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探新目標初中英語課外作業的有效設計和評價
摘要:課外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有效的作業設計,可以加強和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在對學生英語課外作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后,構建科學的課外作業布置體系,以完善課外作業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目標英語;課外作業;有效設計;有效評價
新目標英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毋庸質疑,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和發展思維。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課內作業的繼續,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日常教學中,作業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和地位愈來愈顯現出來。對學生而言,作業是課堂學習內容鞏固和運用的反映,體現著學習的過程,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對教師而言,作業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調整和改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之一。因此,認真設計好學生的課外作業,對于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與習慣,對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與創造才能,都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著重闡述在新目標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設計和布置有效課外作業,以及如何進行作業的批改和評價,以增強課外作業的有效性。
一、目前學生英語課外作業情況
目前,學生的最大苦惱是作業量太多,一個八年級學生,晚上作業做到9點鐘,甚至有些學生要到10點多鐘才能把作業做完,到了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這種現象更嚴重。“傳統英語作業”僅僅停留在“對課堂的強化”的表面上,存在著很多弊端,具體表現如下:
1.作業結構單一,缺乏應用性和靈活性
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過多關注45分鐘的課堂教學,而忽略了課外練習的研究和改革。作業設計,內容僅限于英語書本,以鞏固語言知識點為主,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作業形式單調、機械,一般是抄單詞、短語和課文,很少注意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訓練。
2.作業設計統一,缺乏個性化和層次性
在目前的英語課堂中,每個班級的人數較多,有50個左右的學生,甚至有些班級達到60多個。教師布置作業時搞“一刀切”,全班統一要求,這樣的作業,無視學生的個性和基礎的差異性,而且作業設計沒有彈性,缺乏層次,這樣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因而產生作業抄襲現象和不完成作業現象。
3.作業隨意性,或拿來主義,缺乏系統性
有些教師布置的作業在量和質上都比較“隨意”,對所提供的作業資料基本上采用“拿來主義”策略。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熱衷于搞“題海”戰術,布置作業圖“量”不求“質”,加重了學生負擔,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拿來主義”不但耗時耗力,而且也在逐步消磨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4.作業容量大,缺乏有效性和科學性
傳統作業量大且缺乏有效性,導致學生作業態度很被動,抄作業現象十分普遍。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追求“做題做到熟練”,布置大量的作業。就本校情況來看,有些年級課外作業有課時沖浪、金榜學案、英語作業本,還有英語報紙等等。長此以往,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5.作業評價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缺乏激勵
傳統作業對學生的評價都是從對與錯、完成時間等方面分析,根本無法透視完成作業的過程。另外,傳統的作業評價常注重作業本身的客觀結果,輕視人的主體情感,缺少學生、教師與作業的情感態度的真實互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二、有效課外作業設計和布置
1.構建科學的課外作業布置體系
科學的課外作業的布置,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徹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當前“輕負擔,高質量”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科學布置課外作業,顯得尤為重要。既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讓教師從繁重的改作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的精力來設計有效的作業。科學的作業布置體系應該是這樣的:基礎練習作業、鞏固練習作業和分層拓展作業三個方面。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要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緊抓教學目標,按照基礎——鞏固——拓展來設計我們的課外作業,將會有效地促進作業對于教學的推進作用。
2.緊跟教學目標,課外作業設計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具體制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然后針對目標選擇和編制作業任務,保證總目標的落實。作業任務設計要多角度、多形式、多題型、多用性,既要有聽說口頭作業,又要有讀寫書面作業,既要有語言知識作業,又要有語言實踐作業,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運用能力都得到訓練,而且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能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形式。學生感興趣的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比如新目標(Go for it!)七年級(上),每個單元的話題都是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對這些話題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都很好,為了有效地加強課外作業的效果,在設計作業時,從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出發,從課堂教學目標出發,讓學生多動手,多做調查,通過涂涂畫畫等手段,激發他們對于作業的趣味性。
下面以七年級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為例:
此單元雖然是讓學生談論物體的位置關系,但因為單詞較多,讓學生掌握起來有點難度,所以在第一課時結束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如下的作業:讓他們給家庭物品、學習用品(包括Unit 2和Unit 4)貼上標簽,而且為了達到美觀,還要求標簽上作些裝飾。在七年級起始階段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即可以提高他們的書寫水平,感受美的熏陶,也可以幫助他們記住單詞,在記住單詞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第二課時的課外作業中,設計自己理想的房間,并用圖畫畫出來,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并用英語把理想中的房間描寫出來。由于是讓學生設計理想中的房間,學生操作起來很容易,創作的圖畫也很有新意,學生很有成就感。
當然,對于初中學生,在設計課外作業時,也不僅僅是涂涂畫畫,可以讓學生動手去編報紙,也可以讓學生收集信息,如有關中國和西方的節日,可以布置一些調查型的作業,比如學了日期之后,讓學生去調查家里人、班級里的同學的生日,學了有關交通工具,讓他們去調查全校同學是如何到校的等等。
3.根據個體差異,課外作業設計的階梯性和層次性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去決定、去思考、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去實踐和去應用。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他們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對事物的體驗、興趣各不相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承認個性差異。因此,英語作業在考慮共性的同時,也應兼顧學生的個性。設計的作業,盡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依據其最近發展區,建立多層次的彈性
【淺探新目標初中英語課外作業的有效設計和評價】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淺探11-25
淺探和法治療脾胃病03-18
淺探主題知識網站的建設和應用03-19
淺探英語作業批語的作用和技巧03-18
對現代美術的淺探03-01
淺探室內陳設01-07
淺探企業如何提高績效考評的有效性12-05
淺探企業如何激勵和留住核心員工03-25
淺探商品包裝設計與消費心理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