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母親嬰幼兒喂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分析

時間:2024-09-09 19:19:19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農村母親嬰幼兒喂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分析

                    作者:鐘春梅 汪之 孫忠清 石慶香 馬愛勤

 

【摘要】  目的 了解農村母親嬰幼兒喂養知識、態度、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山東省臨市梅鎮6~36月齡嬰幼兒的母親222名,對其進行喂養知識?態度?行為(KAP)問卷調查。結果 母親喂養KAP得分的及格率為48.2%;大部分母親對營養素的主要食物來源等問題認識不足;喂養態度普遍較好;母親K、A、P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r=0.192~0.333,P<0.01);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及子女多的母親喂養知識、行為得分及KAP總分低(t=2.72~8.29,P<0.01)。結論 農村母親缺乏科學喂養知識,應加強科學喂養知識的宣教與普及。

【關鍵詞】  嬰兒營養;健康教育;健康知識?態度?行為;數據收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n infant feeding of mothers in rural area. Methods Mothers with children ages 6-36 months in Meipu town of Linyi, Shangdo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ir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 of infant feeding. Results The passing rate of KAP was 48.2%. Most mothers lacke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source of important nutrients; but, in general, their attitude towards feeding was goo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was present (r=0.192-0.333,P<0.01). The mothers of young age, pooreducation, and more children got lower scores of KAP (t=2.72-8.29,P<0.01). Conclusion The mothers who live in countryside are lack of awareness of reasonable feed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knowledge on this should be promoted and popularized.

  [KEY WORDS] infant nutrition;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data collection

  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是一生中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合理的營養供給,將為今后體力和智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由于嬰幼兒尚不能自主飲食,母親是其食物的主要安排者。因此,母親對喂養知識的掌握、對科學喂養的態度及其喂養行為(KAP)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嬰幼兒的營養狀況。本研究旨在了解農村嬰幼兒母親喂養KAP狀況,探討其可能的影響因素,為今后母親營養教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08年10—12月,整群抽取山東省臨市梅鎮222名6~36月齡嬰幼兒母親為調查對象。

  1.2 母親喂養KAP調查方法

  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經預調查后修訂而成。內容包括:嬰幼兒一般情況,父母的一般情況以及喂養KAP。其中喂養知識10題(含4道多選題),答對記1分,答錯或不知道記0分;喂養態度4題,喂養行為6題,按答案的順序A、B、C分別記為2、1、0分。滿分為34分,滿分的60%為及格。統一培訓調查員,由調查員一對一對嬰幼兒母親進行詢問調查。

  1.3 統計分析

  以EpiData軟件采用雙人重復錄入方法錄入數據,錄入完畢進行一致性檢驗后核對,導入SPSS 11.5進行相關分析、t檢驗。檢驗的顯著性水平設定為0.05。

  2 結 果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222名母親,年齡為21~46歲,中位數年齡為2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的母親占27.5%,初中及以上者占72.5%;有1個子女的母親占64.4%,2個子女及以上的占35.6%。

  2.2 喂養知識、態度、行為

  2.2.1 喂養知識 母親喂養KAP得分的及格率為48.2%,其中喂養知識的及格率為32.9%。嬰幼兒母親對營養素的主要食物來源等基礎營養知識缺乏了解,僅有30.2%的母親知道鈣的最佳食物來源是奶類。見表1。

  表1 營養知識的知曉率(χ/%)營養知識 知曉率含優質蛋白質較多的食物35.6缺鐵的后果67.1鈣的最佳食物來源30.2富含鐵的食物27.6蔬菜水果能否互替76.6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19.5營養豐富的液態食物29.6全面了解兒童營養狀況的方法15.36月內嬰兒最好的食物64.0母乳喂養的好處44.1

  2.2.2 喂養態度 喂養態度普遍較好。83.3%的母親認為飲食對健康和生長發育很重要,72.1%的母親會想盡一切辦法糾正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有98.7%的母親想了解孩子的飲食是否符合營養要求,86.5%的母親會堅決放棄不利于健康的食物。

  2.2.3 喂養行為 喂養行為得分及格率為42.8%。每次購買食品時都會閱讀食品標簽者占83.3%,有時會看者占9.9%,從來不看者占6.8%;經常、偶爾和從來沒有聽過營養知識講座或讀過營養科普材料者分別占8.6%、46.4%和45.0%;69.8%的母親會經常變換食物種類;對于營養豐富但小孩不吃的食物,66.7%的母親會用各種方法(如改變烹調方法)讓孩子多吃,33.3%的母親選擇放棄;20.3%的孩子每個月量1次身高、體質量,27.0%的孩子幾個月量1次,52.7%的孩子近半年甚至從沒量過;服用過和從未服用過營養素補充劑的嬰幼兒分別占83.3%和16.7%。

