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性

時間:2024-09-13 08:02:50 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實用性

  目前我國大學、中學階段有關數學史知識的傳授主要有,一般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講授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以各種形式的滲透,其次就是開設數學史課程,這在高等師范院校數學系基本上都可以實現,由于在各類理工科院校中數學教學的側重點不同,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也要相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實用性

  一、教學中數學史料的使用

  數學史的發展過程充分表明了數學的發生、發展歷程,課堂教學中將數學史上與高等數學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適當地引入課堂,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情趣,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引入一些相關數學史料是很有必要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問題的解決,我們對著名數學家歐拉的成就、對科學知識的追求和謙虛的學習態度,會加深學生對數學的思考。通過介紹,學生不僅對這位偉人有所了解,掌握了解題方法,而且有助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與學生的探討和給學生的講解,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數學這門學科的歷史,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使學生明白在數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數學史豐富多彩,適當運用數學史料,能極大地豐富數學課堂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適當的引入數學典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好數學最直接、最有效的動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適當的引入數學典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是激發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最有力的途徑之一。為了使課堂更有情趣,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引入一些相關數學史實是很有必要的。

  三、數學史人物的引入

  法國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茨(G?Leibniz)認為:“知道重大發明特別是那些絕非偶然的、經過深思熟慮而得到的重大發明的真正起源是很有益的。這不僅在于歷史可以給每一個發明者以應有的評價,從而鼓舞其他人去爭取同樣的榮譽,而且還在于通過一些光輝的范例可以促進發現的藝術,揭示發現的方法”[8]。我國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先生在2000年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倡導者。吳文俊教授曾經指出,“我們是遵循我國古代機械化數學的啟示,把幾何代數化,把非機械化的幾何定理證明轉化為多項式方程的處理,從而實現了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這類把數學思想用于指導數學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績的例子很多。數學教學必須使學生明白,數學史是研究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起源的一門科學,是數學家們克服困難、戰勝危機的斗爭歷史。通過數學史料我們可看到,任何方法僅僅是許許多多的方法之中的一個,其中有許多你可能連想都未曾想過。事實上,數學教學中涉及的許多問題,從它的歷史到現在,經過數代數學家們的不懈努力,大都產生過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各種解法。例如在數學分析的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定理。如“牛頓—萊布尼茲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傅里葉級數”等。這些定理是微積分的精華,都是以數學家人物的名字命名的。他們也都是微積分的創立者和先驅們。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加入數學家的成就的介紹就不僅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還可以起到提升大家的學習興趣,傳遞了數學思想的作用,對我們的課堂教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對于高師學生來說,學好數學分析具有一定的難度,除了由于基礎問題和中學數學和高等數學的銜接學習等問題之外,由于學時的限制,課堂僅僅只是知識的教學,忽略了數學的思想。筆者作為高校教師,發現這種現象:仔細備課認真講解,但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普遍反映聽不懂。長此以往,個別同學甚至失去了學好數學分析的信心,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在課堂教學里,引進與主題相關的數學史題材,對學生的學習會有很正面的意義,不僅能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尤其能協助學生將抽象觀念具體化。因為不論在科技應用層面或思想突破方面,數學重要概念的發展歷史非常實用。

【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性】相關文章:

數學教材中的數學史研究05-07

淺談數學史在初中數學中的教育功能12-01

數學史對數學教育的重要性的論文12-09

探究性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05-16

小學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03-19

語音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01-01

淺談數學思維中的創造性思維03-26

探究英語教學中語義的模糊性03-18

探究信息教學中的自主性學習03-18

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1-11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线 | 午夜福利无遮挡h动漫 | 亚洲日韩精品专区 | 在线不卡免费高清播放AV网站 | 亚洲成年男人的天堂网 |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