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數學教學初探論文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是目前數學教學的發展趨勢,是人們普遍的共識。其中有很多教學方法值得借鑒、推廣。因此,我們在吸取他人經驗的同時,敢于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探索、創新,以適應我國現行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一、明確數學教學目的,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目的,就是規定了數學教學應當完成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個性品質等方面的教育任務,是根據我國教育的性質、任務和課程目標,并結合數學科學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而制定的。特別是現行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就明確提出了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要讓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作為數學教師,必須對教學目的有明確的認識,并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展開教學。因為它是考核學生成績和檢查、評估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深刻地掌握數學教學目的,并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以此來檢查和評價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改進數學教學方法。
二、切實抓好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互動過程。師生均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
(1)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許多學生對于自己喜愛的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等都會表現出極大的投入,其學習思維就會與教師的教學保持著和諧、完美的統一。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學會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2)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長期以來,許多學校的課堂教學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即只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而忽視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從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因此,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逐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3)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數學能力實際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聽、說、讀、寫、想等方面的能力,它們是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也是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保證。教師要隨時了解周圍學生對數學課知識要點的理解及聽課的效果。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大力推進中學數學課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掌握新的教學基本功,為最終提高新課程的教學而努力。
【高職數學教學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概念教學初探論文06-29
高職會展英語課程教學初探論文06-22
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初探論文06-14
高職院校數學建模實踐教學論文07-13
高職學生個人知識管理初探論文09-05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初探的論文09-12
數學課分層次教學初探論文08-18
論文:小學數學趣味教學策略初探09-25
淺談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