只看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否也常常擔心未來,或者只關注眼前的小事而忽視大局?
總的來說,成語故事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財富。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僅要堅守優秀傳統文化,更要發揚光大它,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讓我們共同繼承和傳承中華文化,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一個有文化、有信仰、有情懷的人!
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9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首先老師想問問除一年級以外的同學們,你知道咱們大江小學一年中要開展幾個傳統節活動?(體育節、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社會實踐節)十多年來,這五個傳統節活動已經成為大江小學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
如今又到了寒意襲人的十二月,大江小學第十三屆“讀書節”也翩然而止。同學們一定還記得第十三周升旗儀式上李老師講的成語故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讀過很多的成語故事,而且會說很多的成語。但是你知道成語是怎樣形成的嗎?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
它簡潔精辟,寓意深長,是漢語詞匯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漢語中的瑰寶。“瑰寶”是什么意思?稀世之珍寶。當然這里指特別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除“成語”之外,《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論語》、《唐詩》、《宋詞》都稱得上世界文化的瑰寶。將這些優秀的、經典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和發揚光大,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這也可以說“學習經典,匹夫有責”。
因此,“誦讀經典”是本屆讀書節中的一個主要內容,不僅每一位同學要讀,每一位老師要讀,每一位家長也要讀。為了真正把書讀到每一個人的心里,學校領導經過認真的`思考與研究,將延長讀書節活動時間,從以前只有12月份的一個月,改成12月至4月。在近5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將圍繞“誦讀經典”這個主題,結合“浪花五星兒童”的評選,組織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每一位同學、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都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
偉人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徜徉書的海洋,讓讀書成為一種需要,讓讀書成為一種責任,讓讀書成為一種樂趣!
成語故事演講稿 10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成語故事”。成語是中國語言中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它是漢語的特色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今天我就要分享一些有關成語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魅力。
第一個成語是“半斤八兩”。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有兩個行家互相比較各自擁有的技藝,一個人說自己帶了一斤豆子,另一個人說自己帶了八個蔥頭,兩人用秤稱量后發現,一斤的豆子和八個蔥頭的重量是一樣的,于是就出現了成語“半斤八兩”,形容兩者一樣,無法區分。
第二個成語是“畫蛇添足”。這個成語故事發生在齊國,有個畫匠畫了一條很漂亮、很逼真的蛇,但他卻覺得畫還不夠好,于是在蛇的身邊又畫了一只腳,結果把整個畫面弄得很不協調,于是就有了這個成語。
第三個成語是“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出自《莊子》中的故事,說有個農夫對自己種的一棵樹特別熱心,細心照料著,結果這棵樹茁壯成長,甚至變成了為數不多的巨樹。這位農夫卻守在樹下等待兔子自己蹦進來,可是天天等,卻一只兔子也沒有捕到。
第四個成語是“狐假虎威”。故事源自三國時期,孟獲為了逃脫關羽的追殺,躲進了一個山洞里,假裝是有一頭猛虎住在那里,于是遠處的獵人都不敢接近山洞。趕到這里的張飛了解真相后,他不懼狐貍的斗智斗勇,最終教訓了狐貍,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第五個成語是“殺雞取卵”。故事源自古代的一個富翁家族,因為看中那些蛋的價值,而殺了鳥。采取了這種方式之后,鳥的數量變得更少,不僅沒有獲得更多的蛋,反而失去了更多的好處。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講述的五個成語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意。不論你是學生、工作者、商人、還是政治家,無一不得服這些成語的力量。在生活中,我們要善于從這些成語中汲取智慧,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切不可只看表面,深悟內涵,才能從每一個細節中體驗到中華文化的精髓。
最后,感謝大家傾聽我的演講,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能夠更加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行動去踐行這些成語的精神內涵。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11
