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影響中學生體育意識形成的因素教育論文
【摘要】本文從構建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硬件平臺、培養學生對運動的參與欲望和滿足感、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優化體育教學的方法及提高體育教師素質等方面對中學生終生體育意識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學生 體育意識 體育教育
一、研究目的意義
體育意識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按照個人對學校體育目標的認識,采取個人認為是正確有效的方式以決定行為的心理活動。 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在中學的體育教學中往往被忽略,而這恰恰是中學生能否堅持體育鍛煉的最重要一點,是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重要保證。中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與有個好的身體是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貢獻的重要保障。培養正確的體育意識,對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興趣能力和習慣有決定意義。
二、預期結果
1.學生自身因素對體育意識的影響
(1)體育參與意識差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體育意識是人們在不斷地參與體育運動中逐漸形成的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體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中學階段又被技能教育、體能教育所左右,使學生難以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念加之學校的運動場地、活動器材有限,而且缺乏必要的監督和保障,學校規定的課外活動更是形同虛設,體育鍛煉課不能很好地開展,久而久之,學生的鍛煉興趣減少,不愿參加體育鍛煉,如此反復,形成惡性循環。學生參與運動時間較少是體育意識難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興趣與意志的影響
許多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意義以及體育鍛煉價值認識不足,更不懂得體育鍛煉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絕大部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是因為他們對該運動本身產生興趣,是直接興趣,而不是間接興趣,所以他們參與體育活動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就立刻終止運動。另據調查發現,怕苦、怕累、意志差已經成為當代中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在體育鍛煉中缺乏吃苦精神,意志力薄弱,不愿付出艱苦努力,不能堅持體育鍛煉,體會不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及對智力、學習效率的作用,進而妨礙了體育意識的形成。
2.體育教師的因素
(1)體育教師對學生缺乏正確的技術指導,造成學生技能低下
有研究表明,技術水平越高,體育態度的強度也越高,體育運動技術的高低與體育意識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如果體育教師能經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技術指導,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提高,在運動中更有可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更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但是,由于某些體育教師業務水平不高,備課時又沒有很好地鉆研,在傳授技術時講解籠統或不正確,造成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困難,運動技能低下,同時,體育課時相對偏少,課堂教學人數又多,加之體育場地、器材的缺乏,致使較難的技術動作學生無法掌握,更別說形成自動化的運動技能。運動技能的低層次,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勢必造成體育意識淡薄。
(2)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對學生體育意識、能力和知識的培養
盡管現在人們對現代體育觀念提得較多,但是長期以來受傳統體育觀念的影響,課堂教學只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運動技能的掌握,忽視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能力的培養,學生總是跟隨教師進行練習,離開教師,就無法科學地實施自己的體育活動,更沒有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對中學體育教學目的方法的調研發現,教學內容過分突出技術教學,而體育文化和體育衛生保健等理論方面知識教學所占比重僅為6%,不能滿足學生對健身知識和發展基本運動能力的需要,忽視了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增強體質的意識。所以,現階段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掌握運動與保健的知識技術和技能,還應包括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和能力,健全學生人格。
3.家庭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取向對孩子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將給孩子以重要影響。據調查,父母對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約有60%不重視。另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81%的家庭沒有主動為孩子購置體育用品,94%的家長沒有明確要求孩子鍛煉身體。家長對孩子合理的體育鍛煉缺乏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對體育產生消極的態度,阻礙了學生正確的體育意識的形成。
4.場地、器材的影響
本次調查發現,19.23%的中學生認為,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是沒有鍛煉場地和器材。由于近年來各中學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多,使原本緊張的體育設施更加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學生已不滿足于傳統的三大球和田徑等運動項目,愛好興趣。呈多元化趨勢,但由于學校各方面條件所限,師資力量薄弱,場地、器材的缺乏,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使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不高,影響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三、建議與對策
1.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學會自我鍛煉、自我控制、自我組織,學習體育運動知識,培養運動的興趣與習慣,開發智力、提高能力、發展個性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系統的、卓有成效的熏陶和培養,才能使之不斷豐富和完善。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完善自我,真正體會到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大力加強對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將體育意識培養貫穿于每一堂課和其他教學活動中。
2.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強化中學體育的時代性、社會性和針對性
加大教學改革力度,開設學生感興趣受歡迎程度高的選修課,進一步加強學生體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充分發揮理論指導實踐作用,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開展快樂體育健康體育以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學校大力開展群體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等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體育熏陶;完善體育設施,為體育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滿足學生活動的需要。良好的體育環境有助于學生體育意識的養成,使他們在優美的體育教學環境中心情舒暢,獲得健康效應。
參考文獻:
[1]程小虎.影響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調查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1998,(5).
[2]韓勤英.從終身體育看家庭體育、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一體化[J].北京體育中學學報,2004.(3).
【淺析影響中學生體育意識形成的因素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影響汽車制動性能的因素論文05-30
芻議大眾游戲對體育教育的影響論文11-21
中學陽光體育教育的問題淺析論文11-21
體育教育對終身體育的影響的策略論文03-26
籃球文化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影響論文03-13
淺析教育論文的寫作12-07
淺析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論文05-30
中學體育教學受多方因素影響02-23
秦腔入川對川劇形成的影響分析論文03-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