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傳統文化注入語文課堂相關論文
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文化建設,勢在必行。事實上唯有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始終能對人們起到激勵和提倡的作用。語文教學對于傳統文化的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與教師人文素養相通,拓展傳統文化的寬度中華傳統文化帶有鮮明的過去時代的烙印,它創成于本民族祖先,帶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視、傳承與發展。
語文教師更要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有相應的傳統文化根基和藝術修養,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東西闡釋出來,而且能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僅僅著眼于知識素養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發展的深刻內涵,為人的“終身發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人文素養是讓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體驗、相互影響而豐盈起來的。身為語文教師,我們的傳統文化素養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的培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要發揮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語文教師必須首先悉心學習古典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學史的經典文化著作《詩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唐詩三百首》等應成為每個語文教師案頭、枕邊常備必讀之書。在完成教材選編課文之外,語文教師要通過開設一系列《中華經典名著》的課程,在增加傳統文化學習篇目、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其文化素質的同時,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數千年所負載的精神價值的理性認同,培育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每教學一篇古典文章,教師首先要鉆研教材,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只有當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時候,學生才能受到真正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二、與傳統文本情感共鳴,深化傳統文化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載道。”作為人類文化載體的傳統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著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感,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閃耀著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最佳學習材料和內容。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傾心傾力,感同身受地教,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并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理”指的就是這個影響。近現代無數名人的早期求學經歷不難證明,他們無一不是接受了扎實、嚴格、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才給他們人生的奠定、注入了堅實、長足的發展基礎和動力。代表傳統文化的圣賢君子,堪稱人格典范,以他們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典籍傳承著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諧統一的崇高道德標準。正是這些代代相傳的為人之道,在中華文明史上哺育了無數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們為民族進步和國家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國著名學者吳宓先生曾提出,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養心性,培植道德,通曉人性,諳悉世事,表現國民性,增長愛國心,確定政策,轉移風俗,造成大同世界,促進真正文明”。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學分量,將其蘊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學生心靈深處,并以此為基礎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讓他們從小在心底書寫出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自覺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和民族精神,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三、與學生價值取向共優化,追求人文素養的精度與學生價值取向共優化指的是把傳統文化納入語文教學要注意和學生的精神、人生發展需求和諧結合起來。
傳統文化必須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義的。“和易以恩”,融洽的學習氛圍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在傳統文化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互為對象,平等主動,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故應激勵學生放膽而言,使其平等參與到教學中來,在觀點的碰撞中閃耀智慧光芒,讓每個學生都切實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結合起來的樂趣和收獲。語文教師要承擔起價值引領的重責,要審慎、準確把握傳統文化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把時代和民族倡導、尊崇的主流價值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應該從對人的終身發展、對民族未來負責的高度來“放出眼光”,謹慎選擇適合學生消化、吸收的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以德育人的獨特而強大的功能,竭力引導學生在感受、感悟傳統文化底蘊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使學生在與傳統文化文本的對話過程中,通過靜心閱讀,與作者相逢于案前燈下,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對作者的認識、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認同,或發問,或共鳴,或陶醉……應倡導生命與生命的平等交流的體悟學習方式。教學方式上,強調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強調課堂內外的互動,強調書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在經歷、人生追求的結合,強調紙質教材與多媒體課件的結合,強調學習與研究的結合,等等,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漸漸擺脫浮躁,即便難以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但率真的心靈卻不迷失方向,能勇敢追求光明之旅。總之,讓傳統文化回歸語文課堂教學要選得精、學得透、悟得深,幫助學生真正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全面提升人文素養。
說到底,母語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養就是人的素養。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傳統文化之根,使學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賢思想的滋養,讓學生既學文化,又學做人,語文教學之舟才能在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著鮮活的時代氣息,揚帆遠航。
【讓傳統文化注入語文課堂相關論文】相關文章:
給寫注入潤滑劑的初等教育論文03-27
高中地理的相關論文11-30
護理系的相關論文12-02
比較文學的相關論文12-06
法學論文的發表及相關問題漫談03-02
論文參考文獻相關知識11-30
稅收相關研究論文提綱模板03-16
畢業論文寫作相關要求03-15
課題設計綜合材料相關論文12-02
機電系相關畢業論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