尊敬的評委,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成語故事”。中國本土文化中欣欣向榮的成語,是一種獨具傳統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幾乎在每日的生活中都能聽到、看到。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闡述成語故事的魅力。
一、成語故事的歷史淵源
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隨著歷史的演進,更多的成語被創造和使用。每一個成語背后,都蘊含著古代文化與智慧的結晶,反映著人們對生活的理解、感悟和體驗。例如,成語“不可一世”,源自于《莊子·天下篇》;成語“半途而廢”,源于《莊子·逍遙游》;成語“眾所周知”,源自于《史記·項羽本紀》。成語不僅可以代表某種含義,更是深入人心的靈魂,它所傳遞的哲理和思想貫穿古今中外,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二、成語故事的智慧哲理
成語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是其魅力之一。成語故事是對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和思想的獨特闡述和表達。通過成語故事,人們能夠學習到深奧的哲學思想和實用的處事技巧,使人們受益終身。例如,成語“知足常樂”,告誡人們要知足常樂,放下功名利祿,安享平靜;成語“積少成多”,提醒人們只要堅持積累,就能創造奇跡;成語“落地生根”,鼓勵人們要扎根于生活中,始終保持理智和真誠,不斷地成長和進步。
三、成語故事的賞析方法
欣賞成語故事,不僅能夠掌握成語的用法和意義,更能夠領略到其中的深意和人文情感。有兩種方法值得推薦:一是站在古人的角度上考慮成語故事,從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風俗和價值觀來理解成語的內涵。二是從當代的角度上考慮成語故事,從現代人的角度出發考慮成語中的主題,探究成語的現代理解和運用。
總之,成語故事是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項不可多得的精品,它被稱為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驕傲。它所傳達的智慧和哲理,在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我們應該珍視并且傳承好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
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演講稿 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題是“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成語故事”。
語文課堂上,我們經常會學習到各種各樣的成語,它們的來源或許來自于神話傳說,或者是歷史上的某個故事。但是,僅僅把成語的意思和讀音背下來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選擇了成語故事來為大家展示成語背后的深刻內涵,以便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成語。
首先,我要講的是“杯弓蛇影”。這個成語來自于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有一個人行走在山林之間,看到一條蛇,驚恐之下就用杯子把它打死了。但當他飲酒歡慶的時候,卻忽然看到了杯中的倒影,仿佛是蛇的影子出現在了杯中。其實,那只蛇早已經被他打死了,他看到的只是他自己膜拜的“蛇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實并不一定如我們所想象,有時候我們在想象恐懼的時候,就像這個人一樣,被所謂的“杯弓蛇影”給嚇倒了,這樣的想象可能會讓我們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接下來,我要講的是“畫蛇添足”。這個成語來自于古代的一則寓言。相傳有個人善于畫蛇,他在畫一張非常精美的蛇時,一個路人看到了他的畫,稱贊他畫得非常完美,只是缺了一只腳,建議他應該在蛇的畫上再加上一只腳,這樣畫蛇會更加逼真。于是,這個人就聽從了路人的建議,他在畫上添上了一只腳,但結果是蛇的美感瞬間消失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有些念頭是毫無必要的,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勢,添油加醋,反而是畫蛇添足。
最后,我要講的是“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源于《戰國策·楚策三·效忠》。相傳有一個農夫,他把羊群放到了一個草地上吃草,當天下雨的時候,他沒有及時帶羊回家,結果丟了一只羊。事后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于是他想起了這句成語: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他立即做出了相應的補救措施,把羊圈修好,重新回到那個草地上尋找。終于,他找回了那只走失的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為犯了錯誤就放棄,要及時補救錯誤,不斷向前,這樣錯誤才有可能得到彌補。
以上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其自己深刻的內涵和啟示。每個成語背后所傳達的思想,都可以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以及學習中受益。只有真正理解和應用這些成語,才能夠成為真正的語文學子。
最后,謝謝大家的聆聽!
【成語故事演講稿】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05-15
(經典)成語故事06-22
經典成語故事05-07
經典的成語故事06-04
睡前成語故事04-03
簡短成語故事11-20
經典成語故事簡短11-18
趨炎附勢的成語故事11-07
中國成語故事【經典】09-21
【集合】經典成語故事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