  2.3 喂養KAP之間的相關性

  嬰幼兒喂養知識、態度、行為三者之間呈正相關性(r=0.192~0.333,P<0.01)。

  2.4 母親文化程度、年齡和家庭子女數與喂養KAP得分的關系

  母親文化程度不同、子女數不同和母親所處年齡段不同,母親喂養知識、行為得分以及KAP總分差異有顯著性,即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母親喂養知識、行為得分及KAP總分低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母親,2個子女及以上的母親得分低于1個子女母親,年齡大于30歲的母親得分低于30歲以下者(t=2.72~8.29,P<0.01)。喂養態度得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表2 母親不同文化程度、年齡段、家庭子女數喂養KAP得分的比較

  3 討 論

  3.1 母親喂養知識、態度和行為現況

  本研究中嬰幼兒母親喂養知識水平普遍較低,尤其表現在營養素的主要食物來源方面。例如,近70%的母親不知道鈣的最佳食物來源。對母乳喂養的認識也不夠,僅64.0%的母親了解母乳是6個月內嬰兒最好的食物,44.1%的母親知道母乳喂養對母子都有益。母親對營養知識的認知水平可直接影響其日常膳食安排和食物購買。本研究中農村母親喂養知識水平不容樂觀,提高其喂養知識水平,任重而道遠。本研究中母親普遍希望獲得科學喂養方面的知識,并且愿付諸于實際行動,這為營養宣教工作提供了保證。

  定期測量嬰幼兒身高、體質量,監測其生長發育的動態變化,能及早發現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問題。本研究52.7%的嬰幼兒在近半年甚至是從來沒量過身高、體質量,這不僅說明家長不理解監測生長發育的重要性,更說明農村兒童保健工作還相當滯后。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十分常見,是影響其健康及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1]。給兒童科學合理補充多種微量營養素可糾正兒童的微量營養素缺乏, 改善生長發育狀況[2]。本文16.7%的嬰幼兒從未服用過如魚肝油之類的營養素補充劑,母親喂養行為及格率僅為42.8%,說明絕大多數母親未能科學合理地喂養嬰幼兒。

  3.2 影響母親喂養KAP的因素

  嬰幼兒母親文化程度低是制約喂養KAP的重要因素,與文獻[3]研究結果一致。年齡大的母親喂養知識得分較年輕母親低,這一點不同于城市的研究結果[4],原因可能是年齡大的母親的文化程度相對低。多子女的母親喂養KAP得分低于獨生子女母親,究其原因,①多子女的母親年齡相對大,文化程度低;②可能多子女的母親自恃有育兒經驗,對子女的養育關注較少。這提示我們尤其要加強對多子女母親進行營養宣教。

  3.3 對農村母親營養教育工作的建議

  “知信行”理論認為,知識是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和態度,進而改變相關行為的基礎, 而信念和態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5]。本文研究結果也提示,母親的喂養知識、態度和行為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因此,母親合理喂養行為的形成,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母親喂養知識水平。①農村婦幼營養教育重點人群: 文化程度低、年齡大和2個及2個以上子女的母親是營養教育的重點人群。②營養教育的途徑: 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網是開展農村婦幼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徑[6]。通過系統培訓,把鄉、村醫務人員培養成為一支扎根農村的健康教育隊伍,是實現營養知識傳遞到農村千家萬戶的保證。選擇農村母親便利的宣教方式,如定期在村或鄉范圍內舉行營養知識講座,開展營養咨詢,廣播電視播放生動的營養教育節目。尤其醫務人員面對面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具體性,可能更受歡迎[7]。郝波等[8]提出,面對面的講解形式是針對農村婦女的較好健康教育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從營養知識的獲得到行為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進行長期的營養教育工作,才能改變農村母親的喂養行為。

【參考文獻】
    [1]洪昭毅. 要重視微量營養素對兒童健康的重要性[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7,15(6):565?566.

  [2]蔭士安,王茵. 改善我國兒童微量營養素營養狀況的干預對策[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6,14(3):218?220.

  [3]許榕仙,胡志堅. 福州市幼兒家長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研究[J]. 中國校醫, 1999,13(3):174?176.

  [4]吳紅媛,戚小兵,林燕妮. 珠海市幼兒家長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分析[J].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2005,17(4):165?167.

  [5]楊廷忠,鄭建中. 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4:5.

  [6]魏南方,周子步,米永正. 農村婦幼健康教育與《生命知識》傳播策略制定與實施[J]. 中國健康教育, 2005,21(8):594?595.

  [7]范冬梅,許茜,張榮君. 妊娠期婦女健康教育狀況及社會支持因素調查分析[J]. 齊魯醫學雜志, 2008,23(2):149?152.

  [8]郝波,趙更力,周敏,等.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對農村兒童母親喂養知識態度和行為的影響[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8,16(6):668?669.

【農村母親嬰幼兒喂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分析】相關文章:

行為概念分析11-15

雨花臺區流動人口計劃免疫接種率、相關知識、態度和行為調查11-18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11-23

實習前護生對護理的態度及評價的調查分析11-16

喂養方式對嬰兒濕疹的影響分析03-28

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民養老保障行為影響的調查研究11-19

知識分享動機及行為對個體創新行為的因素探討11-22

農戶經濟行為理論視角的分析11-15

臨床護士對PICC相關理論知識的了解情況調查分析03-29

  • 相關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精品91 | 香蕉啪视频在钱看视频久 | 尤物在线官方网站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